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充滿了悲情的黑色喜劇,說它是喜劇嗎?是啊,它最大的笑話就是“一個殺手想要自殺,而他的殺手朋友想要殺他。他沒收了他的槍,然後為他而死”,似乎隻差一個“最後他自殺了”來讓這個笑話變得更加完美。

沒有哪一部殺手的片子拍成這樣。帶着那麼多的原則,忏悔,冷酷,自暴自棄與義無反顧。每一個角落都那麼壓抑。仿佛有什麼東西正急于尋找一個出口,卻終無處宣洩。然而它又是那麼诙諧随意,帶着許多的宿命感。輕笑着享受,續寫,或是選擇自我了結,遠離不喜歡的人世。
每一個人的未來都充滿未知數,都可以選擇用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擁有無盡的可能。而不是在冰冷的槍口下戛然而止。主角的這三個殺手,一個有藝術感而博愛的殺手一個堅定而有原則的殺手一個贖罪而忏悔的殺手。
電影很有個人特色,英國人在比利時,片中有大量的bruges的城市風景鏡頭,讓我想到了另一部電影《雛菊》,兩部電影風格有些類似,裡邊的風景給我一種異域的風情吸引,古老的建築,基督教的油畫。
影片演員寥寥數人,年輕的殺手一次執行任務時殺死了一個無辜的男孩,為此自己飽受良心折磨,上頭也是以要取他的命,年長的殺手為保他而死,這部電影沒有态度避諱,拍了很多腐朽的資本主義文化,嫖妓,吸毒,給我們看的是,其實不是發達的國家就是最好的,每個美好的地方都會有昏暗角落,唯一真實的,隻有這個世界。
老闆讓兩位殺手到布魯日度假,一邊在布魯日度假一邊等待他們的下一個“任務”,這是一個非常特别的假期。有點死氣沉沉的布魯日在活力四射的ray眼中是個shithole,他需要來點刺激有趣的,而在比較成熟穩重的ken看來,布魯日就是個不錯的度假勝地。影片的前半段便是在表現二人度假期間的磕磕撞撞,認識了一些新朋友,發生了一些好玩的事,在極富黑色幽默的調調中緩慢地展開情節。直到2人的老大harry秘密下達了下一個“指令”的時候,觀衆們才發現,其實這二人不是真的在度假,來到布魯日的真正目的還是任務,幽默的情調轉而被淡且無奈的悲傷感取代,原來殺手沒有假期,但是殺手也是普通人,殺手與殺手之間有惺惺相惜,出生入死的兄弟義氣,他們還有必須要遵循的原則,他們有自己的職業道德。最後我們看到,三位殺手都以悲劇結局收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殺手不好當啊!
編劇用這三個殺手來表達了人總在情感和原則中掙紮,明明是殺手卻因誤殺了一個小男孩而自責且愧疚不已,而因為一個小男孩的死卻間接讓三個人喪了命。其實到影片的最後誤殺小男孩這個原因已經不重要了最後剩下的隻有對朋友的守護對原則的執着和對生命的渴望。
又是一個将看似無關緊要的幾個人巧妙的串聯起來的電影到最後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主要的角色包括餐廳被揍的情侶偷情時被發現了的男友旅店的老闆娘這些人看似渺小卻在影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他們的話估計主角早已逃之天天或早就死在老闆的槍下了。
最後主角并沒有死他依舊活着但估計可能一輩子活在那個美的像個童話卻讓他厭惡的bruges了。
我想導演應該是想表達,人生有許多啼笑皆非的事,你所厭惡極想逃離的地方,往往越是離不開,你越想得到的,往往就會變得觸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