天天看點

知青往事:插隊時在好心大姐家裡住了7年,成了他最難的回憶

點贊關注,每天都有知青故事感動你!

知青往事:插隊時在好心大姐家裡住了7年,成了他最難的回憶

徐海濤197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回到了城裡,作為為數不多考上大學的知青,徐海濤要特别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愛娟,李愛娟比徐海濤大10歲,在自己插隊的7年時間裡,徐海濤一直住在李愛娟家裡,徐海濤能夠考上大學有一半是李愛娟的功勞。

1970年徐海濤插隊來到了陝北陽和公社李家灣村,其實徐海濤本來準備去參軍的,但是體檢的時候,因為徐海濤有近視,是以沒通過,之後徐海濤就選擇了來農村插隊。

徐海濤是家裡的獨生子,爺爺奶奶早年參加過紅軍,爸爸也是一名軍人,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徐海濤的家境要比大多數人要,從小父親就像軍人一樣要求徐海濤,上國中的時候,每天要完成5公裡跑步,負責就沒有飯吃,良好的家庭教育練就了徐海濤鋼鐵般的意志,同時他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

來到陽和公社,徐海濤被分到了第二生産大隊,因為這次插隊人數有一百多人,有部分知青安排住在了老鄉家裡,徐海濤就是住在老鄉李愛娟家裡,李愛娟是陽和國小的老師,為人和藹可親,李愛娟的丈夫是一名軍人,在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不幸犧牲了。

知青往事:插隊時在好心大姐家裡住了7年,成了他最難的回憶

丈夫去世之後,李愛娟也沒有改嫁,一直和女兒王曉娟生活在一起,李愛娟家裡并不大,三間土坯房子,但是收拾得非常幹淨,徐海濤一個人住一間最小的屋子,平時徐海濤也會幫助李愛娟幹點活,幫助照看一下李愛娟的女兒王曉娟,王曉娟隻有三歲,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小年紀就已經非常懂事了。

徐海濤也非常喜歡孩子,李愛娟對待徐海濤就像親弟弟一樣,1972年來陝北第二年,徐海濤也被安排到了陽和國小當了一名臨時代課老師,因為之前負責代課的李老師患了病,徐海濤當老師正是李愛娟推薦的,因為這兩年的相處下來,李愛娟覺得徐海濤有擔當,而且還非常有愛心,更重要的是徐海濤文化水準也高,去種地卻是一點屈才了。

在學校李愛娟也沒少幫助徐海濤,經常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給徐海濤做飯洗衣服,徐海濤心裡非常感激,同時心裡對李愛娟充滿了敬意。

知青往事:插隊時在好心大姐家裡住了7年,成了他最難的回憶

1974年陽和國小遭了水災,徐海濤為了營救一名學生,被洪水沖到了下遊,老鄉找了三天才找到徐海濤,幸好徐海濤并沒有什麼大礙,隻是暈了過去,徐海濤在醫院裡躺半個多月,這期間都是李愛娟在照顧,在徐海濤心裡對李愛娟似乎也産生了一絲感情,這種感情并不是姐弟情,而是一種喜歡和愛,徐海濤隻能把這份對李愛娟的愛埋藏在心底。

1977年聽說要恢複聯考了,徐海濤本來不打算參加聯考的,因為自己這些年雖然在做代課老師,但是自己學業已經荒廢很多年了,而且有沒有負責材料,自己已經25歲了,這樣的年齡參加聯考,徐海濤覺得自己也沒有多大希望。

李愛娟知道徐海濤打算不參加聯考,非常生氣,直接給了徐海濤一個巴掌,大罵徐海濤沒有出息,徐海濤還是第一次被人打,有點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李愛娟為什麼會生這麼大的氣,其實徐海濤不知道,李愛娟也有一個弟弟,如果不生病去世也和徐海濤一樣大了,李愛娟第一眼看到徐海濤就仿佛看到了弟弟的影子,其實另一方面李愛娟是真心為了徐海濤,覺得徐海濤不應該自暴自棄,而是要拼一把。

知青往事:插隊時在好心大姐家裡住了7年,成了他最難的回憶

李愛娟找人給徐海濤找來了複習資料,每天還幫他複習功課,在李愛娟的幫助下,徐海濤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徐海濤唯一一個考上北京大學的知青,拿到通知書,徐海濤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愛娟,當李愛娟看到通知書時她高興得哭了,看到流淚的李愛娟,徐海濤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而此時他的心情也很負責,他有點不舍得離開。

最終徐海濤還是回到了北京,而李愛娟後來也調走了,對于李愛娟徐海濤心裡充滿了感激,同時他心裡也有多李愛娟的愛,而這份愛他又說不出口,隻能藏在心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