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報告了我國發現的首例人類感染猴b病毒病例。①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周報資訊顯示:
患者為一名53歲的男性獸醫,他在北京一家專門從事非人靈長類動物繁殖和實驗研究的機構工作。
患者在2021年3月4日和6日解剖了兩隻死猴子,一個月後出現了惡心和嘔吐的症狀,随後發燒并出現神經系統方面的症狀。患者曾在幾家醫院就診,最終于5月27日死亡。
在此之前,我國沒有報告過猴b病毒感染緻死病例,臨床上也未發現明顯的猴b病毒感染病例。
科研人員通過下一代測序和實時聚合酶鍊式反應,證明了這是中國首例人類感染猴b病毒病例。①
1. 什麼是猴b病毒?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7月16日報告,猴b病毒最初于1932年被分離出來,是猕猴體内的一種地方性α疱疹病毒,通常通過直接接觸和交換身體分泌物水準傳播。①
猴b病毒在其自然宿主猕猴中并不明顯,但約有60例緻病性人畜共患猴b病毒感染病例零星發生,其緻死率為70%-80%。
據2017年《中國比較醫學》雜志刊登的《簡析猴b病毒在人類的緻死性》一文中介紹,猴b病毒是非人靈長類動物攜帶的最具潛在危險的人獸共患病毒,可以引起人和猴共患的烈性傳染病。此前歐洲和美國曾報道過人類感染猴b病毒的案例,也有過一例“人傳人”的案例報道。②
2. 猴b病毒通過什麼傳播?
根據上述刊登的《簡析猴b病毒在人類的緻死性》一文介紹,猴b病毒可長期潛伏在猴子上呼吸道或泌尿生殖器官附近的神經節及組織器官内,經唾液、尿液和生殖器分泌物間歇性排毒。②
猴b病毒在猴子之間主要經交配、咬傷或抓傷、帶毒唾液經損傷的皮膚或黏膜直接傳播,也可以通過污染物間接傳播。
猴b病毒在某些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可以跨越物種屏障感染人類。猴b病毒通過被猴抓傷、咬傷、針頭刺傷、籠具刮傷和黏液飛濺等引起人的感染。
此前,人畜共患的猴b病毒感染者主要為北美的靈長類動物獸醫、動物護理人員或實驗室研究人員。
據上述刊登的《簡析猴b病毒在人類的緻死性》一文介紹,19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之間,由于科學研究,歐洲和美國引進非人靈長類的數量不斷增加,且引進的非人靈長類主要來源于自然栖息地捕獲的野生動物。這些非人靈長類所攜帶的病原體導緻了流行性疾病的爆發,猴b病毒感染人類的事例随之開始出現,感染一般發生于操作恒河猴實驗的相關科研人員和飼養人員。
是以,野生非人靈長類的捕獲、引進,科學實驗研究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增加人類和猴b病毒自然宿主之間的接觸機會,進而促發猴b病毒的宿主轉移。②
3. 感染猴b病毒有哪些症狀?
如果最近接觸過猴子等靈長類動物,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感染?有哪些症狀?
據上述刊登的《簡析猴b病毒在人類的緻死性》一文介紹,當猴b病毒感染其自然宿主恒河猴時,不會導緻明顯的臨床症狀。感染後的猴子特征性症狀是,在舌背面和口腔黏膜與皮膚交界的口唇部及口腔内其他部位出現小疱疹,随後疱疹破裂,形成潰瘍,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而後形成痂皮,常于7-14天自愈,不留瘢痕。
而人類感染猴b病毒的典型症狀是,在暴露1-3天後,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在暴露部位有水疱損傷,并伴有發熱、肌肉痛、疲勞和頭痛的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淋巴管炎、惡心、嘔吐和腹痛。随着病毒的傳播,中樞或外周神經系統也出現感染症狀,包括共濟失調、過高熱、麻痹和躁動。未經治療的感染者死亡率高達80% ,且幸存者也會出現神經後遺症及進一步神經功能的惡化。②
4. 我們該如何應對猴b病毒?
由于非人靈長類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比如用猴子做動物實驗),人類感染猴b病毒的潛在風險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
為了控制猴b病毒在人類中的感染,除了改進傳統的檢測方法、開發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等對策,對于經常接觸猴子的實驗室人員、飼養人員等,還應采取這5點感染控制措施:
(1)對恒河猴進行健康監測和定期檢疫;
(2)在篩查、檢疫和實驗期間,按動物福利的要求合理飼養動物;
(3)對實驗人員進行技術教育訓練和生物安全教育,盡可能完善安全措施,暴露感染後妥善處理并及時報告,正确使用防護裝置等;
(4)在飼養過程中,發現感染或可疑感染需進行隔離等;
(5)還有一些輔助性政策,諸如降低人類對自然界的人為改變等。②
本文綜合自:
①notes from the field: first human infection case of monkey b virus identified in china, 2021
http://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1.154
2021-07-17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我國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猴b病毒緻死病例,中疾控周報通報詳情》
②李晉文,向志光.簡析猴b病毒在人類的緻死性[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7,027(009):98-103.
本文編輯:王真 審稿主任: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