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類型和Json格式

1.

它說,從結構上看,所有的資料(data)最終都可以分解成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标量(scalar),也就是一個單獨的字元串(string)或數字(numbers),比如"北京"這個單獨的詞。 第二種類型是序列(sequence),也就是若幹個相關的資料按照一定順序并列在一起,又叫做數組(array)或清單(list),比如"北京,上海"。 第三種類型是映射(mapping),也就是一個名/值對(name/value),即資料有一個名稱,還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值,這又稱作散列(hash)或字典(dictionary),比如"首都:北京"。

我恍然大悟,資料構成的最小機關原來如此簡單!難怪在程式設計語言中,隻要有了數組(array)和對象(object)就能夠儲存一切資料了。

2.

21世紀初,douglas crockford尋找一種簡便的資料交換格式,能夠在伺服器之間交換資料。當時通用的資料交換語言是xml,但是douglas crockford覺得xml的生成和解析都太麻煩,是以他提出了一種簡化格式,也就是json。

json的規格非常簡單,隻用一個頁面幾百個字就能說清楚,而且douglas crockford聲稱這個規格永遠不必更新,因為該規定的都規定了。

1) 并列的資料之間用逗号(", ")分隔。 2) 映射用冒号(": ")表示。 3) 并列資料的集合(數組)用方括号("[]")表示。 4) 映射的集合(對象)用大括号("{}")表示。

上面四條規則,就是json格式的所有内容。

比如,下面這句話:

"北京市的面積為1680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600萬人。上海市的面積為640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800萬。"

寫成json格式就是這樣:

[ {"城市":"北京","面積":16800,"人口":1600}, {"城市":"上海","面積":6400,"人口":1800} ]

如果事先知道資料的結構,上面的寫法還可以進一步簡化:

["北京",16800,1600], ["上海",6400,1800]

由此可以看到,json非常易學易用。是以,在短短幾年中,它就取代xml,成為了網際網路上最受歡迎的資料交換格式。

我猜想,douglas crockford一定事先就知道,資料結構可以簡化成三種形式,否則怎麼可能将json定義得如此精煉呢!

3.

學習javascript的時候,我曾經一度搞不清楚"數組"(array)和"對象"(object)的根本差別在哪裡,兩者都可以用來表示資料的集合。

比如有一個數組a=[1,2,3,4],還有一個對象a={0:1,1:2,2:3,3:4},然後你運作alert(a[1]),兩種情況下的運作結果是相同的!這就是說,資料集合既可以用數組表示,也可以用對象表示,那麼我到底該用哪一種呢?

我後來才知道,數組表示有序資料的集合,而對象表示無序資料的集合。如果資料的順序很重要,就用數組,否則就用對象。

4.

當然,數組和對象的另一個差別是,數組的資料沒有"名稱"(name),對象的資料有"名稱"(name)。

但是問題是,很多程式設計語言中,都有一種叫做"關聯數組"(associative array)的東西。這種數組中的資料是有名稱的。

比如在javascript中,可以這樣定義一個對象:

var a={"城市":"北京","面積":16800,"人口":1600};

但是,也可以定義成一個關聯數組:

a["城市"]="北京"; a["面積"]=16800; a["人口"]=1600;

這起初也加劇了我對數組和對象的混淆,後來才明白,在javascript語言中,關聯數組就是對象,對象就是關聯數組。這一點與php語言完全不同,在php中,關聯數組也是數組。

比如運作下面這段javascript:

var a=[1,2,3,4]; a['foo']='hello world'; alert(a.length);

最後的結果是4,也就是說,數組a的元素個數是4個。

但是,運作同樣内容的php代碼就不一樣了:

<?php $a=array(1,2,3,4); $a["foo"]="hello world"; echo count($a); ?>

最後的結果是5,也就是說,數組a的元素個數是5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