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為了衡量書法水準的高低,往往都是以舉辦展覽的形式進行比賽,評出各類獎項,進而得出書法作品的優劣和書寫者水準的高低。但是這種評選機制近些年來也進行了多次改革,其目的就是要達到公正之原則。盡管如此,問題也來了,那就是評選的标準問題,有時候觀者往往也會感到,那些獲得最高獎項的人的作品,并不是心目當中最好的感受,甚至是醜書作品。這是為什麼?

針對這個問題,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繼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大賽展覽上的作品應當是一個“技法加創新”的比賽,而不是讓你原原本本地把古人字帖中的字照抄一遍就去參加書法大賽,這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書法大賽衡量的是一個人的學古能力,也就是技法水準,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學了古人以後,是不是消化了,是不是化為己有,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才是根本原因。
對于張繼的這種觀點,很多人都是持贊同觀點的,覺得書法要在繼承中創新,如果都是寫古人,展覽上的作品千篇一律,也是沒有辦法去評審的,更看不出來每個人的學習水準和創作能力。但也有一些人認為,張繼的這個觀點并不全面,如果大家都去創新,更容易讓醜書作品上展,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可以從以往大賽中獲獎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
書法大賽中為什麼會有醜書作品上來?難道是評委的眼光有問題,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
第一,所謂的醜書作品上展,其根本原因是書法的本質決定的。說起書法的本質,它也是書法創新的源頭。王羲之當年就對書法的本質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點畫之間皆有意”,意思是說,書法要在書寫和作品的意趣上表現出應有的特點。後來北宋蘇東坡、黃庭堅等人也對書法的意趣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就是要求書法創新要以“意”取勝。當代書法創新時,皆從“意”上表現得更多一些。
第二,醜書是筆墨大膽使用的結果。當代書法由于物資極大豐富,人們在創作書法作品時,往往投入大尺幅、大筆墨的方法,使得作品從形式感上表現得更加狂放,這就使得作品出現了輕重、大小、緩急、黑白、疏密等各種沖突關系十分明顯,如此一來,作品在整體感和視覺沖擊力方面就更勝古人一籌。當然,這樣做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迎合評委口味,或是吸引評委眼光。
第三,對古人的背離才能給醜書找到創新的借口。人們在書法創新時,總是會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絕對不要寫得和古人一模一樣,隻要找到基本的筆意,或某個點畫相似就可以了。例如某屆書展上一位顔體書法創作者,從整體上看的确是寫顔體的,但仔細看卻與顔真卿楷書差得很遠,其實這位作者很聰明,他知道評委想要什麼,他就去做什麼,也沒有違背古人的一些觀點,如米芾所說“古人書各個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是以這一點也是當代書法評審和價值取向的一個标準。
總的來說,張繼作為書協上司和評審團成員,他的觀點并不是代表着他一個人的,而是對當代書法展覽的評審要求所作出的一個歸納,隻有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創作作品參加展覽,才有可能在書法大賽中取得一定成績。
對于張繼的觀點,你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發表留言一起讨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三種可選曹全碑作品創作指 ¥28 購買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精彩閱讀:
劉洪彪最新書法作品寫成這樣了,網友:終于寫好了
張旭光:我說了多少年,書法好壞不是美與醜,而是要做到這四個字
孫曉雲與胡秋萍書法比拼,你更喜愛哪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