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這件事日韓要鬧翻 麻生揚言報複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圍繞南韓最高法院判決日本企業進行賠償的原勞工問題,日本政府内部出現了經濟制裁的論調,這讓南韓提高了警惕。南韓政府暗示将讨論對抗措施,但也非常擔心經濟制裁會對處于水準分工關系(在各自擅長領域互相合作)的日韓經濟造成嚴重打擊。日韓外交部門将于14日舉行局長級磋商,但在看不到解決前景的情況下,産業界的不安情緒正不斷擴散。

據《日本經濟新聞》3月14日報道,南韓提高警惕的源頭是日本财務大臣麻生太郎12日答辯時的發言。麻生提及具體的報複手段稱:“我想不隻是關稅,可能還包括停止彙款、停止發放簽證等各種報複措施。”這一發言令南韓非常震驚。

報道稱,麻生太郎舉例提到的停止彙款,可能會給日韓兩國之間開展業務的企業帶來嚴重阻礙。停發簽證則會使2018年達到753萬人次的南韓訪日遊客數量銳減,還可能影響到入境消費。

南韓媒體報道稱,日本出現了一種方案,主張限制向南韓出口南韓支柱産業半導體制造所必需的氟化氫等戰略物資。南韓政府高官13日表示:“雖然沒接到日本進行經濟報複的通知,但我們正在做萬全準備。”

據報道,在原勞工訴訟案中勝訴的原告方律師團正在加快扣押新日鐵住金和三菱重工業資産的行動,這加劇了日方的不安。盡管如此,南韓政府至今未公布應對措施,也沒有回應日本提出基于《日韓請求權協定》進行磋商的要求。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多數觀點認為,麻生的發言是對南韓政府的警告,應該不會實際走到這一步,但對企業來說,這卻是不安因素。

在南韓的出口對象國中,日本從2000年的第二位下降至2018年的第五位,而中國則躍居首位。有聲音指出,日本在經濟層面存在感下降也是南韓政府在原勞工問題上應對遲緩的原因之一。

不過,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南韓代表性企業在零部件和材料方面依賴日本的格局仍未改變。南韓2018年的對日貿易逆差達到240億美元(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币)。

報道指出,對日本企業來說,南韓是一個“能賺到錢的國家”。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在進駐亞洲大洋洲的日本企業中,預計2018年實作盈利的企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南韓,達到85%。中國為72%,泰國為67%。

報道認為,如果日本政府采取限制出口或征收高額關稅等對抗措施,日韓兩國的企業都會遭殃。日本半導體相關原材料廠商的高管擔憂地稱,“日韓的産業屬于水準分工關系。南韓倒下了,日本也會倒下,而且還會對全球供應鍊造成嚴重影響”。

據報道,政府間的對立還給經濟界的交流蒙上陰影。日韓·韓日經濟協會将原定5月在首爾舉行的“經濟人會議”推遲到9月以後舉行。

因為這件事日韓要鬧翻 麻生揚言報複

資料圖檔:日本财務大臣麻生太郎(右)。(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