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滬劇雞毛飛上天原型學校将迎60歲生日,老校長分享辦學精神

“每天溫課到深夜,一個字好比一粒珍珠樣。”“現在已把老師當,教的是一班國小生。”“要小朋友們都曉得,能夠讀書非尋常。”……這是滬劇《雞毛飛上天》的唱詞選段,這部滬劇的故事原型是建襄國小,而滬劇名角丁是娥主演的人物原型就是1958年創辦了建襄民辦國小的吳佩芳。

滬劇雞毛飛上天原型學校将迎60歲生日,老校長分享辦學精神

創辦人吳佩芳。建襄國小供圖

今年10月,以“雞毛飛上天”的辦學精神享譽全國的建襄國小即将迎來60歲生日。

5月25日下午,建襄國小老校長戴舜琴、齊小雲回到“娘家”,與全校教師齊聚一堂,分享“教好每一個學生”的辦學理念,重溫“雞毛飛上天”的辦學精神。

滬劇雞毛飛上天原型學校将迎60歲生日,老校長分享辦學精神

老校長戴舜琴分享在建襄國小的經曆。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圖

“我們要教好——學生,不是教——好學生。”戴舜琴以老校長吳佩芳的話,做了她的開場白。

戴舜琴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她在建襄國小工作過9年。“我是1960年師範學校畢業的,吳佩芳老校長是1958年創辦學校的,是以在師範學習期間,老師已經跟我們講了‘雞毛飛上天’原型吳佩芳老校長的事迹。後來我自己做校長時,同樣是傳承吳佩芳老校長的精神。”戴舜琴說,自己接棒建襄國小校長,就是要将吳佩芳老校長的“大愛”思想傳承下去。

建襄國小一直保持着愛生評選活動。戴舜琴回憶,當年,一位管理圖書館的劉老師雖然水準并不高,但熱愛學生,學校表揚這位老師,授予其“愛生十佳”稱号。這位老師離開人世前,家裡桌子中間放着的正是這張獎狀,該老師當時已不能說話,對前來看望自己的同僚指了指獎狀,又指了指心。

滬劇雞毛飛上天原型學校将迎60歲生日,老校長分享辦學精神

老校長齊小雲分享在建襄國小的經曆。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圖

在建襄國小工作了四年的老校長齊小雲動情地講起了另一位老師的故事。

“新學年開學,劉佩英老師新接的班級裡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學生。劉老師從家訪入手,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常常為孩子添置新衣、燒些可口的食物,還給孩子創造一些為同學和班級服務的機會,通過多種方式赢得了孩子的信任,這位學生也在劉老師的關心幫助下順利畢業。”齊小雲說,母愛毫無疑問是無私的,而無私的師愛也是偉大的,做教育工作就是要傳承師愛。

如今,建襄國小的接力棒傳到了陳靜校長,如何将無私的“師愛”傳承下去?陳靜認為,作為老牌的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如何在傳承學校優良辦學傳統的基礎上,讓學校煥發時代的光輝和創意,是很大的挑戰。

“校慶60周年,一個甲子是一個大慶,校慶不是表面的光鮮,而應更深刻、更有内涵。是以,學校黨支部帶領青年教師結伴去老教師家裡去聽、去看、去感受,提升對建襄文化的認同,讓青年教師從中受到教育與啟發。”陳靜說。

建襄國小“80後”教師秦益麗、楊帆和歐陽偉走訪了曾獲得上海市優秀班主任稱号的孫慧娟老師。秦益麗說,“認真負責、真誠待人是建襄老師的精神,每一次雛鷹小隊活動的照片中都能看到孫慧娟老師的身影。令我們我驚歎地是,孫老師能叫出幾乎每一個我随手指出的照片裡孩子的名字,這也讓我們感受到建襄老師的心中裝着的就是每一個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