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挪威近海風浪激蕩,海水冰冷純淨度很高。

[前言]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綿延1700公裡,将半島切分成兩個國家,東瑞典,西挪威。冰川沿着西坡,斜斜刺入挪威海,海水和洋流不斷侵蝕、雕鑿,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島嶼、峽灣和天然海港。

羅弗敦群島,位于北極圈内,挪威語為“山貓腳”,狹長的群島就像大陸伸出的一隻貓爪,隔開了在挪威海和大陸,包裹出vestfjorden峽灣。峽灣裡氣候适宜,海水清洌純淨。這裡的水下世界,居住着一群神奇的生物——世界上最龐大的鳕魚群。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北極鳕魚是挪威人的最愛

尼莫,是一條魚,一條北極鳕魚。挪威當地人稱鳕魚為“skrei”,意思是“前進”。

它修長的腰身上,自然勾勒出一條完美的弧線。下巴上,留着一根标志性的黃色觸須,随洋流自然擺動。

又到了洄遊産卵的季節,尼莫擺着尾巴,從遙遠的北冰洋巴倫支海遷徙回了出生地——挪威近海的vestfjorden峽灣。

一條鳕魚的冒險之旅

挪威北方的三月,還沒春暖花開。

相比幾個月前,尼莫鼓鼓囊囊的肚子幹癟了很多,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峽灣産下了數百萬的魚卵寶寶。這片水域風浪激蕩,海水冰冷純淨,适合繁衍。

五年前,尼莫的母親從東北方的巴倫支海遠征至此,産下了它和一大堆兄弟姐妹,然後向北而去。

很快,尼莫們在清澈海水中成長為一尾尾身材修長的小魚。一天,尼莫突然覺醒了傳承的記憶,“要去北方,那裡更适合生長。”

近半的挪威北極鳕魚,都出生在羅弗敦群島附近海域。其外形修長、肥厚,因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2、硒、碘和歐米伽3脂肪酸富等優質營養,被稱為“白色黃金”。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晶瑩剔透的鳕魚肉被稱作“白色黃金”

幾個月大的尼莫,北遊1000多公裡,來到了巴倫支海海域。這裡靠近北極,但墨西哥暖流讓南部洋面終年不結冰,浮遊生物和營養鹽類豐富,是全球四大天然漁場之一。

短短5年,尼莫長成到半米多長,十幾斤重。性成熟後的尼莫,懷上了魚卵寶寶,它腦海一個聲音指引着它:回到南方去。

于是,尼莫開始了生命裡的第二次大遷徙。

與數以百萬的成年鳕魚一起,尼莫跋涉1000多公裡,向自己出生的地方洄遊。擺動着渾圓的身體,鳕魚浩浩蕩蕩湧過的場面,像極了非洲大草原的遷徙。随着它們的回歸繁衍,9000億顆鳕魚卵均勻分布在在羅弗敦群島附近海域。

産完魚卵,尼莫準備和父母一樣回到北方。它不知道,前方海水之中,一面張大的漁網,靜靜地等待着它。

一次滿載而歸的捕撈

3月21日,美麗的巴爾斯塔小鎮。一夜大雪,世界變成了白色。偶爾露出一棟棟紅色小木屋,像是遲到了的春季小花。

“這見鬼的天氣。”聽着窗外北風凜冽,斯蒂芬念叨了幾句。

淩晨三點,這位土生土長的漁民就已起床。斯蒂芬自诩是最純正的維京人血統,性格堅韌,剛強,擅長極度嚴寒下作業。

“這可是最好的捕鳕魚季節!”穿戴上橙色的防水服,套上藍黃相隔的連體雨鞋,斯蒂芬出門了。遠遠的,夥伴麥克倫已經等候在了漁船邊。

每年1到4月,是挪威北極鳕魚洄遊産卵的季節,也被稱為羅弗敦漁汛期。群島星羅密布,峽灣很多,隻适合斯蒂芬的這類小型漁船捕撈。

打開水下雷達,向着東南方向駛出幾十海裡,漁船到達了開闊的海面。這裡是鳕魚洄遊産卵後,回北方的必經之地。

“減速!”招呼一聲之後,斯蒂芬緊緊盯住了雷達螢幕,上面慢慢出現小綠點,這是海水下面的鳕魚群。

漁船關閉發動機,懸停于海面。“就是這裡,下網!”

在挪威捕獲鳕魚,一般用三種方法,網捕,延繩釣和手釣,其中網捕數量超過七成。為更好保護漁資源,近海不允許拖網捕撈,斯蒂芬和夥伴選擇的是丹麥圍網,下網之後是靜靜的等待。

斯蒂芬布下的漁網有些特殊,比南方漁民所用的網眼更大。“北緯62度以南,漁網可以捕撈44厘米長以下的魚。而在這裡(北緯70度),我們的漁網捕撈的魚必須超過44厘米。要讓更多未成熟的魚,順利通過。”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怒海激浪中,挪威漁船出海捕撈北極鳕魚。

早午8點,天色已亮,空中還飄灑着雪花,海上風浪很大。

“起網!”斯蒂芬和麥克倫拖動着漁網,緊繃的網繩不斷傳遞上劇烈的震動。“這網魚小不了。”拉網剛過一半,一簇簇青黑色的魚頭跳躍着露出水面。這一網魚足有三四百公斤,賣到附近的鳕魚加工廠,可以掙到五千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币4000元)。

對于挪威北極鳕魚,新鮮就是一切。捕撈後幾個小時,它們就要送到了附近的鳕魚加工廠,并冰凍儲存在零下18攝氏度。

一個遠道而來的勞工

黃碧蓉(音),來自中國廣西南甯,是鳕魚加工廠流水線上的勞工。她在巴爾斯塔鎮加工鳕魚已經整整13年。

“這裡待遇不錯,淡季休假時間很多,還可以拿到底薪。”談到在挪威的生活,黃碧蓉一臉滿足和幸福。13年前,黃碧蓉邂逅了一名挪威男子,并随他一起來到挪威。老公在巴爾斯塔的一家汽車4s店工作,她則成為了一名漁業勞工。

加工鳕魚,是一門技術活。

一尾尾鳕魚從生産線上經過,自動切割魚頭、去魚骨、斬尾,傳送到黃碧蓉面前時,已是完全魚肉。一刀劃去零碎魚肉,一刀切開魚肚肉,一刀斬斷魚身肉,剩下的就是最精華、勁脆的魚脊肉。

工廠的要求非常嚴謹,全套專業防護服,頭上包着塑膠帽。“要確定一根頭發絲都不能掉落。”加工廠負責人說。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挪威北極鳕魚一身是寶。

對黃碧蓉們的考核也非常嚴格,不僅要計算過手的鳕魚重量,還要看精華的魚脊肉、魚身肉和碎肉的比例,“一味追求加工速度,會産生更多廉價的碎肉,造成鳕魚的浪費”。

挪威北極鳕魚一身是寶,魚脊肉是歐洲大陸各個大餐廳最喜歡的部分,肉質緊實,富彈性,有嚼頭。其次是魚身肉,銷路也很廣,以家庭購買居多。而魚頭,多數賣到了南非,成為當地特色菜上了餐桌。魚尾,則是英國人炸魚薯條的最愛。此外,魚肝可提煉魚肝油,魚籽是海鮮珍稀食材,魚鱗可以制成膠原蛋白。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北極鳕魚制作的美食。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鳕魚湯是挪威當地經典菜品。

即便是切割下來零碎的魚肉,也會被賣到附近的市場,做成各種魚丸和湯料。

最與衆不同的,是挪威北極鳕魚嘴巴下颚,藏着一塊白嫩、爽口的魚舌頭,是當地大廚做美食的上佳選擇。而用古法腌制的鳕魚幹,已經是葡萄牙人鐘情幾個世紀的食物。

那些往事

鳕魚、人類與戰争

在挪威沿海水域,生活着北極鳕魚、三文魚、鲭魚、大扇貝在内的200多種魚類和貝類。其中,最受喜愛的是挪威北極鳕魚和三文魚。

北極鳕魚壽命很長,可以活40年,最長兩米,60公斤。挪威海産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中國人經常吃的銀鳕魚和黑鳕魚,其實并不是鳕魚,一個屬于鲈形目,一個屬于鲉形目。根據動物學分類,真正能稱之為鳕魚的隻有三種:大西洋鳕魚、格陵蘭鳕魚和太平洋鳕魚。挪威北極鳕魚屬于大西洋鳕魚,也被叫做大西洋真鳕魚。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古法腌制的鳕魚幹是古代維京人海上航行的必備主食。

為了大西洋真鳕魚,英國人曾經和冰島人打了三次仗,這就是著名的北歐鳕魚戰争。在當時的歐共體調停下,愛到冰島附近海域捕撈鳕魚的英國人,不得不三次退步,冰島的海洋專屬區也由12海裡,擴大到50海裡,最後達到200海裡。而這一海洋界限,也獲得國際社會廣泛承認,并成為國際通行标準。這是鳕魚戰争最深遠的影響。

因為鳕魚,挪威人也曾經和冰島人幹了一架。1992年,因為捕撈過度,冰島附近海域的鳕魚資源逐漸匮乏,當地漁民開始描上了遠離冰島本土,名為loophole(漏洞)的水域。這片海,位于挪威和俄羅斯之間,因為是鳕魚栖息繁殖區域,挪俄約定禁止捕撈。

穿越挪威海域,冰島人漁船悄悄來到loophole。很快,他們的行為被挪威漁民發現。冰島人辯稱,這一區域并非挪俄雙方任何領海,無權禁漁。1994年沖突更新,不斷發生漁民剪網和民間駁火等極端事件。1995年,冷靜下來之後,三國坐下來談判。直到1999年,三國才達成一緻禁止擅自捕撈。

一條鳕魚的北極大冒險

腌制鳕魚幹的古法已經有數百年的傳承曆史。

鳕魚肉白皙,緊緻,擁有完美的片狀結構,适合各種烹饪方法。多年以前,挪威人就開始與中國青島合作,每年提供總産量一半、超過20萬噸的鳕魚資源,加工後銷往全球。現在,在挪威海産局的推廣下,越來越多的挪威和中國企業開始為中國市場定制挪威鳕魚産品,并搶占了各大超市和電商平台,中國吃貨們也有福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