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社群治理實踐—詩詞古曲唱誦體驗走進梨園鎮

脈搏藝術網訊:2018年11月2日下午,由梨園鎮社會辦主辦、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務中心承辦的“詩詞古曲唱誦體驗活動”在梨園鎮小街三隊文化活動室成功舉辦。來自小街三隊的村民近20餘人參與了當天舉辦的活動。古詩詞唱誦體驗活動是2018年通州區農村建設基金項目、梨園鎮農村社群“精微”治理模式探索服務項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幸福家以優秀傳統文化内容推動農村社群治理的實踐與探索。

以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社群治理實踐—詩詞古曲唱誦體驗走進梨園鎮

詩詞古曲唱誦體驗活動合影

詩詞古曲唱誦,旨在用脍炙人口的古詩詞,講好中國故事,讓人們在音樂中,感受古詩詞的魅力,了解并喜愛古詩詞唱誦這一瀕臨失傳的藝術形式。不管是對于兒童還是老年人,古詩詞唱誦都散發着持久的魅力,得到了無數人群的喜愛。本次古詩詞唱誦體驗活動邀請詩詞古曲唱誦傳承人阿才晉美多傑老師指導,阿才老師曾做過搖滾樂手、歌手、音樂唱作人,後師從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王蘇芬教授學習詩詞古曲唱誦,幾年來,他先後重新創作、編曲了上百首經典古詩詞作品,為推動詩詞古曲唱誦保護與傳承工作做出了很多努力。

以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社群治理實踐—詩詞古曲唱誦體驗走進梨園鎮

詩詞古曲唱誦傳承人阿才老師

清音古韻,連結華夏文明,詩詞古曲,彰顯聖賢智慧。從對古詩詞的釋義解讀開始,阿才老師帶領村民學習體驗唱誦這一藝術形式的魅力。“我們今天所說的古詩詞唱誦,其實是古代詩歌與現代音樂的結合。原來的古詩詞唱誦,就是吟誦,常說吟詩。古時候,古詩詞是用來唱的,而我們現在的古詩詞唱誦更多的是用現代的音樂元素與古詩詞相結合,既展現了古詩詞的美感,傳承了傳統文化,又融入了現代樂感,更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也更容易為現代人所接受。”阿才老師認為古詩詞唱誦不僅能增強大衆的文化底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更能使人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和愉悅。

以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社群治理實踐—詩詞古曲唱誦體驗走進梨園鎮

活動現場照片

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務中心秘書長覃研女士認為:“詩歌體裁獨特,是一個民族愛的表達,無論是古體詩詞,還是新詩歌,都是弘揚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方面,在2017年我們創作了國内第一部詩詞古曲的音樂故事《少年遊》,将新詩朗誦與詩詞古曲唱誦融合在一起。這場演出推出後,得到了很多文化藝術和教育領域老師的認可,這樣一種傳承創新的詩歌演繹形式,是一種符合當代社會審美與文化體驗的藝術傳承。詩歌并不是一種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它的創作源于生活,也應該是每個人内心深處情感的表達。今年我們把詩詞古曲唱誦的體驗課程帶到梨園鎮,希望在社群“精微”治理項目中突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理念,通過引入非遺手工藝體驗、詩詞古曲唱誦、書法、社群治理實驗劇場等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讓傳統文化親近村民日常生活。我們相信村民文化素養和自主創新意識的提升,能夠幫助他們更主動的參與社群自治、居民議事。”

以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社群治理實踐—詩詞古曲唱誦體驗走進梨園鎮

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務中心秘書長覃研

幸福家系列古詩詞唱誦體驗活動今年将在梨園鎮小街三隊陸續開展。此外,在詩詞古曲體驗活動當天,村民們還與社群上司、社群治理專家周鴻陵等人召開了議事會議,大家就梨園鎮通過引入優秀傳統文化内容推動社群治理的創新性探索進行了點評,村民代表也積極參與其中,為項目進一步開展提供了建議。

以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社群治理實踐—詩詞古曲唱誦體驗走進梨園鎮

社會治理專家周鴻陵與村民召開議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