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蟲是桃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如果前期防治措施不到位不及時,導緻桃蚜爆發的話,會導緻桃樹生長不良甚至落果。
通過近幾年對桃園蚜蟲危害調查發現,大部分桃園對蚜蟲的防治都不到位,早期不防,中後期連打4至6遍藥還治不下去,造成桃樹葉片大量卷曲脫落,導緻桃園蚜蟲連年發生嚴重,嚴重影響了桃樹的正常生長,産量降低,花芽分化差,商品果率低,增加了生産成本,果農經濟效益大大降低。下面筆者就蚜蟲的發生規律和防治關鍵時期給大家作以總結介紹,希望能對果農桃園生産帶來幫助。

一、桃園蚜蟲發生規律
桃蚜每年大約發生10到30代,世代重疊現象突出。雌性蚜蟲一生下來就能夠生育,即孤雌繁殖,是以蚜蟲繁殖速度特别快。桃蚜以卵在桃樹枝條腋芽處越冬,來年芽片松動、花芽膨大露紅時開始孵化,最初在芽上為害,展葉後轉移到葉片背面為害,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是為害盛期。小麥成熟時有翅蚜轉移到雜草蔬菜上為害,到10月份有翅蚜飛會桃園交尾後産卵越冬。
二、危害特點
蚜蟲均在桃樹發芽展葉時群集在樹梢、嫩芽和幼葉背面刺吸營養,使被害部分出現黑色、紅色和黃色小斑點,葉片逐漸變白向背面扭曲,卷成螺旋狀,引起落葉,新梢不能生長,影響産量及花芽形成,削弱樹勢。蚜蟲危害剛剛開放的花朵,刺吸子房營養,影響坐果,造成畸形果,降低産量。蚜蟲排洩的蜜露,污染葉面及枝梢,使桃樹生理作用受阻,常常造成煤煙病,加速早期落葉,影響桃樹生長。
三、防治措施
我們掌握了蚜蟲的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就要抓住關鍵時期,有針對性的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治,重在防,次在治,要防治結合。具體的防治措施和關鍵時期有以下幾點:
1、清園。蚜蟲越冬卵多在外圍枝梢上,桃農在修剪時要疏除秋梢、短截春梢,清除樹下修剪枝條,帶出桃園,降低園中蟲卵越冬基數;早春桃樹芽體萌動時全園噴打一遍3到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清園。
2、進行實體防治。蚜蟲具有趨黃性,桃農可以在桃園中葉片較少的桃樹枝幹上懸挂黃色粘蟲闆,防治蚜蟲危害,減少蟲口基數。
3、進行生物防治,保護害蟲的天敵。桃樹蚜蟲的天敵主要有中華草蛉、七星瓢蟲、食蚜蠅、寄生蜂等,在天敵能夠抑制蚜蟲的情況下,桃農可盡量減少噴藥次數。
4、關鍵時期的化學防治。
第1個關鍵防治時期:桃花鈴铛花期,此時是桃蚜蟲卵孵化出幼蟲時期,這個時候噴藥可以非常有效的将桃蚜幼蟲殺死,降低蟲口基數。如果錯過這個時期,蚜蟲蟲口基數增加,再進行打藥防治,就需要多次用藥,增加成本,防治效果很差。
第2個關鍵防治時期:桃花落花80%的時候,就是大部分花都飄瓣,還有少量花開着,這個時候一定及時噴藥防治,主要是為了防治第一個關鍵時期漏下的蚜蟲,不要等到花全部落盡,等落盡後蚜蟲已經爆發成災,葉片卷曲,防治效果就很差了。
第3個關鍵防治時期:秋季9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根據蚜蟲的危害規律,在10月左右蚜蟲會飛至桃園,進行産卵越冬。是以這一時期,是防治蚜蟲的關鍵時期,同時結合秋季病蟲害防治,一定要配上殺蚜蟲的藥劑,有效的殺滅回遷蚜蟲,減少産卵基數和越冬卵基數。
四、推薦藥劑
由于蚜蟲寄主植物廣泛、發育曆期短、繁殖能力強,生産上長期以來主要依靠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已對多種農藥産生了抗藥性,果農要注意各種藥劑需交替使用,以免蚜蟲産生抗藥性。噴灑農藥要仔細均勻,同時間隔時間為7~10天,為了提高效果,可以在藥液中加入一定劑量的粘着劑如有機矽等。
從近幾年防治蚜蟲經驗上看,常用藥啶蟲脒、吡蟲啉、吡蚜酮這些單一藥劑效果已經越來越差,蚜蟲抗性越來越強。通過實踐應用以下幾種藥劑對蚜蟲的防治效果比較好:
螺蟲乙酯 具有雙向内吸傳導性,在整個植物體内向上向下移動,抵達葉面和樹皮,樹皮上的害蟲,防止蚜蟲的幼蟲生長,持效期長,可提供長達8周的有效防治。如果配比噻蟲嗪噴灑防治效果更好。
氟啶蟲胺腈 是目前對桃樹蚜蟲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具有觸殺内吸雙重作用,殺蚜蟲高效、持效時間長、耐雨水沖刷,一個生長期最多用藥兩次。
噻蟲嗪具 有觸殺、胃毒、内吸性,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長,殺蟲範圍廣等作用,可同時防治蚜蟲、葉蟬、粉虱、金龜子幼蟲、線蟲、地面甲蟲、潛葉蛾等害蟲。
市場上還有很多複合藥劑,效果都不錯。如氟啶·啶蟲脒、吡蚜噻蟲嗪、螺蟲乙酯+呋蟲胺、螺蟲乙酯+吡蚜酮、螺蟲乙酯+噻蟲嗪、烯啶吡蚜酮等等,大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藥劑。
作者:朱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