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都是媽媽們格外留意的日子,因為這關系到全家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家有寶寶的。
在經曆了曾經的“大頭娃娃”等事件後,寶媽們把眼光放到境外,滿心以為隻要花了高價花了精力和關系給孩子用進口食品或者用品,就能保證孩子的安全,但2020年,我國海關對進口嬰童類消費品實施監督抽查,有三成物品不合格,甚至不斷爆出網紅嬰幼童消費品存在各種不達标。

其中,日本進口的一款蓓特智能系列奶瓶被檢測出奶嘴揮發性化合物含量超标,用人話說就是會導緻頭暈乏力、惡心嘔吐、手足麻木、甚至意識模糊等情況。
網絡上售價148元一個,價格中等,但重點是如果嬰兒用了這款奶嘴,有些不舒服,連說都無法說出口,而這份痛苦卻是親媽親自遞上去的,于心何忍?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媽媽還敢跟風給寶寶買東西嗎?還能對進口物品趨之若鹜嗎?恐怕要三思而後行。
今年315被點名的母嬰産品有哪些?大家一起學習學習,舉一反三,避避雷。
一、奶粉
除了牛奶粉之外,不斷更新的是羊奶粉,如今已更新到駝奶粉,平均售價在400元左右,有的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甚至宣傳成“能治病”的“神仙奶”。可經過對八款駝奶粉的檢測,有2款裡面毫無羊駝的dna,這就意味着這款吹爆的神仙奶,并沒有宣傳的那麼神奇。
同樣,還爆出安萊俪依、倍氨敏的奶粉不合格,就連大牌喜寶都被檢測出香蘭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二、輔食
比如萌童蓓壯有一批次就檢測出維生素a、鈣均低于國家标準,媽寶時光大營養米粉維生素a低于國家标準等等。
是以這給很多寶媽敲響了警鐘——輔食盡量自己做。我見過一個農村大姐是這樣帶孩子的,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從四分之一蛋開始逐漸添加,主食煮很稠的稀飯,另外再打一些水果泥給孩子補充維生素。
她說:“這些食材都是新鮮打出來的,孩子肯定吃了沒問題。除了費時間,其他都比那些半成品大輔食好。”
三、護膚品
前陣子一個寶寶因為使用一款“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症狀,後經檢測,這款寶寶霜裡含有大量激素。無獨有偶,很多款寶寶護膚品都含有禁用物質,或者菌落總數超标。
一寶媽曾分享她使用寶寶霜的經驗:“凡是有功效的寶寶霜,給孩子用了一次兩次,效果奇佳,就要留個心眼了。能好這麼快的乳霜,裡面肯定含有一些不适合寶寶用的物質。”
除了寶寶霜,還有爽身粉,比如“嬰瑞兒”爽身粉被檢測出鉛含量超标。是以一般建議寶媽不要給孩子全身都打爽身粉,而是選擇局部打,關節處、股溝處等,這樣能夠及時看出孩子身體大異樣。
每年315都會爆出很多不合格的母嬰産品,需要寶媽們多留心,多對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