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約翰的意思是神的恩賜,父親西庇太,母親薩羅米(馬利亞的妹妹),使徒雅各的兄弟,耶穌的堂兄。是耶稣最喜歡的門徒。約翰出生于公元6.M,父母是以色列的盎格魯人。

約翰(彼得·保羅·魯本斯)
經過四十天四夜的考驗,耶稣開始講道,首先呼召四個人。聖經的馬太福音記錄了雅各和約翰同時回到主面前的過程。
使徒雅各和他的兄弟約翰曾經是施洗約翰的門徒,他們和彼得一起跟随耶稣,成為耶稣最親近的三個門徒。他們與耶稣的生活記錄在聖經的許多部分,雅各,以及彼得和約翰,見證了耶稣改變聖潔的面孔。
雅各和約翰兄弟脾氣暴躁。從後來約翰的表演和書信中,經常強調愛的教訓,并指令信徒永遠記住"彼此相愛"的指令。可以看出,他在指導下得到了相當大的變化。當約翰在福音書中描述自己時,他從不提到他的名字,隻稱自己為"主所愛的門徒",有些人用它來表達約翰強調"愛"的教導。
耶稣被捕後,使徒約翰跟随大祭司的院子詢問這個消息。當耶稣被殺時,十二使徒是唯一站在十字架下的人,耶稣把他的母親馬利亞托付給他照顧。在公元33年聖靈在五旬節派的教唆中降臨之後,約翰和彼得陪伴他們進行積極的傳教活動,在聖殿前行神迹,在猶太公共場所勇敢地作見證,并向撒瑪利亞傳道。約翰、彼得和雅各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支柱。
約翰是公元68年耶路撒冷淪陷前的使徒,他離開巴勒斯坦,前往埃弗之家(今土耳其),并把馬利亞送到埃弗爾的家中照顧他。在這裡,他寫了約翰福音,約翰福音,約翰二世和約翰三世福音,敦促信徒在生活中表現出對彼此的愛的精神,過上聖潔的生活。公元95年,羅馬皇帝多米坦将約翰帶到羅馬受審,判處他流放,然後把他流放到小亞細亞以西的帕特莫斯島(也被稱為"巴毛"或"帕特莫"),位于以弗是以西45英裡的愛琴海,耶稣在那裡啟示了他并寫下了啟示錄。内法在接手後被釋放,并回到了埃夫雷的使命。
約翰在巴爾的摩島(特拉斯克斯)
根據愛倫新,格利,耶洛米等的教父,使徒約翰在從塔莫島獲釋後,繼續傳講以弗所福音并建立康格萊化。約翰晚年充滿了愛,給他的兄弟們帶來了很多安慰。當他太老而無法四處走動時,他被擡到派對上,每次他說話時,他都會說:"男孩們在哪裡?"你們想彼此相愛!"最後一次講道就是這兩個字,之後,他從講台上安全死去。
使徒約翰接納了三個門徒:Polycarpus(Polycarpus,69-155或156),安提阿的依納爵,也被稱為Theophorus,上帝的使者,67-110年,和Papia:Saint Papias,70-155年。
使徒約翰于公元100年去世,享年九十多歲,被埋葬在埃弗爾之家(今土耳其),他的墳墓上有一座神龛。公元6世紀,拜占庭皇帝查斯蒂尼在這裡建造了這座巨大的矩形基督教教堂,并成為基督徒崇拜的聖地。後來伊斯蘭教盛行,聖約翰大教堂被遺棄。蒙古鐵騎在占領後被完全摧毀。地震和風蝕之後,隻有幾堵斷牆,還有古老的大理石台階和宏偉的大門,告訴人們它昔日的輝煌。
距離埃弗遺址七公裡處,南丁格爾山上有一座小石屋,曾經是聖母瑪利亞的家,也是她去世的地方。耶稣托付約翰來照顧馬利亞。
拉特蘭的聖喬瓦尼大教堂,也被稱為聖約翰大教堂。它是羅馬第一座基督教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四世紀建造,經過幾代人的修複,現在是羅馬大教堂,建于1589年。
波莫島是愛琴海東南部的一個小島,也被翻譯為帕特莫斯,現在是希臘語,是以該島是使徒聖約翰的修道院。
約翰被放逐到巴爾的摩島,在那裡他在一個山洞裡受到耶稣的啟發。這個洞被稱為啟示洞,下圖顯示了啟示錄洞和約翰寫啟示錄的洞穴内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