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官婉兒墓志引發的身份之謎:昭容還是婕妤

大唐奇女子上官婉兒的墓志志蓋上陰刻篆書,志石則陰刻楷書,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志蓋和志石上對這位唐代詩人、女政治家的稱呼卻大相徑庭,志蓋上稱其為“大唐故昭容”,但志石上其墓志銘的開頭則稱其為“大唐故婕妤”,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志蓋與志石上的稱呼截然不同呢?她究竟是大唐的“故昭容”還是“故婕妤”?

上官婉兒墓志引發的身份之謎:昭容還是婕妤

網絡配圖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上官婉兒墓的考古領隊李明說:“志蓋與志石上稱呼不一的情況在曆史上非常罕見,墓志出土時我們對這個情況也很驚訝。”李明介紹,唐代的昭容是正二品,婕妤是正三品,官職之間相差兩個級别,志蓋上的官職比志石上的官職級别要高。

參照史書記載,專家們認為上官婉兒去世時身份應該是正三品的婕妤,但當朝皇帝給了她至高的哀榮,是以追封她為正二品的昭容。李明說:“通常情況下墓志撰寫于追封發生之後,就應該以追封官職‘昭容’作為稱呼,以此判斷墓志銘開頭寫婕妤并不符合慣例,墓志全文都用‘昭容’稱呼她,隻有首題用‘婕妤’,這非常奇怪。”

難道是志石上的稱呼刻錯了嗎?李明說:“是出于筆誤還是其他深層次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稱呼她為‘昭容’是應該的。”是以,無論是“故昭容”還是“故婕妤”哪一個稱呼都沒有錯,隻是這種表象的原因目前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上官婉兒墓志引發的身份之謎:昭容還是婕妤

史書記載上官婉兒生前曾有過一次上書請求将自己從昭容的品階上自降為婕妤的經曆,但李明說:“但墓志銘顯示,她不止一次自降身份,而是兩次上書自降為婕妤。”

上官婉兒為什麼要兩度自降身份呢?史書上對上官婉兒第一次自降身份的記載稱其是為給母親服喪而自降身份。李明說:“墓志上對第一次自降身份的記載與史書一緻,唐代的官員有為至親服喪的傳統,一般服喪期為3年,這期間官員将不在朝廷任職,而是專心回家守喪,服喪年限到達後,朝廷再将官員重新任職。”而上官婉兒的這一次自降就與唐代的這個規矩有關,因為當時她身處要職,無法離崗為母服喪,是以上表朝廷自請降職,通過這種方法來表達她對母親的孝心。

上官婉兒墓志引發的身份之謎:昭容還是婕妤

在研究墓志銘時,考古專家們發現墓志上還記載了上官婉兒在唐中宗時期又一次因為進谏而自請降職的經曆,但這次自降經曆在史書上并沒有記載。李明說:“我們推測墓志銘上對這一次為進谏而自請降職的經曆可能是當時書寫墓志銘的人對上官婉兒的溢美之舉。”因為一直找不到史料佐證這一次自請降職的經曆,墓志銘上對這一段的表述究竟是填補了史書的空白,還是當初的溢美之舉,還需要專家們的進一步研究,或許在不久的将來時間會還曆史本來的樣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