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落選賽上先後輸給加拿大和希臘之後,自1984年以來,中國男籃首次無緣奧運會,國内男籃也是罵聲一片。作為中國男籃主教練的杜鋒更是首當其沖,杜鋒下課的聲音幾乎遍布了整個網絡。但是實話實說,單單說中國男籃對陣加拿大和希臘這兩場比賽,男籃的小夥子們表現得還算可以,最關鍵的是我看到一點驚喜,就是杜鋒正在把小快靈重新帶進國家隊。

首先要先跟大家簡單講解一下所謂的小快靈,在1982年世錦賽上一直在亞洲稱王的中國男籃铩羽而歸,1勝6負,對陣歐美球隊全敗。時任中國男籃的主教練錢澄海老爺子意識到了亞洲人跟歐美人在身體上的差距,當時前蘇聯、美國、前南斯拉夫等世界強隊都有将近兩米的平均身高,而中國男籃當時的平均身高隻有不到一米九。痛定思痛的錢澄海明白了中國人應該怎樣打籃球,總結出了中國籃球哲學。
其實簡單一點說就是,在對抗歐美強隊的時候,由于身體上的差距,不論攻防兩端,一旦落入陣地戰,中國男籃都非常的吃虧。于是錢老爺子就要求中國男籃在攻防兩端盡可能地不要落入陣地。首先從防守開始,不管是自己進攻得手、還是投籃不中,亦或者是出現失誤,所有人第一時間都不要退防,直接就地組織反搶。這就是全場緊逼的雛形,後來在錢老爺子的弟子蔣興權蔣老爺子的改進下,将全場緊逼分出了梯次,也就是後來人們說的212全場緊逼。
然後在進攻的時候,不管是發端線球、邊線球還是斷球成功,中國隊拿到球即發起快攻,常常對方剛投籃中的,還沒退回自己半場轉身落位防守,中國隊已經将球打到籃下實施攻擊了。而且當時的籃球理念還是在進攻的時候盡可能的靠近籃筐,國際籃聯還沒有引入三分線(1984年漢城奧運會才開始使用三分線),但是由于中國球員身材的劣勢,錢老爺子就要求隊員一旦落入陣地就盡可能的實施遠距離打擊,甚至在當時中國男籃的外線射手就已經将投射距離擴大到現在三分線以外。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這個戰術很熟悉?沒錯,這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早的小球戰術,但是當時籃球圈裡還沒有小球的這個說法,國際上都稱中國男籃的打法為小快靈。1986年錢澄海執教的中國男籃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男籃錦标賽上,當時的中國男籃,主力陣容身材最高的不過是王立彬這樣2米02的中鋒,内線薄弱,與歐美強隊差距很大。但是中國男籃就是利用小快靈的打法,接連戰勝波多黎各、希臘等勁旅,第一次在有24支隊伍參加的世界大賽中進入前十二名,位列第九,使人看到中國男籃跻身世界強隊的曙光。
在很多球隊開始效仿中國男籃這種緊逼快攻的打法之後,迫使國際籃聯修改規則:一次進攻在投籃前不管進或不進必須至少兩名球員觸碰過。 這是國際籃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因為中國隊修改規則。後來在2002年的時候,這條規則又被廢除了。說實話,到如今看到很多歐美強隊用錢澄海、蔣興權師徒發明的小快靈和全場緊逼把中國男籃打得潰不成軍的時候,心裡還是多少有些酸楚。
但是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身高2.18米的王治單入選國家隊開始,到後來單濤、紀敏尚這些優秀大個子的出現之後,中國男籃在攻防兩端的速度開始降了下來,但是一旦出現比分被拉開的情況,還是會換回小陣容,重新開始使用小快靈的戰術。這樣,既有高度、又能在特定時間段使用緊逼快攻的戰術,也讓中國男籃進入了最為輝煌的時間段。1994年多倫多世錦賽中國男籃首次殺進八強,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再次殺進了八強。
但是也就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男籃迎來了兩個比王治單、單濤、紀敏尚更為出色的大個子,王治郅和巴特爾,尤其是在1997年全運會上橫空出世的姚明。這三位優秀的中鋒也被國内媒體稱為“移動長城”。三人确實也都是中國籃球的驕傲,2001年2002年這兩年裡,三人也是先後進入了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nba。
但是也就是因為這三人的崛起,再加上1995年籃球體制改革之後,選材面積急速萎縮。各個地方體育局畫風突變,籃球選材全都開始瞄準了大個子,甚至很多省一級的體育局在選擇u15少年隊的标準中加入了身高超過180的标準。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可笑,如果真的之前就按照這個标準的話,那麼像宮魯鳴、孫鳳武、阿的江等名宿可能都打不上球,他們到成年後也就勉強算他們180吧,還要穿上鞋再測量。
在看到這種情況之後,本都已經退居二線的錢澄海和蔣興權兩位老爺子都出來說話了,錢老爺子說:“如果大家再這麼一味地去挑選大個子,而不重視小個子的訓練的話,将來就算把這些大個子累死也打不出好成績來。”蔣興權老爺子也說:“現在各級别的廠礦、醫院、部隊的籃球隊都停掉了,我們隻能從各省市的體校去選材了,如果再不重視基礎訓練,将來我們可能就沒人可選了”。結果,因為三大中鋒的存在,中國男籃正處在一個虛假繁榮的狀态,沒人重視兩位老爺子說的話,最後在三大中鋒相繼淡出國家隊之後,兩位老爺子當年說的話都成真了。中國男籃的成績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
在過去的兩個賽季,杜鋒在廣東隊重新撿起了小快靈的戰術,這樣的打法也讓廣東隊再次實作了三連冠。今年杜鋒也想把這種小快靈的戰術重新帶回國家隊,為此他還特意找到了更擅長全場緊逼和三後衛打法的郭士強,讓郭士強重返國家隊幫他調教隊員。我們說,在cba中,最擅長使用全場緊逼的就是廣東、遼甯、浙江、廣州這四支球隊,而這次杜鋒帶去的14名球員中有9人是來自這四支球隊,最後的12人大名單中,除了四名内線球員,8名鋒衛線的球員全都來自廣東、遼甯、浙江這三支球隊。
這時候可能會有朋友說,你這不是廢話嗎?廣東遼甯和浙江是cba上賽季前三名的球隊,國家隊中這幾支球隊的人多也很正常啊。那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男籃最近六場比賽的戰術,在這六場比賽中,杜鋒全都用出了全場緊逼快攻的戰術,而且還起到了不錯的效果。要知道,從2004年奧運會開始,這十幾年中,也就2015年長沙亞錦賽上,宮魯鳴指導帶領的在中國男籃用過這種戰術。
但是如果杜鋒堅持在國家隊使用這種戰術的話,他選材的範圍就更小了,小快靈的戰術看似雜亂無章,但是對于戰術素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管是在攻防兩端,對于隊友之間的協作甚至比落入陣地要求更高,因為所有的配合都是在高速中完成的。而且這種戰術對于耐力上的要求也非常高,就算是廣東、遼甯、浙江這三支經常使用全場緊逼的球員,在對上歐美球員的時候,在第四節都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更不要說其他球隊的球員了。
是以我說杜鋒如果想在國家隊重新推行小快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2005年那一批還是大批量進入成年隊之前,中國男籃的選材範圍本來就小,如果你使用普通的戰術還可以在所有的cba球隊中進行選擇。但是如果你想使用小快靈的話,你選擇鋒衛線的球員就隻能在那幾支經常使用全場緊逼的球隊中選擇。但是我想說,如果是我能夠做主的話,我真的想給杜鋒多一點時間,因為小快靈确實是中國男籃對抗歐美球隊的不二法寶,我也真的想再看到我們的球員追着歐美球員屁股打快攻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