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人該不該學胡雪岩?

作者:陪你vs唠唠嗑

有一句話叫,為官應學曾國藩,經商應讀胡雪岩。2018年的時候讀過胡雪岩,後也看過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解讀了胡雪岩傳奇的一生。

商人該不該學胡雪岩?

曾國藩

商人該不該學胡雪岩?

胡雪岩

讀高陽先生巨作《胡雪岩》,總讓人心生惆怅。起初為胡雪岩白手起家、平步青雲而傾倒,而後為胡雪岩遊走燈火樓台、十裡洋場而快意,最後卻為所有的一切轟然倒塌、煙消雲散而歎息。

商人該不該學胡雪岩?

電視劇《紅頂商人胡雪岩》截圖

備受折磨之後,忍不住追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或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任何人和事,都是一把雙刃劍。一個人的優點,往往是這個人的緻命缺點。

胡雪岩之成敗,也不例外。

其一,成也靠山,敗也靠山。

胡雪岩發迹之路,得益于兩大靠山——王有齡和左宗棠。

前期為王有齡。學徒期間,他就敢于挪用公款,投資500兩銀子在王有齡身上。王有齡擔任知府之後,果然湧泉相報。胡雪岩靠王有齡,賺取第一桶金。

後期是左宗棠。王有齡去世之後,胡雪岩刻意鑽營,一面為左宗棠籌糧,一面利用過手的官銀,大肆創辦私人錢莊。然後,又獨攬左宗棠代購軍火生意,并為左宗棠入疆作戰大舉外債,從中牟取大量私利。

于是,短短數十年間,他成為天下首富,人稱“胡财神”,而且官至二品,禦賜黃馬褂,号稱“紅頂商人”。

但其轟然倒塌,似乎最直接的原因,也在于靠山——左宗棠老了,李鴻章得勢。

于是,胡雪岩成了兩人相争的犧牲品。李鴻章要徹底廢掉左宗棠,當然會從胡雪岩這個“錢袋子”下手。當左宗棠晚景頹唐,面對李鴻章的胡雪岩,當然毫無還手之力,隻能“眼看他樓塌了”。

這不僅是胡雪岩的悲劇,這是整個中國商人的悲劇。費正清曾說“中國商人的傳統不是制造一個更好的捕鼠機,而是從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權。”胡雪岩依靠特權發迹,最後也當然會毀于特權。

其二,成也場面,敗也場面。

場面大,是胡雪岩的特點和秘訣。

他生活窮奢極侈,起居出行,富麗堂皇,前呼後擁。母親過壽,他準備了七天壽宴,大宴八方,杭州城内城外,轟動一時。他妻妾成群,娶了十二房姨太太,号稱“十二金钗”。他還喜好慈善,是滬杭有名的“胡大善人”。他什麼生意都做,錢行、典當、軍火、絲業、藥堂……

為什麼要撐那麼大的場面?

他的邏輯很有意思,有了場面,别人就會認同你的實力,才敢把錢放心存在胡雪岩的錢莊。有了錢,就能拿出去維持關系、收買人心、放貸、做生意,才能無往而不利。

應該說,他的這套說法,在事業上升期,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可如果一旦出現裂痕,就是緻命的危險。

正如書中所說“錢莊不賺典當賺,典當不賺絲上賺,還有借洋債、買軍火,八個壇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會穿幫,可現在八個壇子隻有四個蓋,兩隻手再靈活也照顧不到,而況旁邊還有人盯在那裡,專挑你蓋不攏的壇子下手。”

場面扯大了,最後按下葫蘆浮起瓢,就隻能滿盤皆輸了。

其三,成也用人,敗也用人。

胡雪岩有識人、用人之才。凡是他仔細挑選,用心栽培之人,都對他至始至終,忠心耿耿。他有幾句口頭禅,闡明了他的待人之道:

他經常說“花花轎子人擡人”。無論大人物、小人物,他從不輕易得罪,都是給足面子。隻要能說好話,堅決不說半句不好聽的話。隻要能拉攏,他就想盡辦法為他所用。

他還經常說“前半夜想想别人,後半夜想想自己”。就是先想别人,再想自己。他總能設身處地為别人着想,幫人之所急,盡量大度、寬容對人。

于是,他成了一個“好人”。 好名聲為他帶來了一時無雙的個人魅力,好人品成就了他的金字招牌,這些都直接為他的生意奠定了重要基礎。

但這些性格也成了他的“雙刃劍”。很多時候應該下狠心解決的問題,下狠心除掉的外部對手和内部“惡性良性腫瘤”,都因為他與人為善,過分強調不得罪人、不招人妒,為他人考慮過多,就因為一念之仁,留下最後的隐患。

而最後的失敗,正在于他明知道上海錢莊的一個手下有問題,卻沒有及時處理,後來被李鴻章的人加以利用,傳出風聲說“胡雪岩的錢莊沒錢了”, 這成了一個引爆點,于是造成錢莊擠兌,資金鍊斷裂,金字塔倒塌,胡雪岩商業帝國就此陷入絕境。

說到底,胡雪岩的成功,其核心競争力其實就是“權力”與“關系”。通過取悅權力,從權力手中拿到一張“捕鼠許可”,由此出發,再輔以天時、地利,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商人該不該學胡雪岩?

電視劇《紅頂商人》截圖

但現在有一句流行的話叫“為商要讀《胡雪岩》”,于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商人中,我們看到了年廣久、牟其中、褚時健、顧雛軍、張榮坤、黃光裕等若幹個“胡雪岩”,他們也曾高樓平地起,最後卻同樣逃脫不了胡雪岩的宿命——由權力而來的原罪财富,馬上會被更大的權力以正當的名義剝奪。

如果商人都去學胡雪岩,可能最後也隻能收獲空中樓閣、一場歎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胡雪岩,不值得每一個想要開辟長青基業的企業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