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宇航員從1天到6個月的太空生活經曆了什麼?

中國宇航員從1天到6個月的太空生活經曆了什麼?

從1天到6個月,我們穿越了一些東西

中國航天員回顧太空生活

中國宇航員從1天到6個月的太空生活經曆了什麼?

10月7日,神舟13載人飛船和長征2号F-Tele 13運載火箭正在前往發射塔的途中。新華社

戈壁廣闊,夜色低落。

午夜時分,在戈壁深處,東風空間城如白晝般燦爛。

在建築物之間,穿着藍色制服的從業人員緊張而有序地忙碌着。在城市發射場外,長征2号F-Tele 13運載火箭靜靜地站着。

在乳白色整流器上,在鮮豔的五星紅旗圖案下,"中國航天"的藍色标志脫穎而出。

東風航天城,中國航天的夢想之城,即将再次見證曆史。神舟13載人飛船将搭載長征2 F-13運載火箭在此發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複和其他三名宇航員将在中國空間站上度過長達六個月的太空。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中國的飛行夢想跨越了數千年,直到2003年宇航員楊麗偉登上神舟五号載人飛船。

世界上最接近的距離,也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從楊立偉的飛天開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大步向前發展。今天,中國已經在太空中建造了自己的太空家園。

從"神V"巡演的21小時到"神十二"即将度過的六個月,我們穿越了什麼?

其中,是夢想,是奮鬥,也是中國航天員孜孜不倦的探索。

關鍵詞 問候語

在遙遠的太空中,中國的第一次問候來了

神舟之地最動人的是什麼樣的聲音?

1970年,它是來自遙遠太空的"東方紅"。2003年,這是一次來自電波的"正常飛行"。

2003年10月15日,.m 9點,神舟五号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浩瀚的太空第一次歡迎中國宇航員。幾分鐘後,宇航員楊麗偉報道:"飛行正常。"

這是第一次在太空中聽到中國的聲音。

神舟之地最感人的畫面是什麼?

當神舟五号載人飛船駛向第7圈時,楊麗偉面對鏡頭,升起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和一面藍色的聯合國旗。楊立偉用中英文打招呼:"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向在太空工作的同僚問好,向祖國人民問好,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問候,感謝全國人民的關心。"

這是第一次在距離地面343公裡的太空中,傳來了中國人的問候。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4周年之際,中國人首次在太空中度過了21個小時。

在這21個小時裡,楊立偉乘坐神舟五号載人飛船繞地球14圈。在這段時間裡,楊麗偉在太空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次"——太空中的第一頓飯,太空中的第一次突破,天地的第一次召喚,第一次從宇宙飛船上拍攝地球......

這21個小時對中國的太空飛行來說尤其困難。

1979年2月2日,鄧小平同志通路美國期間,通路了休斯敦附近的林登約翰遜航天中心。

鄧小平幽默地對美國第一位宇航員約翰·格倫說:"你成了仙女。格倫笑着回答:"人們叫我一切,他們隻是不叫我仙女。"

當時,載人航天是中國遙遠的夢想。

當美國登上飛船仿真艙時,鄧小平的同行方毅感慨:希望有一天能登上我們自制的航天器子產品!七年後,他的願望實作了。中國人有自己的宇宙飛船模拟子產品。

随着"921工程"的公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始"起航"。

1999年,中國第一艘航天試驗航天器神舟一号成功發射并運作21小時 神舟III号無人航天器"模拟器"成功發射,首次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并于2002年底,為中國載人航天器"神舟四号"無人航天器的發射進行了最後一次"排練", 大大增強了中國人的信心...

2003年,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10月16日.m 6時23分,載着宇航員楊麗偉的神舟五号傳回艙安全着陸。楊麗偉走出返程艙,說道:"飛船運轉正常,我對自己感覺良好,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這一刻,從楊麗薇進入太空21小時23分鐘,三年多後中國第一艘太空試驗飛船發射,從中國的載人航天計劃已經過去了11年。

在神舟五号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之前,中國大多數普通人對航天知之甚少。"載人航天"這個詞通常隻出現在科普書籍中。

神舟五号載人飛船成功返航後,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幾乎沒有人不認識楊麗偉,沒有人不認識神舟五号,沒有人不知道中國的載人航天。

"中國已成為第三個将人類單獨送入太空的國家,這表明其太空技術非常可靠,"歐洲航天局局長Jean-Jacques Dordan在神舟五号飛行後表示。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将迎來國際太空合作的新時代。"正如他所說,中國人在太空中的生活開始了。

神舟五号發射兩年後,神舟六号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在太空中5天5夜,費俊龍和博海生2名宇航員為中國人創造了一個難忘的經典時刻——太空生日、太空剃胡子、太空翻轉......

他們還創造了許多第一——第一次脫下宇航服進入軌道艙,第一次進行太空醫學空間實驗,第一次進行穿壓試驗......在這些"第一"中,中國航天工業翻開了新的篇章。

關鍵詞 足迹

宇航員邁出的一小步,中國飛翔的一大步

夢想有多遠,我們能走多遠。第一次出遊是中華民族在太空中的新裡程碑。

2008年9月25日21時110分,控制站操作員在0号指揮官的陪同下,果斷按下了"點火"按鈕。

當火焰爆發時,龍從天而降。神舟七号載人飛船首次載着三名宇航員,劃破沙漠浩瀚的夜空,逐漸變成一個小小的亮點,直到消失在雲層中。

在軌道上飛行43小時後,備受關注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 飛船的艙門打開了!

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宇航員翟志剛邁出了中國首次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從此,廣闊的空間"印"在中國的腳印下。

"神舟7報導,我出艙了,感覺很好。翟志剛一手握着外把手,另一隻手高舉着五星紅旗。此時此刻,在深邃的宇宙中,每一顆星星都在深深地凝視着;

在太空中,翟志剛很慢,像個蹒跚學步的孩子。在宇航員劉伯明和荊海鵬的幫助下,太空行走持續了19分35秒。

相對于浩瀚的宇宙,翟志剛在船艙口前移動的距離可以忽略不計。然而,他打開艙門的那一小步,卻是中華民族探索天空的一大步。

當翟志剛成功完成太空行走時,一個由中文根制成的英文單詞"Taikonaut"(宇航員)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七神"報道中。這個英語單詞,特指中國宇航員,被西方接受并納入主流英語詞典,反映了中國不斷增長的技術實力。

在全球媒體鏡頭中,太空行走中,翟志剛身穿"飛天"艙外宇航服備受關注。這種艙外宇航服凝聚了中國宇航員的智慧和汗水,彙集了實作太空行走所需的最關鍵、最困難的新技術。

艙外太空服不是一件簡單意義上的一件衣服,而是一件小型太空飛行器,不僅功能航天器必須具備,在重量、體積和功率要求上甚至比航天器還要高,堪稱是航天技術的前沿集合。

按照國際航天界的慣例,一艘新型航天器成熟的産品開發周期平均至少為7~10年。中國宇航員隻用了四年時間就發動了攻擊,他們"特别有能力忍受痛苦,特别有能力解決問題"。中國驚人速度的背後,是他們日以繼夜、努力從事科研創新的夢想追逐姿态。

通過"飛天"艙外太空服可以看出,翟志剛在太空"印"下的足迹,象征着中國載人航天技術邁上了新的高度。神舟七号載人飛行任務已準備好讓中國發射空間實驗室并建立永久性空間站。

"半百九十英裡之外。九天千年夢成真,中國的足迹将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關鍵詞 首頁

"天宮"迎來自己的"主人"

2011年9月29日晚,随着長征火箭耀眼的尾火,天宮一号高高地挂在星空之中。在太空中,有中國人的第一個"家"。

天宮一号在軌道上飛行260多天後,首次作為"太空家園"在軌道上駐紮。神舟9号任務開始,航天員進入"天宮",在"天宮"生活的一瞬間,構成了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在熟悉的"點火"聲中見證了這些巨大的飛躍。

"這就像一場太空接力賽,前面的球員拿着一根繡花針,後面的高速跑者将通過針的眼睛得到一根線。2012年6月24日,中國航天員完成了他們的第一個真正的"太空飛行員",以實施非常困難和危險的手控交火。

航天員劉旺以7800米/秒的絕對飛行速度駕駛神舟9号,完成了一個特殊的"目标",加快了億萬人心中的步伐。

在柔和的光芒中,神舟9号張開藍色的翅膀,飛向天宮一号。10米,5米,3米...在人控電視中,"天宮"來了,越來越接近交叉目标的中心。

航天器與天宮之間的角度嚴格控制在1度以内,橫向偏差不超過0.2~0.3米,否則兩架重超過8噸的飛機都有可能相撞碰撞。如果對接機制被打破,就意味着中國的"太空家園"将被迫報廢......劉旺冷靜下來,一邊控制搖桿,一邊觀察儀器。在地面上進行的1,500多次模拟使他能夠舉重。

在數千發炮彈中,神舟9号對接環準确俘獲了天宮1号。兩個"十字架"微微晃動,緊繃的絲綢重合。"對接完成!""天宮"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師傅"。

此後,神舟10号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在中國"太空之家"天宮一号開始了工作和生活。

"太空教學"在記憶中仍然記憶猶新。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11分.m,一個甜美的聲音從太空傳來:"我是王亞平,這個講座是給我的......"

在距地面300多公裡的太空中,"太空老師"王亞平通過品質測試、單擺動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項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對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等實體現象,并回答了同學們關于航天器水、太空垃圾防護、失重對抗和太空風景等問題。

神舟10号的飛行時間為15天,是中期太空飛行的起點。然後,從15天到33天,神舟11号載人任務實作了"更高的飛行、更多的實驗、更長的時間"。宇航員行動更快,新的挑戰在等着他們,中國空間站的夢想近在咫尺。

關鍵詞 天地人與

天堂的家,地上的家

初秋夜,當攝影愛好者捕捉到天空和核心艙綜合體掠過頭頂時,在離地面約400公裡的太空中,神舟12号宇航員唐洪波也在拍攝地球。

從北京到膠東半島大約需要670公裡,開車大約需要7.5小時。唐紅波掠過了兩個地方,一分鐘也不一分。

每天坐在地上八萬裡,從遠處看千條河流。這句浪漫的詩句是宇航員在天空和核心艙的真實寫照。

從太空看,地球安靜而美麗。到了晚上,陸地上的燈光像明亮的星空一樣亮了起來。

2021年7月4日,中國空間站一期成功發射。在讨論技術創新之前,大家最直覺的感受是空間帶給人類的夢幻般的美感。如此之多,以至于航天員劉波明先走出太空艙,不禁感到:"哇,這外面太美了!"

宇航員拍攝的照片和Vlogs(視訊部落格)立即引起了網民的激烈争論。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對宇航員的羨慕。

事實上,這隻是他們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太空中呆三個月足夠長,足夠令人興奮,足夠辛苦。

他們在三個月内做什麼?在3個月的時間裡,神舟12号完成了在軌裝配建設、維護保養、艙外作業、空間應用、科學測試、空間站監測管理等一系列任務,進一步驗證了載人世界對地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充分驗證了宇航員的長期駐地保障技術,驗證了宇航員和機械臂完成太空外活動的能力。 一起進行太空外操作。

三個月的太空生活,我們的地球觀衆能看到什麼?天空太極,筷子三明治茶,空間動感自行車,空間站折疊廚房...一系列新穎有趣的太空生活細節,讓遙遠而神秘的深空更接近普通人。

如果說神舟V楊麗薇飛天是中國人的"夢之旅",那麼神舟12号三号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了3個月,為中國人延伸出一個更加新穎、更具吸引力的美麗夢想。

9月3日,"時代精神姚湘江"仰望京港星空宮活動。在通話中,宇航員将他們的中國夢傳遞給了香港的年輕人。"中國夢,太空夢,你有我。"劉說。

今天,神舟夏的故事結束了,神舟十一十六的故事是玩具。三名宇航員将在神舟13号載人飛船上飛行,在最合适的時間與天空和核心艙綜合體相遇。在未來六個月的太空壽命中,将測試更多的新技術。

"日子和未來。"2000多年前,中國哲學家莊子以跨越時代的語氣講述了"天地人"的美麗含義。

天堂裡的家,地上的家。中國宇航員将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旅行。

地球上的家園,是神舟的土地,由億萬中國人的雙手創造;

神舟敬業,旅程如洪。

中國宇航員從1天到6個月的太空生活經曆了什麼?
中國宇航員從1天到6個月的太空生活經曆了什麼?

(記者何亦淑瑜玉林、記者鄭偉傑、馮慶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