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療大資料+AI迎應用風口,行業機遇和痛點何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近年,大資料、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正加速傳統行業變革融合,疫情更是加速了人工智能+大資料在健康醫療行業快速應用。

2021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内容包括“十四五”期間我國将實施四項重大工程提到:一是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二是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工程。2021年7月1日,關于“四項重大工程”的具體政策《“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釋出,對大資料、資訊互聯互通的需求明确,資訊化建設地位突出,建設任務中重點提到:深度運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準的智慧醫院,建設重大疾病資料中心。推進跨地區、跨機構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互認共享、術語規範以及資料的整合管理,建設主要疾病資料庫和大資料分析系統,加強智慧醫院、資訊化和科研平台建設。

如何以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技術應用的探索輔助未來醫學發展,提升人類醫療健康水準是國家戰略的重點。

國家“醫療健康大資料”戰略實施,讓大資料發展應用迎來新節點,但人工智能大資料改變醫療現狀的路途任重道遠。

idc研究報告顯示,2020 年中國醫療大資料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12.0 億元,同比增長25.7%,預計未來幾年中,該市場将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2020 至2025 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4.3%。

醫療大資料在2015年左右開始啟動發展,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其在臨床與科研中的價值逐漸展現出來,一方面醫療大資料賦能了臨床科研,極大促進了臨床醫生的科研産出數量與品質,另一方面以大資料技術驅動的臨床專病庫逐漸建立起來,提升了臨床診療的水準和工作效率;除了這些直接的醫療大資料應用之外,大資料技術嵌入到醫院核心系統和電子病曆系統中,不僅促進了系統性能更新,而且對于電子病曆應用水準評級和醫院資訊互聯互通測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但在國家級别的疾病資料庫建設層面,中國仍處于“初級階段”。

大部分醫院目前依然面臨着臨床業務資料分散、患者隐私洩露、資料未授權使用、搜集病例資料耗時太多、資料難以複用以及資料标準不一等問題。

目前制約健康醫療大資料發展的壁壘和難點也很多。從醫院層面,存在資料多源異構難彙集、醫療大資料的标準體系建設未達到應用級水準、缺乏大資料處理和ai技術進行後結構化和自然語言處理,無法有效利用大資料;從政府層面,需要逐漸将醫療大資料作為戰略資源進行儲備;需要實作資料共享;政府需要有效的監管和決策的平台與工具等。

天鵬天元大資料總裁、南鵬研究院執行院長陸廣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資料治理就類似水處理工廠,通過資料治理,将不可飲用的水變成可飲用的水。進而讓資料獲得更大價值。是以,資料治理是後續平台上資料可用的基礎。必須要基于醫院資料現狀,制定了總體的資料治理架構和計劃,在不同的治理階段,使用不同的技術和方法,既有傳統的etl映射轉換,又有新興的神經網絡模型,用合适的方法推動合适的資料治理,最終目的就是——資料可用”。

陸廣林向記者表示,舉個三甲醫院的例子,我們接觸到随着醫院系統形成并積累的醫療資料急劇增長、數量多、更新快且類型繁雜,存儲形式多樣化、标準不統一,導緻資料整合難度大,業務資料難以共享,進而産生資訊孤島的現象,且醫院的醫療資料關注的更多是患者個體資訊,而非面向群體分析,無法滿足臨床科研對于疾病資料橫向整合及深度挖掘的需求。總的來說,主要問題就是資料多源異構難彙集、醫療大資料的标準體系建設未達到應用級水準、缺乏大資料處理和ai技術進行後結構化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問題,無法有效利用大資料。

此外,慢病發病率提升、臨床決策失準及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重複診療等傳統醫療問題也需解決。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醫療大資料平台通過臨床資料服務,滿足醫生大量的臨床科研需求;通過創新應用的落地,按照項目的方式在醫院實作其需求;此外也承擔區域資料平台建設和開發的工作。目前,南鵬研究院在西部6省合作超20家醫院,累計合作項目40多個。其中,重慶健康醫療大資料創新平台項目在重慶地區近10家醫院上線系統,實施階段醫院超5家。除重慶以外,與西部5省超過10家醫療機構展開合作。

中國醫療大資料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從圍繞概念做開發逐漸探索出有效的方法,開始取得良好的成效,專病大資料、科研大資料等專業主題大資料在臨床治療和臨床研究中的價值凸顯,獲得價值之後的醫院的需求顯提升,那些既擁有先進的大資料技術同時又建立了醫療大資料實踐的廠商獲得了醫院客戶的認可。

此前亦有業内人士指出,預計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在醫院資訊互聯互通測評政策的促進下,在臨床治療與臨床科研需求激發下,醫療大資料解決方案将維持高速發展,擁有大資料技術和落地應用實踐的廠商持續開拓市場并且深化應用,并逐漸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市場進入壁壘,市場集中度将進一步提升。

領先的醫療大資料廠商中包括專業性醫療大資料解決方案廠商和綜合性醫療資訊化廠商,這兩類廠商是從兩個不同的切入點進入到醫療大資料市場,但是他們的業務模式正在呈現互相滲透的特征,即專業性醫療大資料廠商也開始開拓醫療資訊化市場,比如開展電子病曆、內建平台等建設和服務,綜合性醫療資訊化廠商則以醫療資訊化系統為基礎開發專業的醫療大資料。兩類廠商之間呈現出有合作又有競争的态勢。

預計未來發展中,那些不僅具有大資料技術能力,而且具有醫院資料治理實踐以及參與醫院資訊化建設的廠商,能夠抓住測評政策帶來的紅利,也能夠帶給醫院在臨床診療和臨床科研以及醫院管理方面切實價值,這樣的廠商能夠進一步擴大份額。而那些以醫療大資料解決方案為基礎,進一步參與到醫療保險開發、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業務的廠商有機會開辟新的增長領域。

2021年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安全法》釋出,該法律适用于醫療健康資料的安全管理,是以未來醫療大資料解決方案将會提高資料安全性管理的能力,那些能夠對于醫療大資料提供先進的安全解決方案的廠商有機會在未來發展中占得先機。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