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聽,這個叫聲,是烏鸫(dōng),一種成都常見的鳥,它夏天來到我們的房前屋後,會模仿很多聲音,比如雄性烏鸫聽到你天天拉小提琴,它也許就會模仿一點,然後去雌性面前炫耀。這個季節它們大多結伴往南方遷徙了,剛才可能是還沒有走的部分鳥在開會商量遷徙大事了。” 坐在西南山地工作室新搬遷的辦公室窗前,巫嘉偉講起了和動植物相關的種種。 你有多久沒看到花草蟲魚鳥獸了?也許有人會說,我認識那麼多花草動物幹嘛?我們度過了溫飽期,看到鳥獸不再想着怎麼打來吃掉,我們不必再為了果腹去打獵去拼命。那麼,動植物到底和我們什麼關系? 其實,對自然的認知就是對我們自己的認知,哪怕生活在鋼筋森林,我們也可以通過關心動植物去找到自己的天地。
可能你并不知道,四川所在的中國西南山地是國際環保組織“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公布的世界3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西南山地,占1/10國土面積,從平原到雪山有500-7000米海拔跨度,這裡生長着國内1/3的植物,1/2的鳥獸。
先來看一組圖檔,了解下大西南的地貌和絕美風光。
高山草甸(2007年7月29日,攝于四川廣元)
灌叢:貢嘎山夏日的雨後早晨,雲霧漸漸散去,陽坡的灌叢、陰坡的冷杉林、山裡的村落,都已經醒來……(2015年6月24日,攝于四川阿壩)
冰川:高海拔地區的春天總是姗姗來遲,達古冰川的湖泊和森林都還在沉睡中……(2016年3月24日,攝于四川阿壩)
峽谷:瀾滄江在梅裡雪山腳下轉彎,巨大的峽谷高差,造就出橫斷山系典型的山地垂直景觀帶。(2009年7月4日,攝于雲南迪慶)
高山凍原(2016年12月24日,攝于雲南迪慶)
針闊葉混交林:滇西北的三江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溫帶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動植物們總有适應海拔的政策,區域内白馬雪山的森林類型從低海拔到高海拔由闊葉林漸漸過渡為針葉林。(2009年10月23日,攝于雲南迪慶)
湖泊(2015年7月6日,攝于雲南大理)
山谷(2015年5月2日,攝于雲南怒江)
溪流:一條白色練帶從色彩斑斓的林間揮舞而下,它要直奔大海……(攝于雲南怒江)
2004年,bbs、qq群十分活躍,攝影器材從膠片機向數位相機轉型,人人都可以拿起相機按下快門,生态攝影愛好者們也是以一發不可收拾,聚在一起探讨生态攝影的人日益增多,西南山地應運而生,那時還隻是個興趣俱樂部的形式。從自然保護的從業人員、動植物學家、大學教師到攝影愛好者,西南山地漸漸聚集了幾百人。
2015年,西南山地工作室成立,四川農業大學林業專業畢業的巫嘉偉任ceo,紮根成都的他們,希望推動“中國西南山地”這一全球公認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中國西南山地(圖源:legacy.cepf.net)
而各種生活在西南山地的動植物,很多人也是通過巫嘉偉和他的夥伴們拍攝的照片了解到的。真的除了大熊貓外,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美麗的動植物。
巫嘉偉首先推薦了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隻要你足夠有耐心,你可以在那裡偶遇大熊貓、毛冠鹿、金絲猴、羚牛、豹貓、綠尾虹雉等20多種動物。
“前幾年,我們在這裡拍到了歐亞水獺,這裡水質好、魚類多,水獺在這裡生活得很好”。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有個水獺專家委員會,專門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水獺,因為西南山地的建議,2019年第14屆國際水獺大會将會在唐家河召開,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将聚集這裡。“我們也想借此機會扭轉大家對中國自然保護工作的看法”。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頭部扁平寬闊,耳和鼻孔均生有小圓瓣,潛水時關閉;四肢短,趾間有蹼,皮毛緻密油亮以防水浸濕,通體毛呈咖啡色,腹毛較淡;除個别亞種外,其喉部均有白斑;尾長而扁闊,毛色與體色一緻。
其次,要知道,卧龍自然保護區距離成都市區隻有130公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你在春熙路逛街的時候,你可以看到ifs樓上有個大熊貓的雕塑。而就在離你一百多公裡的地方,就有一群野生的大熊貓在吃着竹子;就有雪豹在山間追逐岩羊;就有金雕從天而降,而它的目标,可能就是一隻中國特有鳥類——綠尾虹雉(大家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何必呢)。
野生大熊貓,沒有竹筍就吃竹葉,沒有竹葉就啃竹竿,雖然嘗不到肉味了,可大熊貓還是會偶爾開開葷,比如吃一下羚牛屍體。
大熊貓撒尿做氣味标記(大熊貓為多雌多雄制,發情期很短,圈養條件下發情更為不易,一年裡雌性熊貓的發情期隻有幾天,交配後就分開,幼仔由雌性單獨養育。)
大型雞類,體長75~81cm,主要以植物的嫩葉、花蕾、嫩枝、幼芽、嫩芽、細根、球莖、果實和種子為食。繁殖期為4~6月,單配制。
嗯,還有非常近的一處選擇,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有一片小樹林,應該是全球觀鳥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四川成都,望江樓公園薛濤亭
據不完全統計,這裡已經有超過200種野生鳥類,而中國一共有1300種。橙頭地鸫、白眉鸫、藍喉仙鹟、山藍仙鹟、黑喉歌鸲、金色林鸲、棕腹大仙鹟、栗頭地莺、小鱗胸鹪鹩、紅喉歌鸲……都在這裡等着你。
棕腹大仙鹟,這鳥來過川大幾次了。
這個鳥肉眼看上去比照片好看十倍,在陽光下羽毛會反光。
金色林鸲實在是太好看了!
栗頭地莺是一個小可愛,這個照片是在川大拍的,它就來過一次
它也常來川大望江校區。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動物紀錄片松弛有度、趣味十足,事實上背後是從業人員長年累月的蹲點拍攝。巫嘉偉說,他們的團隊在拍攝時有一個原則,反對盲目追求優美畫面,而過度使用投食、播音、造景等手段。“動物是天生的演員,但不受控制。拍攝時我們必須對它們非常熟悉,但我們不會幹預它們的生活,隻是等待、記錄”。
為了拍攝白尾梢虹雉,西南山地的夥伴們在山裡搭建了小木屋,每天再爬一個多小時的山去拍攝,每次去一住就是20來天,再傳回城裡整理素材,根據需要再去蹲點拍攝。
蹲點拍攝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的巢是築在岩壁邊上,小鳥被孵出來之後都會直接掉到岩壁下的草甸,嗯,很有彈性的那種草甸。然後它們也不需要回巢了,白天跟着媽媽出門覓食,晚上就在樹叢下睡覺。
白尾梢虹雉,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型雞類,體長58~68cm。主要以野百合、蕨類、天南星、半夏、崖花海桐、高山箭竹等植物的葉、莖、幼芽、和根為食,偶爾也吃少量蠕蟲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繁殖期4~6月。
“為了拍攝這個墜落的鏡頭,我們的攝影師在山裡蹲守了很多天,結果那窩小鳥今年沒有孵出來,也就白蹲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白白蹲守20天的情況還不少。有時候就算看到了動物有一些值得記錄下的行為,也有可能因為沒有做好充分準備而漏拍”。對于巫嘉偉和他的夥伴們來說,支撐他們持續做這件事的動力隻有一個,那就是發自内心的熱愛。
為了拍攝,辛苦的攝影師們
在拍攝過程中,巫嘉偉自己也遇到過不少危險,有一次在都江堰趙公山拍攝調查鳥類,走在山脊上的他沒有跟上向導,走錯了路,結果踩進了上面鋪了枯枝落葉的懸崖,還好掉下去後騎在一棵樹上,他自己順着樹枝才爬了上來。如果沒有那棵樹,後果不堪設想。這樣的事,戶外攝影師們時不時都會遇到,他們唯有不斷豐富自己的戶外知識,提高應變能力。
草原上供牛羊吃的草越來越少,有些人就會覺得是草原上的鼠兔搶了牛羊的食物,就下藥毒鼠兔。但科學家發現鼠兔對草原的更新是有幫助的,實際上草不夠吃的原因在于牛羊過多。科學家就會由此提出更合理的管理草場的方法。
若爾蓋擁有着豐富的草原與草甸資源,也是動物們喜歡的環境。 攝于四川若爾蓋
表現泉華灘鈣化景觀及其周邊的植被狀況。攝于四川康定玉龍西泉華灘
河流濕地作為一些水鳥的栖息地非常的适合。 攝于四川涼山州螺髻山風景區
針葉林作為國内生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栖息和生長着種類繁多的動植物。 攝于四川若爾蓋包座自然保護區
山頂一片雪白,而山下尚未被雪覆寫,就好像一眼時間卻經曆了兩個季節。攝于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秋季到來,一些落葉喬木葉子慢慢變色,便形成了眼前這七彩的落葉闊葉林。攝于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
冬天的針葉林,挂滿了霧凇。攝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平武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那裡氣候溫和,降水豐沛,素有“天下大熊貓第一縣”之美譽。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全球生物多樣性核心地區之一的喜瑪拉雅-橫斷山區,這裡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統,是大熊貓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帶,也生活着許多觀賞花卉 —— 蘭花。
植株高15-35厘米,具粗壯、較短的根狀莖。莖直立,無毛或上部近節處被短柔毛,基部具數枚鞘,鞘上方通常具3枚葉,罕有2或4枚葉。
我們對自然界了解越深,思路就會越清晰,與之相處就會更和諧。
巫嘉偉說,一直以來,西南山地想要傳達的是生物多樣性的理念,傳播博物學。博物學是人類與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門古老學問,指對動物、植物、礦物、生态系統等所做的宏觀層面的觀察、描述、分類等。博物學内涵豐富、曆史悠久,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四大傳統之一。
西南山地出版的各種自然科普書籍
如今,我們面臨的環境、生态、資源問題日益突出。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的家園成了時代最強音,這些更需要整體的而非局部的、宏觀的、更深層次的理論闡述。保護地球、保持生物多樣性、愛護環境,一言以蔽之,熱愛大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憑的是什麼?首先,我們需要體驗大自然、認識那裡具體的東西,哪怕隻是一小部分。
大熊貓腳印
大熊貓獨特的糞便
棕色大熊貓(大熊貓人家是有彩色照片的,真不是p出來的,2009年去世的"丹丹"為世界上第一頭被發現的棕色大熊貓。)
接觸了那麼多動植物,巫嘉偉自己最喜歡的是鴉科動物,難怪他的英文名叫做jay,是一類鴉科動物的英文名字。目前,他正在寫一本鴉科動物圖鑒。
“這類鳥特别聰明,比如,西南山地特有物種——黑頭噪鴉,可以觀察人類行為來決定自己該怎麼做,懂得食物的選擇、群體協作。我之前去雲南觀鳥,看到小嘴烏鴉,把核桃從樹上扯下來,然後放在公路上讓汽車碾壓,再去撿起核桃仁來吃。它可能是偶然看到了這樣的行為,學習了這樣的過程。它學到了也許還會教給家族的其它烏鴉呢。” 巫嘉偉講到這些動物時像在誇一個孩子。
我國特産鳥類,小型鴉類,體長29~32cm。主要以金龜子、甲蟲等昆蟲為食,也吃鳥卵、蜘蛛和植物果實、種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營巢于樹頂枝權間,每窩産卵2~枚。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動植物?因為那也是關心我們自己啊。
生物學家珍·古道爾女士說:唯有了解,才有關心;唯有關心,才有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巫嘉偉說,接下來,西南山地會拍攝城市裡動物和人的互動,讓更多人看到它們,那些原本就在我們身邊的它們。
文:範書
圖:曹鴻禹、西南山地
編輯:棐溪
漫成都小編微信:jinshanmama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