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作者:浮世人物志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于今日公映,這是甯浩繼《我和我的祖國》後,講述關于小人物故事的又一力作。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從小人物的視角講故事,将散落在中國版圖各地的歡喜與憂傷彙于一體,甯浩總是格外擅長,這也讓觀衆對這部影片期待之餘,不禁有些疑惑地想:甯浩究竟有什麼魔法,竟能小人物的故事講得如此深入人心。

其實,甯浩講好故事的秘密很簡單,隻因那萬千霓虹燈下,是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也是甯浩自己的故事。

山西太原鋼鐵廠,是甯浩從小生活的地方。作為全國産煤大省,太鋼的煉鋼爐似乎永不停止,以緻甯浩對童年的全部記憶,隻有空氣裡彌漫的瓦斯味與灰蒙蒙的天空。

重工業城市中的一切似乎都是關于煤炭的,這在甯浩看來實在有些單調又乏味。年幼的甯浩隻有在電影的陪伴下,才會露出些許獨屬于孩子的笑靥。

或許是電影的魅力讓人無法抗拒,高中時,甯浩索性退學考去了山西一所電影學院,全心全意“玩”起電影來。

電影學院裡的資源之豐富遠遠超乎甯浩的預料,甯浩感覺自己猶如走入一座巨大的寶藏,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正在向他招手。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甯浩開始沒日沒夜的看電影,中國的,美國的,日本的,甚至一些外部看不到的内參資料,甯浩通通看了個遍,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獨特的電影觀。

學生時光轉瞬即逝,畢業後,甯浩收拾收拾包袱,向着故鄉揮一揮手,便坐上去往北京的列車。他心裡有個滾燙的念頭:去北京,搞藝術!

可惜,北漂生涯遠沒有甯浩想象的那麼順利。為了謀生,甯浩先後做過自行車裝配工、舞台美術設計、廣告設計等等工作,可謂是遍嘗世間冷暖。

工作換了一籮筐,唯獨自己的藝術夢,還是遙遠的看不清形狀。甯浩一琢磨,眼前的局面準是自己文憑太低導緻的,他一咬牙一跺腳,決定回爐重造,考個知名的藝術院校。

甯浩選擇了中央工藝美院,為了順利考上,甯浩還專門去上了個考前輔導班。可惜輔導的效果并不明顯,等到放榜時甯浩一看成績,滿分150分的英語試卷,自己得了30多分,正确率甚至還趕不上機選。

工藝美院落榜後,甯浩又去考了服裝學院、戲曲學院、無錫輕工等諸多院校,結果紛紛以落榜告終。

重重打擊下,甯浩隻好退而求其次,去報考北師大藝術系的成人教育,一下子便成功被錄取了。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誰知成人教育的考試難度雖低,學費卻是一筆天文數字。為湊學費,甯浩隻能靠着給人拍照賺錢,所有的節假日都花在四處招攬生意上。

一次,甯浩參加一個朋友聚會,席間認識了唐朝樂隊的老五。出于職業習慣,甯浩試探着問對方道:“五哥,我能給你拍個照嗎?”

老五欣然答應。于是甯浩在裝置、光線都不理想的環境下,當場替老五拍攝了一組照片。

回去後,甯浩選出六張滿意的照片,連夜摳圖美化,重新制作了背景,并調整好光線,再托人将照片交給老五。

老五看到照片,當即贊道:“好小子,有這手藝,不做攝影師可惜了”。

說完,老五便邀請甯浩做自己新專輯的攝影,算是替甯浩打開了娛樂圈的大門。

甯浩深知機會來之不易,是以格外珍惜。娛樂圈内人士漸漸發現,這個叫甯浩的攝影師不但手藝好,收費還比别家便宜,是以來找甯浩的人越來越多,這不禁讓甯浩,重燃起他蒙塵多時的電影夢。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恰好當時有個草原孩子與乒乓球的故事引起了甯浩的興趣,于是甯浩用他做攝影師攢下的積蓄,專門開車去内蒙采風,回來後甯浩便根據這個故事和途中見聞寫好了劇本,取名為《綠草地》,準備重新進軍電影圈。

有道是好事多磨。就在甯浩雄心萬丈準備開機之際,原先談好的投資方突然因故撤資了。甯浩無奈之下,隻得打電話給妻子,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家裡還有多少錢?”

妻子說:“還有十二萬”。

甯浩說:“留兩萬,其他全打過來”,然後就這樣撐着開了機。

甯浩沒有想到的是,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拍攝途中,手機沒信号,住宿也不友善,劇組想盡辦法,找當地老鄉借了幾頂帳篷,誰知半夜時爐中的火星又不慎點燃了帳篷,險些鬧出人命。

這樣艱苦的環境,劇組整整過了四個月。殺青那天甯浩忍不住感慨道:“要是将我們這段時間的經曆拍成記錄片,我相信會比電影本身還精彩”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話雖如此,《綠草地》甫一問世,便引發了劇烈反響,還一口氣入圍了五十多個國際電影節,從這個角度來說,甯浩轉型導演之路,開局總算不凡。

但甯浩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此後他潛心專研,寫出了新作《鑽石》,準備在導演之路說創造更大的輝煌。

《鑽石》還未開拍,就先被中戲的老師看上了,後者直言要用這個本子拍一出畢業話劇。甯浩覺得自己的本子能拍話劇,是一件很榮耀的事,因而甯浩不僅愉快地将本子交給中戲老師,還表示屆時會來觀摩演出。

演出那日,甯浩果真如約前來。他看着台上一個個熟悉的人物,一時感慨萬千。這時,其中一個小夥子的演技引起了甯浩的好奇。

甯浩忍不住對老師說:“那個年輕人演得挺好的”。

老師笑道:“他是我們班的學生,我覺得他挺有出息的,他叫鄧超”。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此時的甯浩不會想到,未來他跟鄧超,還将在《我和我的家鄉》中展開深入合作,這便是後話了。

《鑽石》首演告捷後,甯浩在原著基礎上,用了長達四個月的時間進行改編,然後将這部劇搬上舞台,取名為《瘋狂的石頭》。

可以說,這部劇傾注了甯浩大量的心血,光是拍攝費用,甯浩就花了十多萬元。

十幾萬對于電影來說,是小成本制作,可對于甯浩來說,卻是傾家蕩産。

多年後,甯浩在接受采訪時坦言,拍《瘋狂的石頭》時,他将自己之前做攝影師等等工作賺得錢全部貼了進去,如果這部劇不能盈利,他便要退出電影圈了。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就在甯浩一貧如洗的時候,一個陌生的電話突然打到了他家裡。

甯浩接起電話,隻聽話筒那頭傳來一個中年男人的聲音說:“你好,我叫韓三平”。

甯浩瞬間激動不已,這時韓三平又說:“我看了你的電影,剛看完,拍的很好,我們決定發行”。

當年六月,《瘋狂的石頭》上映,瞬間引發觀影狂潮。最終影片以三千萬的總票房,創下投資票房比的神話,成為業界公認的黑馬。

甯浩由此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将這些錢全部投入電影中,為影迷們帶來了《黃金大劫案》、《無人區》等諸多佳作。

如今,甯浩依然在導演的路上不斷進取,同時嘗試改組公司,探索更多的可能。

未來,甯浩還将與電影迸出怎樣的火花,尚且無人能料。但毋庸置疑的是,曾經小鎮青年甯浩,靠着自己的努力,已穩穩在京城電影圈裡站穩了腳跟。

從小鎮青年到知名導演,捧紅黃渤徐峥的甯浩,居然是山西人?01、去北京,搞藝術02、從攝影師到導演03、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北愛》中有句著名台詞:“這裡是北京,紮根在這裡”。

這句話對于甯浩來說,或許再合适不過。從北漂青年到知名導演,甯浩似乎正他的經曆告訴人們,小人物也可以有夢想,我命由我不由天。

考學屢次落榜,出身電影學院卻隻能“屈才”做攝影師,甯浩的開局不算完美,所幸結局讓人滿意。

裡七外八皇城四,試想諾大的北京城裡,有多少像甯浩一樣帶着夢想的年輕人,當場他們或許也帶着滿腔熱情,想要紮根在北京,隻可惜社會現實中的種種打擊,讓他們中的不少人失去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但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堅持,可抵歲月悠長。

不要停止前進的腳步,終有一天,世人皆會看到,異鄉人在北京,究竟能綻放出怎樣的精彩。

作者:梨院月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