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話百裡秦川,講陝西故事,巡三秦沃土,紀周秦漢唐,請關注“巡秦紀”
1911年農曆8月19日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起義,這就是武昌起義。因時為農曆辛亥年,也稱辛亥革命。實際上早在7月9日,陝西同盟會、新軍、哥老會三方勢力骨幹三十多人,在西安大雁塔秘密集會,歃血為盟,密謀起義,并成立反清統一組織“三合會”,史稱“大雁塔36兄弟”。

在三方勢力中,以哥老會勢力最大。著名的堂口在陝南地區有石泉縣李漢章的“太白山堂”;勉縣馬文伯的“定軍山堂”;安康的“琥珀山堂”;關中地區有華陰縣梁東升的“提籠山堂”;鳳翔縣馬秉乾的“秦鳳山堂”;長安縣張雲山的“通統山堂”。陝北地區有三邊高志清的“賀蘭山堂”。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這“賀蘭山堂”的龍頭大爺高志清。
高志清是陝北榆林定邊縣人,生于 清朝光緒四年,本命名高世秀,是陝北三邊響當當的人物。高家家庭殷實,不但有字号生意,還有駝隊。但高志清這人從小不愛讀書,就愛舞槍弄棒。到了光緒十九年其父怕他學壞,就讓他跟着駝隊學做生意,當了一名“駱駝客”,風餐露宿,走南闖北。有一次在甘甯碰見一個老兵油子賭錢後無力償還,遭人譏笑,随代人還上賭債。實則這賭鬼明面上是甘軍董祥福下面一個老兵油子,暗地裡還是本地哥老會的“龍頭大爺”,至此高志清算是徹底走上了江湖路。
老兵油子有感于高志清仗義疏财,讓其入會,成為哥老會的“内堂大爺”。高志清天天在江湖人行走,廣交八方豪傑,出手頗為大方,把做生意的錢不但花光了,連駝隊也賣了。高志清怕老子怪罪,經老兵油子穿線,在董祥福手下當了親兵。說起這董福祥在晚清那可不得了,甯夏固原人,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戰,官至甘肅提督、太子少保、賜号“巴圖魯”。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逃往西安就是董祥福帶兵保駕護航。民國時期西北有個“馬家軍”,控制中國甘肅、甯夏、青海等地方,其主要人物包括馬步芳、馬步青、 馬鴻逵和馬鴻賓,合稱為“西北四馬”,四馬的父輩都曾是董祥福麾下的小喽啰。就這樣高志清和董祥福幹了十幾年。
高志清雖然跟董祥福幹了十幾年,但是官卻沒有當大,好在其仗義疏财,身邊還是聚了一幫兄弟。 光緒二十八年,高志清準備策動嘩變未成,被董祥福發覺。帶着手下的兄弟一溜煙跑了,潛往賀蘭山一帶活動,随創立了大名鼎鼎的“賀蘭山堂”,主要活動在三邊、内蒙古邊境、甯夏東部地區。宣統三年辛亥革命,高志清派手下兄弟“董無賴”率18兄弟傳回定邊縣,激戰三個多小時,定邊縣光複。
【巡秦紀】是陝西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不說大事,隻言小事,巡遊三秦沃土,紀錄周秦漢唐!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頭條号《巡秦紀》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