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乒乓之王"到劍橋女醫生,退休23年後,鄧亞平0102030405

作者:鬼谷子思維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名男孩的父母都遇難,他們失去了一條腿。他從病床上醒來,被巨大的悲傷所包圍,他整天保持沉默。

當醫生聽說這個男孩喜歡乒乓球時,他試圖敞開心扉:"如果乒乓球世界冠軍來和你一起玩,你會更開心嗎?"

男孩搖了搖頭:"他們不會出現在這裡,你對我撒謊。"

沒想到,醫生竟然找到了"乒乓皇後"鄧亞平。

從"乒乓之王"到劍橋女醫生,退休23年後,鄧亞平0102030405

鄧亞平最近拍了一張照片

見面後,鄧亞平和男孩交換了遊戲,臨走前,她給了男孩一個深深的擁抱,男孩的身體興奮地顫抖着。

她走後,男孩喜極而泣,心中的情緒終于釋放出來,醫生說這是好轉的開始。

對于鄧亞平來說,幫助和支援這樣一個有運動夢想的孩子,是她的使命和義務。

因為她也是一個從城裡走出來的女孩,因為懷揣着遠大的夢想,從普通的女孩到世界冠軍,從劍橋博士到官員、企業家、慈善家......

鄧亞平改變了自己的身份,處于有利地位。她多麼努力,她的生活是多麼美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1</h1>

鄧亞平1973年出生于河南鄭州。他的母親是紡織勞工,父親是中國中部和南部五個省份的乒乓球單打冠軍,退休後,他留在河南省擔任體育教練。

在父親的影響下,鄧亞平5歲開始學習打乒乓球。當時她還不如桌子那麼高,腳要放一個木箱才能拿到。就這樣,虛弱的鄧亞踜了跺腳,開始了她的乒乓球生涯。

從"乒乓之王"到劍橋女醫生,退休23年後,鄧亞平0102030405

楊鄧亞平

第一次接觸乒乓球,鄧亞平感覺很有意思。有時下雨的時候,父親不讓她出去練,但她說她要去。另一個孩子哭着要玩具,她哭着要打球。

父親有獨特的訓練方法,鄧亞平也學得特别認真。八歲時,她可以擊敗大多數同齡人。九歲時,她赢得了全國業餘乒乓球錦标賽的女子單打冠軍,并獲得了省隊的參賽資格。

然而,這絕不是一個天才女孩躺下取勝的故事,鄧亞平的奪冠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1982年,鄧亞平終于進入省隊訓練,開始了職業生涯。但剛進入省隊半個月,教練就讓父親帶她回家,因為鄧亞平身材矮小,教練覺得她沒有訓練價值。

當她回到家時,她的父親用長長的聲音告訴她:如果她同意教練的意見,就停止訓練。如果你不同意,試着證明自己。

面對人生的第一選擇,9歲的鄧亞平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她隻是覺得要喘口氣:"不相信!我可以打敗他們!"

之後,她搬到了鄭州市,開始加倍努力。訓練條件非常惡劣,在廢棄的澡堂裡放了四張桌子,變成了訓練室,晚上球員們睡在男女更衣室裡。

即便如此,鄧亞平每天訓練超過10個小時,每年365天擊球數萬次。乒乓球注重快速取勝,為了提高擊球速度,鄧亞平訓練會把30斤的沙袋綁在身上。當沙袋被移開時,整個人就像燕子一樣輕盈,在風的腳下奔跑。

四年多來,鄧亞平的球技越來越娴熟,在少年比賽中一口氣奪得兩個總冠軍,人們不得不看她。把她拒之門外的省隊,在借調鄧亞平回到過去之前,曾兩次問過她的教練。

1986年,13歲的鄧亞平代表省隊奪得全國冠軍。這場比賽,也讓國家隊主教練張偉林注意到了這個小球員。

然而,這一次,鄧亞平又被拒之門外——還是因為身高。

國家隊的五名教練中有四名投了反對票。最後,張玉琳立排成一排,領她進入國家隊:"小,是她的優勢,因為她看到任何球都很高,為她能進攻。"

從"乒乓之王"到劍橋女醫生,退休23年後,鄧亞平0102030405

玩家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02</h1>

這一次,命運站在鄧亞平這一邊。

進入國家隊後,面對比自己年長、身材高大、技術更娴熟的隊友,鄧亞萍并不氣餒,但對自己更無情。

每天,她比其他人多練習40分鐘,每年多練習40天。在日常訓練中,鄧亞平想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新玩法,被叙述者準确地概括為"玩得兇猛,速度快,變化很大"。

在1989年世界乒乓球錦标賽上,16歲的鄧亞平首次代表國家隊出場,并與搭檔喬紅一起赢得了女子雙打冠軍。

在1991年世界乒乓球錦标賽上,鄧亞平首次獲得女子單打冠軍。

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從那以後,鄧亞平幾乎把世錦賽所有的金牌、輝煌的表現,一蹶不振。

在9年的國家隊生涯中,鄧亞平奪得18個世錦賽冠軍,4枚奧運金牌,在乒乓球賽場上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統治世界女子乒乓球近10年,開創了自己的"鄧亞平時代"。

1997年,24歲的鄧亞平逐漸淡出賽場,飽受傷病困擾,是時候退役了。

一個時代結束了,她放下了過去的榮耀,所有的金牌都收拾好收起,翻開了人生的這一章。

從"乒乓之王"到劍橋女醫生,退休23年後,鄧亞平0102030405

黃金收割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03</h1>

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曾對鄧亞平說:"世界向你敞開了大門,因為你有鑰匙。這一次,薩馬蘭奇成為鄧亞平生命中又一位高尚的人,在他的推薦下,鄧亞平退休後進入了國際奧委會。

鄧亞平第一次去奧委會開會時,發現自己是唯一一個有翻譯的人。在整個過程中,她什麼都聽不懂,她通過翻譯一句話來聽她說話,做每件事都比别人慢半拍,她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

運動員們不服輸的實力出現了,鄧亞平決心把英語學好,打破人們對體育界"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刻闆影響,于是打開了她長達11年的學習之路。

在學習的路上,鄧亞平的苦不亞于打乒乓球的時候。

小時候,她主要是在訓練,作業很差。當她進入清華大學外語系時,她甚至連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出來。但鄧亞平堅信,隻要比别人多努力,就能取勝。每天14個小時努力學習,讓她的英語水準從零到專業水準。

從"乒乓之王"到劍橋女醫生,退休23年後,鄧亞平0102030405

獲得外語學位

2001年,鄧亞平作為北京申奧大使,當場用流利的英語作了演講,為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做出了貢獻。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鄧亞平赴赴英國,在諾丁漢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但她并不滿意,她打算去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在進入劍橋之前,鄧需要一封推薦信,她的導師建議她去找薩馬蘭奇。薩馬蘭奇最初拒絕了她的要求:"你為什麼要看醫生?"完成碩士學位後,您将傳回家鄉為中國人工作。"

"我一定會回去的,但劍橋是我的夢想,我相信從劍橋畢業後,我可以為中文做更多的事情。

幾年後,鄧亞平在劍橋大學成功獲得博士學位,成為800年來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奧運冠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04</h1>

正如之前對薩馬蘭奇所說,從博士學位畢業後,鄧亞平第一次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回國後,她加入了《人民日報》,随後擔任北京共青團黨委書記,随後執掌人民網建立"立即搜尋",身份發生了幾次變化,至今沒有離開國家架構。

2016年,43歲的鄧亞平回到家鄉鄭州,成立體育産業投資基金,緻力于體育産業和體育公益事業。

鄧亞平的公益之路始于幾十年前國家隊的"配對"活動。

當時,國家隊通過"配對"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鄧亞平資助了一名來自河南縣的女孩。女孩來到國家隊體驗那些日子的生活,隻吃蔬菜不吃肉,鄧亞平要求知道女孩不能吃肉,因為她以前沒有吃過。

在同一省份,城鄉兒童差距如此之大,這讓鄧亞平感受到了影響,從此她一直關注弱勢群體。成名後,她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多幫助,應該繼續傳遞這份愛。

從"乒乓之王"到劍橋女醫生,退休23年後,鄧亞平0102030405

指導小球員

1992年奧運會後,鄧亞平向河南省紅十字會捐贈了全部5萬個獎項,在她的幫助下,數百名失學兒童得以重返校園。和兩人一樣,她邀請了一個農村姑娘來北京,帶她去購物,帶她去吃好吃的飯菜,還帶她去自己的教育訓練中心。女孩說,這是她在夢中唯一見過的地方,以前隻去過這個擁有柏油路的縣城。從此,女孩心中種下了一個夢想,她說自己将來想把家鄉建進北京。

1996年,鄧亞平再次從奧運獎金中拿出5萬元,捐給山西一所希望國小,幫助貧困山區兒童,改善學校環境。

退役後,中國十大冠軍委員會主席鄧亞平攜退役冠軍走遍全國,開展了農民子女蒲公英計劃、殘疾青年心之光計劃、表現不佳青少年"攜手共進明日計劃"、幫助貧困學生恢複視力的"光明行走"項目。

她還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贊助了"地球項目",該項目通路了體育教育稀缺的貧困地區,并尋找有運動意識、有運動天賦的孩子,幫助他們實作體育夢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05</h1>

鄧亞平于2004年與前國家隊乒乓球運動員林志剛結婚,兩年後生下了兒子林哈明。也許是繼承了母親的優秀基因,今年年隻有15歲的林漢明已經是北京男子乒乓球隊的球員,在去年的青年錦标賽中,男單冠軍和團體亞軍成績不錯,未來充滿不确定性。

現年48歲的鄧亞平依然"折騰不止"。除了家庭和事業,她将40%左右的時間投入到慈善事業中,經常出差到各個城市,做公益活動,促進全民健身,緻力于動員更多人參與體育公益事業。

在數字時代,鄧亞平也越來越多地參與網絡公益事業。即使參與綜藝,也成為她傳播公益的一種方式,用力量楷模,照亮更多人的生活光與熱。

"人生苦短,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并不容易。鄧亞平長期以來一直把體育産業和體育公益事業作為終身事業。正如她所說,生活,也為了公共利益。

從"乒乓之王"到劍橋女醫生,退休23年後,鄧亞平010203040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