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 近日,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野生動植物保護主管部門從業人員通報,在蒙自長橋海國家濕地公園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腹隼雕,此次發現系紅河州新紀錄。
紅河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王劍說,經反複鑒定,該隻猛禽為白腹隼雕。在查閱《雲南鳥類志》等衆多公開出版的文獻資料後,确定此次發現在紅河州尚屬首次。
白腹隼雕是什麼?
科普時間來了
一起漲姿勢吧!
白腹隼雕
白腹隼雕屬大型猛禽,上體暗褐色;翼緣白色,尾較長,具有7道不是很明顯的黑褐色波浪形斑和寬闊的黑色亞端斑。
成鳥胸腹潔白,具有黑色的細縱紋。幼鳥上體較成鳥稍淡,下體紅褐色至棕紅色,喉和胸具暗色縱紋,飛翔時翼下覆羽肉桂色且有少許黑斑,羽尖褐色,翼下有一條黑色翼帶較為醒目。此次發現的個體符合幼鳥特征。
它們都喜歡在這些地方↓↓↓
白腹隼雕喜栖息于中、低海拔的山地、丘陵、河谷等水源豐富的地方,寒冷季節也會出現在開闊的平原地區甚至半荒漠地區。白腹隼雕主要以鼠類、兔類、稚類等中小型鳥類為食。其在面對體形較大的黑鹳時,也表現出了兇猛的一面,極力進行追逐。
為什麼會出現在紅河蒙自壩區?
蒙自壩區是雲南省重要的鳥類遷徙通道,且長橋海、大屯海被國際鳥盟列為中國第264号重點鳥區,特别是在冬季,能夠觀測到許多珍貴、瀕危的鳥類。
今年冬季,還監測到白腹鹞、黑翅鸢、倉鸮等猛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