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作者:楚人說史
2011年,在看到祖國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之後,潘錦功毅然決然的決定帶着自己的34個專利回到了中國成都,在此之前,他一直在美國求學發展。對于中國來說,潘錦功的回歸無疑将會給中國的科技發展增添許多新鮮血液。果不其然,在2019年他就被邀請參加“傑出工程師”的頒獎典禮。 人人都說潘錦功是現代版的“錢學森”,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潘錦功回國後都幹了些什麼,潘錦功給中國帶來的科技發展具體是什麼。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潘錦功

相較于錢學森的發明而言,潘錦功的發明更具有親民性,這其中對人們最有用的就是他所研究的發電玻璃。在潘錦功之前,人們雖知道光能發電,但誰又能想象一塊玻璃也能發電呢?這塊玻璃就來自于潘錦功的研究——“發電玻璃”。

從2011年回國開始,潘錦功就緻力于發電玻璃的研究制造,這可不像單純玻璃的生産那麼簡單。潘錦功整個研究不僅要對整個玻璃的創作技術進行資料收錄,且還要對玻璃的安裝環境、施工可能性,以及可能會給環境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除此之外,他還要拿到相關的同意書。面對如此多的關卡,饒是潘錦功這樣的人,也十分頭疼。

很多人創業時其實也就被卡在了這一環節,但潘錦功卻沒有輕易認輸,他雖然一直隻是一個科學家,所做的也一直都是科學創作,從未經曆過創業的重重困難,但從潘錦功一直努力攻克各種難關也可以看出,他不僅是成功的科學家,他也可以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錢學森

在這一條充滿荊棘的路上,任何一個人都走得無比艱難,潘錦功也不例外。不過,潘錦功堅持自己的研究,且因為其獨特的身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援,這比很多創業者要幸運得多。同時,潘錦功也可以跟各大專家借鑒成功的經驗,或者詢問他們自己目前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而是社會上大多數的創業者都隻能自己去摸索,即便是有問題,也隻能等真的有了結果,才會被解決。

為了支援潘錦功的發明創造可以早一點投入使用,中央财政也撥出1.59個億,潘錦功緊緊抓住了這個機會,在2016年,就将光電轉化率提升到了17.8%。與此同時,潘錦功同步研究出的發電玻璃的生産機器也從德國發往成都。利用先進的裝置,潘錦功很快便将一小塊發電玻璃轉變成為一塊巨大的“碲化镉”玻璃,這塊發電玻璃無論是強光還是弱光,都能保持穩定的發電,幾乎是有光的地方,它就能發電。

此時,潘錦功的創業終于算得上是圓滿成功了,他不僅成功創造了更先進的科技,還給自己帶來了殷實的身家。潘錦功的目标也終于達成。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發電玻璃

發電玻璃17.8%的光電轉化率,每1.92平方的玻璃一天就可以轉化2度電,且整個過程完全無污染,這無疑是找到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将來每個人都用上發電玻璃時,都忍不住會想起大功臣潘錦功。

因為潘錦功在發電玻璃上的發明創造,他理所應當地被邀請到“傑出工程師獎”的頒獎典禮。得到國家的肯定,潘錦功也加快了發電玻璃的研究速度,争取第二代的發電玻璃能有更大的轉化率,就在2019年8月24日,中國的發電玻璃發電能力走上了世界第一。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核電站

潘錦功的發明更大程度在于民生發展,而錢學森的發展更偏向于國力的增強。有人認為潘錦功的能力不如錢學森,因為他的發電玻璃是人們可以用到的東西,更加平凡,而錢學森的研究更加高端,且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民能用上的東西,就說明他的發明有利于民,國富民強,往往都是連在一起的,錢學森和潘錦功的發明隻是行業不同,它們各有各的價值。

像潘錦功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從在國内讀書,再到去美國深造,這其中的故事也很豐富多彩。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科學家往往從小都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潘錦功也不例外。從國小到高中,他一直都是班裡的佼佼者,以優秀的成績被大學錄取之後,潘錦功成功當上了大學生。要知道在潘錦功這個年代,大學生算是非常高的學曆,連工作都由國家幫他們解決。但潘錦功卻并沒有選擇立馬出去工作,在他看來,自己目前還需要更大程度上的深造。是以,大學畢業之後,他又考上紐澤西理工大學繼續學習。

深造階段,潘錦功便一直專注于科學研究,他的癡迷程度讓他的導師都忍不住為之感歎。而潘錦功的堅持也有明顯的結果,因為他在紐澤西理工大學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碲化镉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在這裡,潘錦功不僅是創始人,更是常務副主任。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幾乎還停留在貧窮階段,而外國人又基本上沒幾個人看得起中國人。潘錦功能憑借自己的能力走到這個階段,足以證明他的能力強悍。美國對他有所了解的人也都十分欣賞他的能力。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毫無疑問,潘錦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這種人才即便是富強的美國也十分需要。為了讓潘錦功能夠留在美國,他們給了潘錦功非常大的誘惑,無論是美國綠卡還是高薪工作,他們能給的都給了。面對如此誘惑,大多數留學生都會選擇同意,但潘錦功卻拒絕了。他也知道美國無論是經濟條件,還是研究環境,都要比國内更加優越,可他就是不願意留在美國,他一定要回到中國來,不僅因為他需要将自己的技術在中國傳播開來,更是因為他對祖國深深的愛戀。像錢學森不顧千難險阻都要回國一樣,他也需要回到祖國,報效國家。他到美國深造的初衷,除了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更大的目的還在于利用這些知識來為中國帶來先進的科技技術。

潘錦功的發電玻璃在普通人眼裡,它隻是一塊會發電的玻璃,而對于中國來說,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紐澤西理工大學

發電玻璃的環保程度肉眼可見,是實打實的綠色能源,如果這樣的玻璃對光的轉化率能夠更高,那麼它将來完全可以取代現在的生活用電,每家每戶如果都買上這麼一塊玻璃,隻要太陽不滅,居民就會有充足的電可以使用。

目前的發電方式主要集中在水電站、風電站、核電站上。像風、水發電其轉化率其實都很低,人工成本更是不小的費用,而像核電站雖然高效、環保,日本的福島核洩漏卻給人們敲響了核電站隐患的警鐘。是以人們也不可能一直将核電站發電作為主要的發電方式,如果有更為安全、高效、環保的方式,大家自然會選擇更為安全的方式,誰都不希望核洩露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邊。

潘錦功為了保證光發電完全環保,他帶着團隊辛苦研究出了碲化镉材料,這樣一來,整個光電轉化過程,就完全不會污染環境,達到清潔能源的标準。對于目前社會所提倡的環保标準來說,如果現在光電轉化率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大的提升,那麼社會居民用電将産生翻天覆地的變革。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風力發電

對于國家來說,中國可以減少因發電所帶來的危險及環境污染,對于人民來說,購買這樣一塊發電玻璃,就可以實作用電自由,再也不用因浪費資源而節約用電,何樂而不為呢?

在期待用電方式轉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記住,是潘錦功給我們帶來了這種變化的可能性。如果潘錦功選擇留在美國,将這項技術在給美國傳播,而不是回到國内,我們又怎麼會對以後有幻想?

雖然大部分的中國人從生下來就被教育要有愛國主義思想,但又有幾個人在面對國外高薪誘惑時選擇回到祖國,更何況還是一個還處于落後發展中的國家?像錢學森、潘錦功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可以說,那些以美籍華人身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後又選擇繼續留在美國的,就完全忘記了他們身上還流着中國人的血。作為旁觀者,我們自然不能逼着誰一定要回國,隻能說在思想高度上,這些人就不如潘錦功和錢學森。

愛國志士潘錦功,不畏艱難帶“發電玻璃”回國,有望取代正常發電

有人認為,2011年回國的潘錦功其實并不一定是因為愛國,他很有可能隻是看重中國的發展機會。說到發展機會,難道2011年的美國沒有發展機會嗎?在那個年代,有多少崇洋媚外的人,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2011年的中國還在改革開放,還在努力讓中國人奔小康,而美國的人均cdp已經超過了中國13倍之多。這樣的差距,潘錦功留在美國不是能得到更優越的生活?在那兒,他根本不需要受創業的苦,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做研究。如果不是對祖國的眷戀,他又何必回來面對各種各樣的條件限制、研究困難?是以,潘錦功的愛國之心是不容置疑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