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sync同步服務配置手記

rsync在推送或抓取資料時,在rsync用戶端會出現性能問題, 負載比較大且資料量比較大的生産環境要注意這一點。 本文隻是個人平時配置示例,可以簡單修改後用于實際環境使用,rsync不僅可以實作伺服器間的複制,對于本地目錄的同步也相當友善, 其它功能如實時同步等功能待補充。

#!/bin/bash   

# author: koumm    

# desc: backup for /data/ to 10    

# date: 20xx-xx-xx    

# version: v1.0    

# modify:

#rsync bak   

end_date=`date +%y/%m/%d_%h%m%s`

/usr/bin/rsync -vzrtopg --delete /data/ 192.168.200.10::ip6/ --exclude "tmp/" --port=1865

echo ""   

echo "############################################"    

echo "rsync completed time is :$end_date"    

echo "############################################"

# crontab -e   

40 12,23  * * *   /root/system/rsync_bak_to_10.sh

# vi /etc/rsyncd.conf   

uid=root     

gid=root     

max connections=36000     

use chroot=no     

log file=/var/log/rsyncd.log     

pid file=/var/run/rsyncd.pid     

lock file=/var/run/rsyncd.lock     

[ip6]    

path=/data/project_bak/ip6    

comment = ip6    

ignore errors    

read only = no    

write only = no     

list = no  

hosts allow = 192.168.200.0/24    

#auth users = www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服務端配置開機自啟動,以及手動執行啟動指令。

# vi /etc/rc.local

/usr/bin/rsync --daemon --port=1865

重新開機rsync服務采用的殺程序方式。先ps –ef |grep rsync 找到程序号,再kill –9 xxxx殺之,再啟動。

用戶端: cwrsync_4.1.0_installer.zip   

服務端: cwrsyncserver_4.1.0_installer.zip    

預設安裝即可,配置檔案如下:

use chroot = false   

strict modes = false    

hosts allow = *    

log file = rsyncd.log    

gid = 0       

uid = 0

[gzbak]   

path = /cygdrive/d/data    

read only = false    

transfer logging = yes

修改windows服務,将rsyncserver配置為啟動,自動啟動。

rsync.bat   

@echo off    

cls    

"c:\program files\cwrsync\bin\rsync.exe" -avr --delete /cygdrive/c/opt 192.168.233.14::gzbak/ --port=1865

# rsync -avz -e ssh 192.168.0.25:/data/ /data01/

[email protected]'s password:  輸入密碼

receiv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

a.txt

abc.txt

注:如果兩伺服器之前配置密鑰直接登入的話,可以直接傳檔案與scp方式類似。

4. inotify實時同步配置

(1) inotify-tools安裝,隻在用戶端安裝即可。

下載下傳位址:http://github.com/downloads/rvoicilas/inotify-tools/inotify-tools-3.14.tar.gz

# tar zxvf inotify-tools-3.14.tar.gz

# cd inotify-tools-3.13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inotify

# make && make install

調整inotify隊列參數及參數說明:

max_queued_events: inotify隊列最大長度,如果值太小,會出現"** event queue overflow **"錯誤,導緻監控檔案不準确

max_user_watches:  要同步的檔案包含多少目錄

max_user_instances:每個使用者建立inotify執行個體最大值

sysctl -w fs.inotify.max_queued_events="99999999"

sysctl -w 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99999999"

sysctl -w fs.inotify.max_user_instances="65535"

(2) 通過配置檔案準備

# vi inosync.sh

#!/bin/sh

src=/data01/

dst=192.168.1.125::data

inwt=/usr/local/inotify/bin/inotifywait

rsync=/usr/bin/rsync

$inw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 -e create,move,delete,modify,attrib $src \

| while read line

do

        $rsync -az --delete /data01/ 192.168.1.125::data

done

# chmod +x inosync.sh

(3) 手動運作測試

運作的時候日志會自動輸出到終端,可以觀察運作的情況。

# /usr/local/inotify/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 -e 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data01 &

說明:

--timefmt: 指定輸出時的輸出格式

--format : '%t %w%f'指定輸出的格式

(4) 啟動,或将如下啟動腳本加入/etc/rc.local中。

# ./inosync.sh &

[1] 23254

說明:inotify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檔案資料量比較大,或同步的檔案比較大,或變更比較頻繁,效率不高。

rsync參數:

-v, --verbose       詳細模式輸出

-q, --quiet         精簡輸出模式

-c, --checksum      打開校驗開關,強制對檔案傳輸進行校驗

-a, --archive       歸檔模式,表示以遞歸方式傳輸檔案,并保持所有檔案屬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對子目錄以遞歸模式處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對路徑資訊

-b, --backup        建立備份,也就是對于目的已經存在有同樣的檔案名時,将老的檔案重新命名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選項來指定不同的備份檔案字首。

--backup-dir        将備份檔案(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錄下。

-suffix=suffix      定義備份檔案字首

-u, --update        僅僅進行更新,也就是跳過所有已經存在于dst,并且檔案時間晚于要備份的檔案。(不覆寫更新的檔案)

-l, --links         保留軟鍊結

-l, --copy-links    想對待正常檔案一樣處理軟鍊結

--copy-unsafe-links 僅僅拷貝指向src路徑目錄樹以外的鍊結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徑目錄樹以外的鍊結

-h, --hard-links    保留硬鍊結

-p, --perms         保持檔案權限

-o, --owner         保持檔案屬主資訊

-g, --group         保持檔案屬組資訊

-d, --devices       保持裝置檔案資訊

-t, --times         保持檔案時間資訊

-s, --sparse        對稀疏檔案進行特殊處理以節省dst的空間

-n, --dry-run       現實哪些檔案将被傳輸

-w, --whole-file    拷貝檔案,不進行增量檢測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檔案系統邊界

-b, --block-size=size 檢驗算法使用的塊尺寸,預設是700位元組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進行資料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遠端伺服器上的rsync指令所在路徑資訊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樣的方法自動忽略檔案,用來排除那些不希望傳輸的檔案

--existing          僅僅更新那些已經存在于dst的檔案,而不備份那些新建立的檔案

--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沒有的檔案

--delete-excluded   同樣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該選項指定排除的檔案

--delete-after      傳輸結束以後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時出現io錯誤也進行删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删除num個檔案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沒有完全傳輸的檔案,以是加快随後的再次傳輸

--force             強制删除目錄,即使不為空

--numeric-ids       不将數字的使用者群組id比對為使用者名群組名

--timeout=time      ip逾時時間,機關為秒

-i, --ignore-times  不跳過那些有同樣的時間和長度的檔案

--size-only         當決定是否要備份檔案時,僅僅察看檔案大小而不考慮檔案時間

--modify-window=num 決定檔案是否時間相同時使用的時間戳視窗,預設為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建立臨時檔案

--compare-dest=dir   同樣比較dir中的檔案來決定是否需要備份

-p 等同于 --partial

--progress          顯示備份過程

-z, --compress      對備份的檔案在傳輸時進行壓縮處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傳輸的檔案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傳輸的檔案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檔案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比對的檔案

--version           列印版本資訊

--address           綁定到特定的位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檔案,不使用預設的rsyncd.conf檔案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務端口

--blocking-io       對遠端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給出某些檔案的傳輸狀态

--progress          在傳輸時現實傳輸過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志檔案格式

--password-file=file  從file中得到密碼

--bwlimit=kbps        限制i/o帶寬,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顯示幫助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