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與提示
(一)問題探讨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銳的刺紮了 一下,你迅速把手縮了回來,然後感覺到了疼痛,緊接着你意識到手被紮了。
讨論:
1. 這一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經系統的哪些結構?
答案:手指被刺紮,皮膚中的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産生的興奮傳導到脊髓中的中樞,中樞的反應通過傳出神經傳導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協同收縮與舒張,使手縮回。同時,脊髓會将信号送到大腦皮層,産生疼痛的感覺并意識到手被紮。
2. 縮手動作在前、感覺到疼痛在後,這有什麼适應意義?
答案:縮手在前,可以使機體迅速避開有害刺激,避免機體受到傷害。之後産生感覺,有助于機體對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斷與識别,可以使機體更靈活、更有預見性地對環境變化作出應對,進而更好地适應環境。
(二)思考•讨論
1. 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僅靠一個神經元能完成嗎?
答案:不能。完整的反射活動至少需要傳入與傳出兩種神經元。大多數情況下還需要中間神經元的參與
2. 縮手反射與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答案: 都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與效應器組成的。
3. 結合生活經驗,你還能舉出說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執行個體嗎?
答案: 例如,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在脊髓。
(三)練習與應用
概念檢測
1. 反射弧是反射的結構基礎。判斷下列相關表述是否正确。
(1) 反射弧是由神經元組成的。 (×)
(2) 所有生物都可以對刺激作出反應,是以都具有反射活動。 (×)
(3) 隻要反射弧結構完整,給予适當刺激,即可出現反射活動。 (×)
2. 如果支配左腿的傳入神經及神經中樞完整,而傳出神經受損,那麼該左腿(c)
a. 能運動,針刺有感覺
b. 能運動,針刺無感覺
c. 不能運動,針刺有感覺
d. 不能運動,針刺無感覺
3. 反射有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之分,下列有關它們的叙述,錯誤的是(d)
a. 兩者都有助于動物适應環境
b. 條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的
c. 條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條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d. 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拓展應用
1. 科研人員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為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活動實驗,請回答與此 有關的問題。
(1) 輕輕刺激脊蛙左後肢的趾部,可觀察到該後肢出現屈腿反射。該反射的反射弧組成是。
(2) 用針破壞脊髓後,刺激脊蛙左後肢的趾部,該後肢 發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傳出神經,該後肢發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 )。
(3 ) 從該實驗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 從以上實驗結果得出“蛙後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腦控制’的結論(填“能”或”不能”)。
答案:(1)感受器(趾部皮膚)、傳入神經、神經中樞(位于脊髓)、傳出神經、效應器(後肢肌肉)。
(2) 不能 不能(能完成屈腿反應,但缺少反射弧的完整環節,沒有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不構成反射)。
(3) 反射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經中樞,反射就不能完成。
(4) 不能。(提示 實驗并沒有反映大腦對屈腿反射的控制,隻是說明了在沒有大腦的情況下屈腿反射依舊可以完成。)
2. 如果你家裡養了貓或狗,要讓它在固定的地點大小便,你該怎樣訓練它呢?
答案:通過獎勵或懲處,使貓、狗建立定點大小便的條件反射。例如,在貓、狗将要大小便的時候,将它轉移到固定大小便的地點,完成大小便後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随意大小便,便給予一定的懲罰。多次重複,直到建立起條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