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墨迹傳世雖多,但是大字作品極其少見。下面這份趙孟頫的行書作品,不難看出其大字功夫之深。

這幅作品系趙孟頫《題煙江疊嶂圖》,畫作是北宋畫家王诜的作品(藏上海博物館)。而趙孟頫在畫上題跋内容實際書寫的,則是北宋蘇東坡題詠王诜《煙江疊嶂圖》詩一首:
江上愁心千疊峰,浮空積翠如雲煙。
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
這幅藏于遼甯博物館藏的趙孟頫題蘇詩跋,與常見的趙書婉麗溫潤的風格有很大不同。是以值得對該作的風格特征作一番梳理與追尋,也是學習者需要過的一道關。
從書法的風格看,此時的趙孟頫已充分顯示出成熟的書法風格,《赤壁賦》《吳興賦》等代表作品都用筆娴熟,結體俊美飄逸,書寫十分自然。
在此作中,趙孟頫用筆爽朗清俊,筋骨秀逸,筆勢奔放而揮灑則十分随意。是以,趙孟頫寫蘇詩題跋的時間,當與畫《重江疊嶂圖》的時間差不多,即他50歲時。
這幅題跋書法随意奔放,簡逸澹遠。因而,趙孟頫的這幅作品确實是一件難得的佳作,它不但讓我們看到了趙書多樣風格轉向,也看見了趙孟頫性格的真率的一面。
釋文: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雲煙。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但見兩岸蒼蒼暗,絕壁中有百道飛來泉。萦林絡石隐複現,下赴谷口為奔川。川平山開林麓斷,小橋野店依山前。行人稍渡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使君何從得此本?點綴毫末厘清妍。不知人間何處有此境,徑欲往買二頃田。君不見,武昌樊口佳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春風搖江天漠漠,暮雲卷雨山娟娟。丹楓飜(栖的繁體字)鴉伴水宿,長松落雪驚晝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豈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還君此畫三歎息,山中故人招我歸來篇。
右東坡煙江疊嶂圖詩 子昂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号松雪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蘭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趙孟頫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後隐居不仕。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經行台侍禦史程钜夫舉薦,趕赴大都,受元世祖賞識,授兵部郎中。此後曆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自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皆加禮敬。晚年逐漸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谥号“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其繪畫取材廣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鳥無不擅長。其書取法鐘繇、“二王”、李邕、趙構等,于篆、隸、真、行、草諸體皆擅,尤以楷書、行書著稱;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此外,趙孟頫倡導師法古人,強調“書畫同源“。其繪畫、書法和畫學思想對後代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