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as概述
topas 指令報告標明的本地系統活動的統計資訊。該指令使用 curses 庫以合适的格式來顯示其輸出,該格式适合于在一個 80x25 基于字元的顯示器上或至少同樣大小的圖形顯示器的視窗中進行檢視。topas 指令需要在系統中安裝 perfagent.tools 檔案集。
如果 topas 指令調用時沒有标志,則運作時正如用以下指令行來調用:
topas -d20 -i2 -n20 -p20 -w20 -c20
程式按由 monitoring_interval_in_seconds 參數指定的時間間隔從系統抽取統計資訊。預設輸出如下所示,包含兩個固定部分和一個可變部分。顯示器左邊的最上方兩行顯示了 topas 指令運作所在的系統的名稱、上次檢視的日期和時間以及監視時間間隔。
第二個固定部分占用了顯示器的最右端的 25 個位置。它包含統計資訊的 5 個子節,如下所示:
事件/隊列
顯示標明的系統全局事件的每秒頻率、線程運作和等待隊列的平均大小:上下文切換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上下文切換的數量。系統調用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執行的系統調用的總數。讀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執行的 read 系統調用的數量。寫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執行的 write 系統調用的數量。派生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執行的 fork 系統調用的數量。執行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執行的 exec 系統調用的數量。運作隊列準備運作但需要等待處理器可用的平均線程數目。等待隊列正在等待頁面排程完成的平均線程數目。
檔案/tty
顯示所選檔案與 tty 統計資訊的每秒頻率。讀字元在監視時間間隔内 read 系統調用每秒讀的位元組數。寫字元在監視時間間隔内 write 系統調用每秒寫的位元組數。原始輸入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從 tty 中讀取的原始位元組數。tty 輸出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寫入 tty 中的位元組數。igets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調用索引節點查找例程的數量。namei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調用路徑名查找例程的數量。目錄塊在監視時間間隔内被目錄搜尋例程每秒掃描的目錄塊數目。
頁面排程
顯示頁面排程統計資訊的每秒頻率。故障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缺頁故障的總數。這包括不能激活頁面排程的缺頁故障。占用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有實體記憶體 4k 幀被虛拟記憶體管理器占用。調頁空間輸入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從調頁空間讀取 4k 頁面的數量。調頁空間輸出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将 4k 頁面寫到調頁空間的數量。 pagein,pageout如果這兩個數值均大于三位數,并且長期大于這個數值,則會出現記憶體颠簸,導緻系統響應性能變慢了。這個資訊也可以用vmstat來看,pi和po列即與這裡相對應。當然,如果隻是有頁面出,或者隻有頁面入,或者短時間的一些頁面換入換出,則沒有什麼問題,關注一下即可。頁面調進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讀取 4k 頁面的數量。這包括與從檔案系統讀取有關的頁面排程活動。從此值中減去 pgspin 就可得到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從檔案系統讀取的 4k 頁面的數量。頁面調出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寫 4k 頁面的數量。這包括與寫入檔案系統有關的頁面排程活動。從此值中減去 pgspout 就可得到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寫入檔案系統的 4k 頁面的數量。sios在監視時間間隔内虛拟記憶體管理器每秒鐘發出的 i/o 請求的數目。
記憶體
顯示實際記憶體大小與記憶體使用的分布情況。實記憶體,mb以 mb 為機關的實記憶體大小。計算頁面百分比目前配置設定給計算頁面幀的實際記憶體的百分比。計算頁面幀通常是那些被調頁空間支援的幀。非計算頁面百分比目前配置設定給非計算頁面幀的實際記憶體的百分比。非計算頁面幀通常是那些被檔案空間(可以是資料檔案、可執行檔案或共享庫檔案)支援的幀。客戶機百分比目前被配置設定用來對遠端安裝的檔案進行高速緩存的實記憶體的百分比
調頁空間
顯示調頁空間的大小和使用率大小,mb系統上所有調頁空間的總和,以 mb 為機關。已使用百分比目前正在使用的調頁空間所占的總百分比。如果換頁空間的使用率長期增長,就說明系統記憶體不足,已經開始使用磁盤空間來緩沖記憶體了,如果pg使用率持續增長,或者大于50%,需要警惕(到50%在監控平台已經是主要告警啦!),并馬上送出系統管理者分析記憶體增長原因。如果該數值持續增長,系統一定會挂掉的!空閑百分比目前未使用的調頁空間所占的總百分比。
nfs
顯示每秒調用的 nfs 狀态
伺服器 v2 calls/sec
客戶機 v2 calls/sec
伺服器 v3 calls/sec
客戶機 v3 calls/sec
cpu 使用率
此子節顯示一個條形圖表來表示累積的 cpu 使用率。如果有多個 cpu,按 c 鍵兩次 就可顯示 cpu 清單。僅按 c 鍵一次将會關閉此子節。以下字段通過兩種格式顯示:
使用者百分比 :這顯示以使用者方式執行的程式所使用的 cpu 的百分比。(預設按使用者百分比排序) : 這個為cpu使用率的關鍵數值。該使用率反映了使用者在作業系統基礎上運作的各種軟體占用的cpu時間比率的總和。一般來說,如果user+kernel連續大于70%,即可以認為系統可能存在cpu上的嚴重性能問題。
核心百分比 :這顯示以核心方式執行的程式所使用的 cpu 的百分比。作業系統作為基礎軟體,為應用程式支援和服務的同時,本身的運作也需要一定的cpu和記憶體。特别是記憶體資源,系統負載越重,相應的核心占用的cpu和記憶體資源也會越多。一般來說,核心占用的cpu時間不會太多的。一般小于應用的cpu使用率。
等待百分比 :這顯示用于等待 io 的時間的百分比。cpu的等待一般都為等待io的響應,衆所周知,目前計算機的主要瓶頸都在io。應用程式執行的時候,需要讀寫磁盤等外部存儲的資料,程序就會發起io請 求後等待io完成。這個等待的過程占用cpu時間就是wait。當這個值很高的時候,就說明io來不及響應很多的io請求,這個時候,就隻能從io層面想 辦法優化了。
當此子節首先顯示熱 cpu 清單時,就按使用者百分比字段來對清單排序。但是,可以按其它字段來對清單排序,隻要将光标移到期望欄的頂部就可以了。
網絡接口
此子節顯示了熱網絡接口的清單。所顯示接口的最大數目是正在受監視的熱接口數目,如 -n 标志指定的那樣。如果其它子節也正在被顯示,則将顯示接口的一個較小數目。按n 鍵可關閉此子節。再次按 n 鍵顯示一行所有網絡接口活動的報告摘要。兩個報告都顯示以下字段:
接口 :網絡接口的名稱。
千位/秒 :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以 mb 為機關的總吞吐量。該字段是每秒接收到的千位元組和發送的千位元組的總和。
輸入包 :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接收到的資料包的數目。
輸出包 :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發送的資料包的數目。
輸入千字 :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接收到的千位元組的數目。
輸出千位元組 :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發送的千位元組的數目。
當此子節首先顯示熱網絡接口清單時,按 kbps 字段對清單排序。但是,可以按其它字段對清單排序,隻要将光标移到期望欄的頂部就可以了。排序僅對最多 16 個網絡擴充卡有效。
當我們發現網絡擁堵時(出現網卡傳輸失效的報錯,即網卡發送資料包失敗。或者網絡響應明顯變慢的時候,如果cpu沒有問題,那麼請檢查網絡流量)發現某一個網卡的kbps持續大于四位數,甚至五位數時(這個值要是網卡千兆還是百兆而定)。就要看看這個網卡是什麼網卡,在處理什麼業務了。在指令行執行netstat –in 檢視對應en*接口的ip位址,通過ip位址看看是帶官網卡還是生産服務網卡流量高。然後通過netstat –v en* 看看網卡的詳細工作狀态,出現了多少錯包,沖突包,crc校驗錯或者網絡重置過等資訊。上述資訊請詳細看netstat –v en*的輸出.如果出現大量crc,錯包的話,可能網線有問題或者接觸不良。
如果上述均正常,而網絡反應慢,則有可能是交換機擁堵。
網絡出現問題的可能原因:通過百兆的帶管網加載大量資料(以前出現過),大量隊列的長時間的ftp傳輸,或者網線,交換機問題等。
磁盤
實體磁盤 此子節顯示熱實體磁盤清單。所顯示實體磁盤的最大數目是正受監視的熱實體磁盤數目,正如 -d 标志指定的那樣。如果其它子節也正在被顯示,則将顯示實體磁盤的一個較小數目。按 d 鍵可關閉此子節。再次按 d 鍵顯示一行所有實體磁盤活動的報告摘要。兩個報告都顯示以下字段:
實體磁盤的名稱。
忙碌百分比 :表示實體磁盤活動時間的百分比(驅動器帶寬使用率)。 disk busy%磁盤繁忙的百分比,即磁盤能滿足的最大iops(每秒io操作數)和目前io數量的比率。 一般主要看磁盤的busy%,當磁盤的busy%持續大于85%時,即認為磁盤相當繁忙,已經可能要出問題了。當然,自己知道已經确定要産生大量io操作的内容則不必在意,等其完成即可。 出現問題的原因:應用伺服器上面寫日志程序或者查詢日志的程序大量讀寫日志,導緻磁盤繁忙率高,或者其他程式頻繁讀寫磁盤導緻。系統中hdisk0,hdisk1一般為系統盤,内置scsi磁盤的相對iops是較低的。很容易滿負荷運作。
千位/秒 :在監視時間間隔内每秒鐘讀和寫的千位元組的數目。此字段是 kb-read 和 kb-writ 的總和。
tps :每秒鐘向實體磁盤發出的傳輸數目。傳輸是對實體磁盤的 i/o 請求。多個邏輯請求可組合成對磁盤的單個 i/o 請求。傳輸大小不确定。
讀取千位元組 :每秒鐘從實體磁盤讀取的千位元組的數目。
寫入千位元組 :每秒鐘寫到實體磁盤的千位元組的數目。
當此子節首先顯示熱實體磁盤清單時,按kbps 字段對清單排序。但是,可以按其它字段對清單排序,隻要将光标移到期望欄的頂部就可以了。排序僅對最多 128 個實體磁盤有效。
程序
此子節顯示熱程序清單。所顯示程序的最大數目是正在受監視的熱過程數目,如 -p 标志指定的那樣。如果其它子節也正在被顯示,則将顯示程序的一個較小數目。按 p 鍵可關閉此子節。按監視時間間隔内程序的 cpu 使用率來對程序排序。對于每一程序會顯示以下字段:
名稱 :在程序中執行的可執行程式的名稱。名稱已被除去任何路徑名和參數資訊并被截斷到 9 個字元的長度。
程序辨別 :程序的程序辨別。
cpu 使用率百分比 :在監視時間間隔内程序的平均 cpu 使用率。第一次顯示程序時,此值表示整個程序生命期上的平均 cpu 使用率。
已使用調頁空間 :配置設定給此程序的調頁空間的大小。這可被認為是程序覆寫區的一種表達,但并不包括用來保持可執行程式和它依賴的任何共享庫的記憶體。
程序所有者 (如果 wlm 部分被關閉) :擁有此程序的使用者的使用者名。
工作負載管理(wlm)類 (如果 wlm 部分被打開) :程序所屬的 wlm 類。
在topas中,預設是列出占用cpu最高的前幾個的程序資訊供參考,如果前面第一區域的的cpu使用率持續高,就要看看這裡是那個程序占用了大量的cpu資源,看看是哪個使用者的程序,如果自己執行的,則殺掉或者找項目組解決即可。
參數清單
-d
指定要受監視的磁盤數目。這也是在螢幕有足夠的可用空間時顯示的磁盤的最大數目。當此數目超過所安裝的磁盤數目時,隻有已安裝的磁盤将受監視和顯示。如果此參數被省略,假定 2 為預設值。如果指定值為 0 (零),就不監視磁盤資訊。
用以下格式顯示幫助資訊:
以秒為機關設定監視時間間隔。預設值為 2 秒。
指定要受監視的熱網絡接口的數目。這也是在螢幕有足夠可用空間時顯示的網絡接口的最大數目。當此數目超過所安裝的網絡接口數目時,隻有已安裝的網絡接口将受監視和顯示。如果此參數被省略,假定 2 為預設值。 如果指定值為 0 (零),就不監視網絡資訊。
指定要受監視的熱程序數目。這也是在螢幕有足夠可用空間時顯示的程序的最大數目。如果此參數被省略,假定 20 為預設值。如果指定值為 0 ,就不監視程序資訊。對程序資訊的檢索構成了 topas的主要開銷。如果不需要程序資訊,總是使用此選項來指定不需要程序資訊。
指定要受監視的熱工作負載管理(wlm)類的數目。這也是在螢幕有足夠可用空間時顯示的 wlm 類的最大數目。當此數目超過所安裝的 wlm 類數目時,隻有已安裝的 wlm 類将受監視和顯示。如果此參數被省略,假定 2 為預設值。 如果指定值為 0 (零),就不監視 wlm 類資訊。
指定要受監視的熱 cpu 的數目。這也是在螢幕有足夠可用空間時顯示的 cpu 的最大數目。 當此數目超過可用的 cpu 數目時,隻有已安裝的 cpu 将受監視和顯示。如果此參數被省略,假定 2為預設值。如果指定值為 0 (零),就不監視 cpu 資訊。
顯示全螢幕程序顯示。顯示了最忙程序的清單,與預設顯示時的程序子節類似,隻是要用更多的欄來顯示每個過程的更多規格資訊。此表可按任意一欄來排序。
顯示全螢幕wlm類顯示,此為分割顯示。顯示器的頂部顯示熱 wlm 類的清單,類似于預設顯示時的 wlm 類子節,隻是要用足夠可用空間來顯示全部類名。此表可按任意一欄來排序。
顯示器的低部顯示最忙程序的清單,與全螢幕程序顯示類似,但僅顯示屬于一個 wlm 類(用 f 鍵選擇)的程序。
子指令
當 topas 運作時,它接受單字元的子指令。每次監視時間間隔過去時,程式會對以下子指令之一進行檢查并對所請求的操作作出響應。
<a></a>
a
a 鍵可顯示所有正在受監視的變量子節(cpu、網絡、磁盤、wlm、過程)。按 a 鍵總使 topas指令傳回到初始主顯示螢幕。
c
c 鍵可使 cpu 子節在累積報告、關閉和最忙 cpu 清單這三者之間進行切換。所顯示的最忙 cpu 數目将取決于螢幕上的可用空間。
d
d 鍵可使磁盤子節在最忙磁盤清單、關閉和系統全部磁盤活動的報告這三者之間進行切換。所顯示的最忙磁盤數目将取決于螢幕上的可用空間。
h
顯示幫助螢幕。
n
n 鍵可使網絡接口子節在最忙接口清單、關閉和系統全部網絡活動的報告這三者之間進行切換。所顯示的最忙接口數目将取決于螢幕上的可用空間。
w
w 鍵可在打開與關閉工作負載管理(wlm)類子節之間進行切換。所顯示的最忙 wlm 類數目取決于螢幕上的可用空間。
p
p 鍵可在打開與關閉熱程序子節之間進行切換。所顯示的最忙程序數目取決于螢幕上的可用空間。
大寫 p 鍵用全螢幕程序顯示來替換預設顯示。有關運作在系統上的程序,此顯示提供了比主顯示的程序部分更詳細的的資訊。再次按 p 鍵時,就會切換回預設主顯示。
大寫 w 鍵用全螢幕 wlm 類顯示來替換預設顯示。此顯示提供了有關 wlm 類和指定給類的程序的更詳細資訊。再次按 w 鍵時,就會切換回預設主顯示。
f
将光标移動到一個 wlm 類上,并按 f 鍵就可在 wlm 螢幕底部顯示該類中頂部程序的清單。該鍵功能隻有 topas 在全螢幕 wlm 顯示(通過使用 w 鍵或 -w 标志)時才有效。
q
退出程式。
r
重新整理顯示。
箭頭鍵與跳格鍵
主顯示中的各個子節,諸如 cpu、網絡、磁盤、wlm 類、全螢幕 wlm 與程序顯示的子節可按不同标準進行排序。将光标移動到一欄上,然後會按該欄進行排序。各項總是從最高值到最低值排序。使用跳格 鍵或箭頭鍵來移動光标。排序隻對 128 個磁盤和 16 個網絡擴充卡有效。
常用用法
1、要每 5 秒顯示最多 20 個“熱”磁盤而省略網絡接口、wlm 類和程序資訊,請輸入:
#topas -i5 -n0 -p0 -w0
2、要顯示 5 個最活躍的程序和最多 20 個最活躍的 wlm 類(省略 -w 标志時此為預設值),而不顯示網絡或磁盤資訊,請輸入:
#topas -p5 -n0 -d0
3、要使用預設選項運作程式,請輸入:
#topas
4、要直接進入程序顯示,請輸入:
#topas -p
5、要直接進入 wlm 類顯示,請輸入:
#topas -w
參考至:http://www.kuqin.com/aixcmds/aixcmds5/topas.htm#a26866631
http://www.iteye.com/topic/638455
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作者:czmmiao 原文位址:http://czmmiao.iteye.com/blog/115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