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清代乾隆年間,安徽廬州府轄縣,城南十裡村中有一富戶,家主王天放,年屆不惑,妻無子早亡,收養同宗兄長之子王南養老。後續娶了北村年輕寡婦孫氏,美豔俊俏,但行為放浪。王南讀書無成,十幾歲便幫叔父打理生意,後經媒妁之言,迎娶安氏女為妻,是城中私塾安大先生的女兒,膚白細腰,頗有幾分姿容。比之塗脂抹粉的半老徐娘孫氏,多了幾分玉質天成,更加楚楚動人。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王天放性格豪爽,為人仗義疏财。早年間曾在桐城做生意,與桐城韓木匠有舊交。韓木匠夫妻去世後,他兒子韓金鎖,甚覺家道艱難。遂來投奔王天放,借王之名,在附近尋些木工活計,那金鎖嘴巴甜,極會巴結奉承,王天放被其甜言秘語哄得更是開心,待之甚厚,收為義子,出入無忌,待若至親。

王家叔侄忙于生意,白日很少在家。性情放蕩的孫氏見義子金鎖體格魁梧健壯,常用言語挑逗。那寡恩薄義的金鎖,本就是心慕王家富貴而來,既得義母青睐,一拍即合,兩人滾到了一張床上。不成想,一日午後,兩人情意正濃,卻被安氏撞了個正着,甩門羞憤離去。金鎖驚慌失措,王氏言說,既已被她知曉,索性拉她同歡,以堵其口。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是夜,王家叔侄未回,安氏獨宿房中,金鎖挑開門闩而入,安氏驚覺大喊,孫氏上前幫忙,捂住其口。安氏脫身不得,被其玷污。痛不欲生,孫氏以言相惑,唆其勾搭成奸,并保證守口如憑,外人不會知曉。安氏知書達禮,豈會聽婆婆的歪理邪說,又無臉将此事說于丈夫,遂自缢房中。

孫氏大驚,隻得假裝悲天怆地地咒罵自己,說自己因瑣事罵了侄媳,不想她卻想不開,閉門尋了短見。王南本就孝順,自歎安氏心窄命薄。安家雖憤憤不平,無證無據,亦無話可說。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俗話說的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侄媳的死令王天放對孫氏産生懷疑,但仍不疑金鎖,隻疑他與外人有私,幾次突然傳回,欲捉奸在床,都被兩人巧妙避之。金鎖和孫氏商量,為免除後患,欲将王天放除掉。孫氏初時隻為貪歡,并無心殺人害命。但其心中實難割舍這段孽緣,遂以言勸金鎖,行事務要隐密一些,倘若事露,不僅身敗名裂,而且小命難保。

八月間,王家父子出門催帳,兩人本結伴而行。途中商量,為早日還家,父子倆分頭行動,王天放去了較近的柳樹灣,兒子王南去了較遠的郝家鎮。卻說王天放收帳甚是順利,第二日午後便已回轉,行至半路,恰遇在外做工而回的金鎖。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金鎖上前殷勤備至,接了義父行頭,行至一荒僻山谷,突然間變了臉色,從腰後掏出利斧,照王天放頭頂隻一斧,王當即斃命。但凡人做惡事必心中發虛,草木皆兵,聽風聲似有人來,他急急将王天放屍體推到道旁水塘之中,恐屍上浮,又取岸邊巨石将屍壓住,匆匆而走。

回家對孫氏言說,事已辦妥,孫氏驚懼,問金鎖道:“若王南回來尋父,如何回答?金鎖嘻嘻笑道:“我早為你想好,他若回來,你先問他,兩人一同出的門,緣何隻有你一人回來?他若答不知,便将他送官,誣他殺死叔父,他若被判死罪,豈不是一箭雙雕麼!”孫氏聽了大喜。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停了幾日,王南回轉,孫氏依計而行,問其叔父下落,王南愕然道:“我繞道回柳樹灣欲和叔父同回,有相熟客戶告知,叔父三日前就已回轉!”孫氏怒道:“必是你将叔父謀害。”乃高聲呼來金鎖和衆鄰,不由其分辯,扭送至縣衙,假意高聲鳴冤。

縣衙何知縣乃科甲正途出身,為官清正,生性耿直。升堂之後,令将一幹人全部喚至大堂。王南據實陳述經過,說自己從小由叔父撫養成人,叔父待自己比親子都親,自己報恩還來不及,怎會忍心加害?何知縣聽王南言詞懇切,且細枝末結都曾提到,不似有假,遂喚過衆鄰相詢,衆鄰皆說此子素無惡行,事叔如父,不該做此傷天害理之事。又提審孫氏,孫氏卻一口咬定王南仵逆不孝,和其叔時常争執,必是他懷恨在心,做下這禽獸不如之事。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何知縣看那孫氏,眉眼之間,暗含春意。知其必不是安分婦人,其中必有蹊跷之處。遂決定将計就計,将王南杖責二十,嚴令三日内尋屍歸葬,押入死牢,稱待刑部批呈,即行處決,将孫氏釋放回家,宣布結案。孫氏千恩萬謝而去。何知縣喚過兩名心腹捕吏,令其日夜監視孫氏。

卻說這孫氏,見知縣将王南判了斬刑,自是歡天喜地,是夜和金鎖擺酒相賀,面酣耳熱之際,金鎖得意笑問:“我計如何?隻可惜了安氏如花似玉的美人兒,不能與我們同享歡樂。”孫氏醋意大發,大罵道:“你個沒良心的,嫌我老了麼?安氏年輕又如何?隻可惜人不與你同流合污,白瞎了那麼好的媳婦,被你玷污。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金鎖連忙好言安慰。孫氏這才轉怒為喜,說道:“知縣令三日内尋屍歸葬,屍體你可藏好了麼?”金鎖道:“我辦事,你還不放心麼?屍體被我推入水塘,且用巨石壓着,用不了多久,就會腐爛的。”二人隻顧得意忘形,全然不知捕吏已在窗外已聽了個清清楚楚。當即破門而入,将二人鎖拿回衙,押入牢中候審。

二日一早,捕吏将二人言語盡禀于何知縣,何知縣從牢裡将王南解出,問他此去柳樹灣可有水塘麼?王南思忖良久,方才說起,山谷道旁确有一處水塘。知縣當即令他帶路前往,自己率了十幾名衙役緊緊相随。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果從塘中石下撈出王天放屍體,王南見狀,号陶大哭,幾次哭暈與地。回到縣衙,何知縣令人将那壞事做盡的奸夫淫婦押上堂來,不問情由,先令人将二人按翻在地痛責了四十大闆,此時的二人,面對如狼似虎的差役,和陰森森的刑具,開始互相推诿罪行,孫氏說害死丈夫,是韓金鎖一人而為,自己事後方知,誣告王南也是他的主意,意在謀取王家财産。

韓金鎖供稱孫氏婦勾引自己在先,又唆使他賺了安氏,殺死義父王天放她也參與謀劃等等。兩人就像兩隻互咬的瘋狗一樣,将案情“咬”了個天下大白。

美婦與人私通,殺夫謀媳,反誣繼子,清代一樁血案,知縣慧眼擒兇

一旁聽審的王南早已椎心泣血,怒吼着撲向二人拼命。何知縣令人攔下苦主,當堂提筆來判:韓金鎖恩将仇報,與義母私通,有悖人倫,傷天害理,謀财害命,作奸犯科,罪無可恕,處淩遲之刑。無恥孫氏,傷風敗俗,不顧廉恥,殺夫奸媳,隻為一己之私,罪大惡極,亦判淩遲處死。王南無罪而釋。待刑部回批,即刻明正曲刑,以慰屈死亡靈。此案至此結陳。

世道人心險惡如斯!真真令人無語。人和動物的根本差別,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高能生物,知廉恥、懂禮儀,無論善惡,皆有底線堅守。似本案中的兩個惡人,貪得無厭,作惡已無下線,處以極刑淩遲,也難贖其罪。

參考資料《明清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