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近日,一組“火車看中國”的攝影圖檔在網絡上被廣泛轉發,作品以火車車窗為“畫框”,展現西部獨特的地貌風景和建築人文。圖檔中不僅窗外有看點,車窗内也充滿了場景叙事的張力 ,車窗前的一杯茶、一個行李箱或是空座椅,配上柔和的光線,都顯得别具一格。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我要通過火車車窗去拍攝風景,因為我想用一種現在才能實作的技術,去呈現當下中國獨有的風景。”攝影師儲衛民告訴記者,“隻有在當代的中國,才能通過鐵路看到如此豐富的景觀,無論是高原、雨林、雪山、湖泊、水鄉還是巨大的城市群。”

這組圖檔獲得數萬轉,點贊近十萬,網友甚至發起跟帖接龍,分享自己拍攝到的旅途美景。

想要乘火車拍遍

“車窗外的中國”

接受記者采訪時,儲衛民剛從沙漠無人區中拍攝出來,如今一年中他隻有短短三四個月待在重慶的家中,“去年8月份,正好從西甯坐火車出發辦事,沿路感受到窗外那種西北戈壁灘的美麗景色。”儲衛民回憶,除了自然風光他還注意到沿線有很多獨特的建築,工地、太陽能發電廠、鹽湖化工廠等,“這些建築和自然風光一樣,都有着獨特之處,同時還有一個時代的特色,我當時就覺得可以把車窗外的景色拍下來。”為了創作,儲衛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最終覺得把車窗也拍進來,像一個畫框一樣把外面的景色裝進去,而車内的畫面同樣細節豐富,行李、座椅、熱茶,帶來非常多的故事感。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儲衛民拍攝的車窗外的藍天與海

儲衛民介紹說:“中國火車裡程已經是世界第二長,客運鐵路的裡程是世界第一長,祖國的景觀又這麼豐富,通過火車車窗,可以看到基本上整個祖國存在的所有景觀,我覺得非常具有代表性。”現在拍攝的這組照片呈現的隻是青藏鐵路的系列,他認為需要從細微處去切入,先在青藏鐵路的拍攝過程中去積累自己的視覺呈現語言、拍攝的技巧技術,未來可以拍遍全國。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儲衛民拍攝的車窗外的美景

“我們平時經常乘坐火車、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旅行,經常看到窗外的美景,還沒來得及凝視,它就一閃而過,我覺得照片可以将這種美景記錄下來,在電腦上慢慢回味的時候可以有很多新的感悟。”儲衛民說,他拍攝的一張照片中,一個修路勞工正在平衡車上施工,“我當時看到後覺得打破了我固有的印象。原來現在的施工這麼先進,雖然也很辛苦,但是已經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樣完全靠人力去建設了,而是有各種各樣先進的機械裝置,很有科技感。”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一個修路勞工正在平衡車上施工

車内外照片分别拍攝

一年拍了15000張

儲衛民告訴記者,照片的拍攝技巧他也和網友做了分享,是兩次拍攝合成的,“真正去進行拍攝,要面臨很多技術問題,比如火車車窗,現在的車窗都很大,兩邊都是透的,是以特别容易出現反光,我甚至嘗試用黑布去遮擋,但是效果不太好。”除了反光,曝光也是一個難點,如果照顧車窗外景色,車内的細節就無法豐富呈現,車内曝光準确,車外就過曝了。儲衛民還提到,拍攝時的景深也很難解決,近景和遠景不好統一。經過反複研究,他決定車内車外的圖檔分兩次拍攝,後期把玻璃換成車窗外的風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了現在的風格。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儲衛民拍攝的窗外景色

在不少照片中,儲衛民也很注意細節,會把車窗上的出廠标志也保留下來,未來的創作中他也準備還原一些玻璃上的真實反光、痕迹、污漬,讓細節更加豐滿,“這一年多時間我大概拍攝了15000多張照片,現在呈現的這15張,都是在這裡面精挑細選再經過制作的。”儲衛民說,為了讓照片處理得更真實,他不會随意拼湊車内外的照片,而是盡可能還原肉眼看到的實景。從内容上,他盡量挑選更多的元素出現在照片中,比如風力發電機、緊挨着青藏線的湖泊,甚至一些動物,比如牦牛。他介紹,和平時拍攝風光等一個恰當的時機按下快門不同,火車上一定要多按快門,因為有很多肉眼看着很精彩的瞬間,火車一下子就開過去了,隻有在大量的拍攝中,才能找出特别的精彩。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儲衛民拍攝的車窗外的牦牛

車窗内外的光線、景物

都要尋找統一

“合成的目的是為了去展示這種真實的景象,一般是先拍完窗外的景色,再拍車内的,其實最大的技術難度來源于車窗外。合成的照片基本不會間隔太久,這樣保證光線的方向、色溫不會有差别,看起來不會有違和感,也保證還原肉眼所見的真實感。”儲衛民介紹,“因為在鐵路上拍照和平時的靜止景色不一樣,可能我們肉眼看不出來,其實外面的景色都是在運動的,瞬息萬變的。”儲衛民需要用到很高的感光度和快門速度,用抓拍的方式去記錄窗外的瞬間。相比之下,車廂内的拍攝就比較從容,他市場觀察好前景的行李箱,或者是餐桌或者卧鋪,在乘客離開的間隙去找機會進行拍攝。“因為不會拍到人,是以也不需要進行什麼溝通,我可以根據我的意願去抓拍。”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儲衛民拍攝的車窗外的景色

儲衛民認為,車廂内的景象不拍出人,而是拍出他們所留下的行李,吃完的塑膠袋和零食,甚至一碗泡面在那,其實會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間和隐喻。他的照片仔細研究其實也埋下不少伏筆,在一張照片中,前景是車廂過道上的行李箱,車窗外正在修建的高速路工地上,從業人員正在作業。“行李箱代表着很多,有人們回家或者出去工作的期盼,但是他們的旅途是因為有外面這些勞動人民的建設,才有了現在便捷的交通,是以說車廂内外的景物是有一些呼應的。”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網友随手拍“接龍”

他還是30萬粉絲的“大v”

在儲衛民的文章下,不少網友紛紛跟帖曬出自己在旅途中拍攝的車窗外的美景,翻開評論可以看到全國各地的美景照片,讓人贊歎祖國風光的壯闊瑰麗。

儲衛民告訴記者,每一位網友的留言他都仔細看了,很多都點評回複,也有不少好照片讓他感動,“我記得有張飛機上拍的中國西部的雪山,然後還有一個好像是青島的網友投稿,公共汽車的車窗外看過去是一片蔚藍的大海,印象都非常深。”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在網絡上,他也是一個攝影“大v”,視訊賬号擁有30多萬粉絲,分享的攝影教程更新了數百期,無私地教網友如何進行風光拍攝,“從2016年起每周更新攝影教程,不知不覺堅持了幾年,我自己也從一個攝影小白,變成了職業風景攝影師。我也常常把自己學到的一些新的拍攝方法傳授給大家,這是一個分享的過程。”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軟體工程師轉行攝影

作品曾在國家地理全球大獎賽獲獎

儲衛民曾經去新加坡留學,2014年大學畢業後作為一名軟體工程師工作了三年,“那時候特别喜歡攝影,會把一些照片發到網上,很多人都覺得我的照片挺有特點的,我就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2017年前後,他逐漸得到一些商業拍攝的機會,于是開始成為職業風光攝影師,“因為有留學經曆,是以我以前在國外拍攝比較多,2019年在國家地理全球大賽獲獎,當時拍攝的是格陵蘭島的雪地極緻風光。同年拍攝的南美巴塔哥尼亞雪山銀河拱橋照片,獲得了ipa攝影大賽星空類第二名。”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獲獎之後,他開始将注意力轉向國内,思考如何呈現祖國的大好河山,“我的思路是尋找獨特的中國風光,并且将現代中國的時代特性展現出來。直到2020年正好因為疫情,一直在國内拍攝,開始進行火車看中國的拍攝。”儲衛民認為,這個專題以前很少有人進行拍攝,技術難度也非常高,需要比較強的後期加工能力。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本身通過火車去看風景,就能展現一種時代特色,比如說在1990年2000年的時候,你是不可能坐火車去拍到青藏線的風光的,而今年複興号就将開上青藏高原,我也準備好了去拍攝。從照片中也能看出,火車的内飾也在發展,再過個10年或者20年再回頭看現在的照片,還會有另外一種感受。”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技術流”從衛星圖檔等高線上

找風景拍攝地

作為“理工科”出身的攝影師,儲衛民說自己的強項就是後期加工,他常向一些國外的攝影師學習後期的制作,也會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去輔助拍攝。在一期自己的教學中,他向網友介紹了自己怎麼利用衛星圖檔上的等高線去找風景圖檔的拍攝地點。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很多風景照片是有規律的,比如它裡面的元素是分層次的,前景、中景、後景需要一些線條作為引導和連接配接,尋找一個角度把這些都巧妙結合,有時候就需要技術手段。”儲衛民介紹,他經常選取雪山作為遠景,中景有一條河流正好指向這座雪山,這樣一個搭配就會比較震撼。我們會在地圖上找連綿的等高線,确定山峰,然後再去找河流,這樣尋找比較好的拍攝點,“我們還會看太陽的朝向,如果景物都在南北方向上那是最好的,我們可以在日出或者日落的時候,尋找到光線從側面來的一個角度。”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儲衛民說,包括在青藏鐵路上拍照片,他也會利用很多科技手段,在地圖上找哪裡會經過風力發電廠,或者列車經過密密麻麻的山丘,哪裡會有蜿蜒的河流,這樣就能在列車上拍出非常獨特的畫面。在拍攝中,他還會用無人機去确定具體的拍攝地點,看看有沒有花海、樹林作為前景,順便勘察一下地形,确定一下這裡能否友善到達,“我們通過這種平面的地圖,特别是等高線地圖,比如微信地圖我們就可以發現很多潛在的拍攝點,利用現在的科技,可以幫我們縮小很多範圍。”

想乘火車拍遍“車窗外的中國”,小夥一年攝影15000張成“大V”

來源:紫牛頭條

聲明:智慧煙台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私信聯系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