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六安人當選“安徽好人”

這個六安人當選“安徽好人”

10月25日

2021年9月“安徽好人”

網上釋出活動舉行

現場釋出了

9月份“安徽好人”榜

無怨無悔照顧腦癱弟弟20年

用柔弱肩膀撐起全家希望

六安市裕安區西河口鄉龍門沖村村民

王倩 當選

這個六安人當選“安徽好人”

人物簡介:王倩,女,1996年8月出生,六安市裕安區西河口鄉龍門沖村人,六安萬達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營運主管。

事迹簡介:王倩出生于大别山深處的小山村,母親患有精神類疾病,隻會吃飯喝水,其它都需要家人幫忙,弟弟出生僅5個月就被确診為腦癱,病發時還會身體抽搐、自傷。都說“長姐如母”,為了照顧好弟弟,25歲的王倩已經背着弟弟整整20個年頭。父親因長期勞累“腰椎滑脫”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王倩身上,她堅持每天給媽媽、弟弟喂飯、洗澡、穿衣服以及給爸爸做飯。但生活的磨難并沒有壓垮王倩,工作之餘,王倩會擠出時間參加公益志願活動,并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王倩用柔弱肩膀挑起家庭重擔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新華社、人民網、安徽日報、皖西日報等中央、省市各級媒體進行了報道。王倩先後獲評“金安區道德模範”、“心動六安 最美人物”提名、“六安好人”、“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崇德守信提名等榮譽稱号。

正文:

王倩出生于六安市裕安區西河口鄉深山裡的一個特殊家庭。6歲起,她就和父親一起照顧患病的弟弟。弟弟2021年21歲,5個月大時被診斷出腦癱,生活不能自理。母親患有精神類疾病,隻會吃飯喝水。父親六年前因腰椎滑脫,手術後基本喪失勞動能力。2017年,靠勤工儉學讀完大專的王倩在六安城區找到工作,為友善照顧家人,王倩将他們接到身邊,獨自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這個六安人當選“安徽好人”

王倩(右)在喂弟弟吃面條。

“我已經快背不動他了”

王倩一家四口租住在六安市金安區三裡橋街道陽光社群的一處公租房内,面積不大,距離王倩機關騎車隻要5分鐘。

對于王倩來說,就是這5分鐘的路程,她還是覺得長了。每天中午,王倩在機關食堂吃完工作餐後,就騎上電瓶車火速趕回家,給母親和弟弟做中飯。

“一般都是煮面條,我弟弟不會咀嚼,隻能吃點稀的。”狹窄的廚房裡,王倩熟練地炒了兩個雞蛋,放進水煮面裡給母親和弟弟補充營養。趁着面條冷卻的工夫,王倩要把弟弟從卧室背到客廳,幫他先進行洗漱。

從卧室門口到客廳沙發,大概隻有一米五的距離。弟弟2021年21歲,體重接近65公斤,王倩每天都要馱着他在走道上走上幾個來回,步伐蹒跚,十分吃力。“他比我要重,我已經快背不動他了。”王倩一邊給弟弟擦洗,一邊笑着說。

與幫助弟弟洗漱相比,每天哄弟弟喂飯,是一項更加艱巨的工程。弟弟有時會故意把頭埋進沙發裡跟王倩撒嬌。為了哄弟弟吃飯,王倩總是要想各種辦法,“有時候給他看看之前拍的視訊,有時候要背着他到樓頂看看風景,要哄好了,才能順着我吃下飯。”即使弟弟願意配合,在吞咽的過程中也是不斷搖頭,王倩隻能托住弟弟的下巴,高高地夾起面條,小心将面條送入弟弟口中,弟弟不加咀嚼,直接将面條吞進肚子裡。然後,王倩又要經曆新一輪“哄騙”。

一碗面條喂下來,王倩額頭上已布滿汗珠,好似經過了一場長跑。“一般弟弟中午要吃四碗面條。我有時候晚上要加班,下班時間不固定,是以想讓他中午吃飽些。”聊起照顧弟弟的細節,王倩突然眼眶紅了,“我一直覺得挺對不起他,長這麼大,也沒讓他吃頓好的。”

這個六安人當選“安徽好人”

王倩(左)在給媽媽理發。

“我想帶弟弟出去看一看”

小時候,王倩一家住在大别山山區,走在山路上,左手邊是峭壁,右手邊是懸崖,稍不留意就會一腳踩空。遇到弟弟需要下山看病,王倩總是抱着、背着弟弟,小心翼翼地在山路上慢慢摸索。

2017年底,大專畢業後的王倩回到六安工作。一天,王倩接到父親的電話,說弟弟不行了,在家裡不吃不喝。等到王倩回到家裡,眼前的弟弟已經是重度昏迷的狀态。王倩背起弟弟輾轉當地多家醫院,都被告知無法醫治。

王倩好不容易帶着弟弟來到合肥,結果很多醫生勸王倩放棄救治。“我怎麼可能放棄救他呢,他是我弟弟啊!”說到這裡,王倩眼裡又泛起了淚花。

最後一次轉院時,王倩實在找不到車,就隻能靠着手機導航背着弟弟硬是走了三四公裡。那幾天,王倩的腳底襪底鞋底全部被血粘在一起。醫生被王倩感動,安排住院,最終“撿”回了弟弟的一條命。

在困難的日子裡,王倩得到了各級政府和不少好心人的幫助。她家享受了低保、殘補等相關政策,并住上公租房。2019年1月,王倩終于搬進了公租房,這也是她一年來第6次搬家。王倩說:“以前是哪裡便宜我就往哪裡搬,一個人花一晚上時間搬家,這次住進公租房,第一次有種‘家’的感覺。”

受疾病影響,20年來,弟弟從來沒有開口對王倩說過一句話,王倩也背着弟弟走了20年。确實苦澀,但在王倩看來,隻要弟弟和爸媽都在,這個家就還在。有時候工作累了回到家,看到弟弟沖自己笑一下,就會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直以來王倩都有一個心願,“如果有機會,我想帶弟弟去北京、上海的醫院,好好檢查診治,這麼多年來,我最愧疚的就是沒能為弟弟提供更好的治療。哪怕是讓專家看上一眼呢?”

這個六安人當選“安徽好人”

弟弟和媽媽都熟睡後,王倩在自己的簡易書房裡做備考教師資格證的模拟試題。

“我沒想過放棄”

一個人支撐着這個在風雨飄搖中的家。有醫生和朋友在了解到王倩家庭的情況後,也曾委婉地勸王倩放棄,或許能讓大家都解脫,然而王倩不肯:“現在的日子雖然艱難,但總比以前要好吧!”

因為母親和弟弟的疾病,在很小的時候,王倩就意識到了自己家庭與别的家庭的不同。讀完國中後,懂事的王倩報考了合肥的一所職業學校,想早點畢業出來打工,分擔家裡的壓力。

上大專期間,王倩一直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減輕家裡的負擔,一個月最多能掙500塊錢。

每次放假回家,父親會摸出家裡僅剩的錢交給王倩,想讓她在外面過好一點。王倩也總是想盡各種辦法,把錢藏在家裡的某個角落,等到了學校再告訴父親,自己不缺錢。

2015年,王倩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坎。還在合肥上學的她突然接到電話,父親腰傷複發,必須要盡快送去醫院動手術。王倩東拼西湊借齊了醫藥費,回到家後她才意識到,現在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難的選擇:送父親去醫院做手術,母親和弟弟在家就無人照顧;在家照顧母親和弟弟,父親就無法送去醫院治療。“之前打工吃苦,我都能堅持,但在那一瞬間,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照顧好我這個家。”

手足無措的王倩聯系到了自己的老師,老師知道王倩家裡的情況後,二話不說,開車把王倩和父親接到安徽省立醫院,姑姑大伯也趕來幫忙照看母親和弟弟。從王倩父親進醫院手術到出院,總共隻有8天,并不是王倩父親恢複迅速,隻是要強的王倩實在不好意思再向别人開口尋求幫助了。

看着父親的傷口還在滲出鮮血,王倩想起來小時候父親幹農活時的點點滴滴,下定決心:父親在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有放棄過這個家,我也一定不會放棄。

王倩說,現在她每個月大概能掙四千元收入,在租房和照顧一家人生活之餘,還能存一點下來。對此,她很滿足。 “因為淋過雨,也想給别人撐傘” 工作8小時,下班後16小時,王倩長期處于連軸轉的狀态。即使在晚上,王倩也很難睡得踏實,稍不留神弟弟就尿在床上了。但樂觀的王倩一直在說,自己得到了這麼多好心人的幫助,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援,住進了公租房,一切都會慢慢變好。

生活的艱辛并沒有磨滅王倩的夢想。每天除了照顧好弟弟和媽媽,她還會堅持學習。王倩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這也是她黯淡生活裡的那束“光”。2021年7月,王倩學完安徽師範大學教育學專升本課程,順利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目前正在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她憧憬着有一天弟弟能夠喊自己一聲姐姐,帶着他回到山裡教書,用自己的經曆告訴那裡的孩子們,要學會堅強、勇敢、努力,山外的世界很大,外面還有很多好心人。

王倩的朋友圈簽名是這樣寫的:“因為淋過雨,是以也想給别人撐傘。”她确實也是這樣做的。工作之餘,王倩還加入了多個志願者組織,參加公益志願活動,回報社會。2020年4月,王倩還做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2021年7月,河南鄭州發生洪澇災情,王倩還和朋友一起為河南捐款捐物。社群幹部對這個充滿活力的小姑娘印象頗好,陽光社群一位社群工作者說,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隻要有時間,王倩總是會到社群裡面幫幫忙搭把手,還多次獲得了區級層面的表彰。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王倩很愛笑,即使前一秒在回憶過去,傷心事爬上心頭,下一秒她也會因想起周圍人對她的關心而重新綻放笑容。

命運坎坷,生活不易。堅強好女孩王倩卻從沒有向困難低頭,年輕的她,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重擔,撐起這個家庭,給父母和弟弟創造一個溫暖幸福的港灣!

來源|文明六安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