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時光掠過聳入雲天的哥特式雙塔尖頂,停駐于視線所及的教堂廣場的蒼翠濃蔭。作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徐家彙天主教堂身處現代樓宇與繁華商業的包圍之中,終日俯視着漕溪北路上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見證着百年徐家彙的光陰流轉。得益于門前那一片新落成的視野開闊的廣場,她所散發出的氣場,顯得甯谧而泰然。
近日,闊别許久的教堂廣場正式對大衆開放。作為徐彙區着力打造的最新“城市會客廳”,廣場對原有空間進行充分整合,重塑了老百姓滿意、年輕人喜歡的公共文化空間,有效加強了教堂及教堂廣場與周邊地塊的聯系,更好展現了徐家彙教堂廣場及周邊整體風貌,凸顯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
01優化整體布局
廣場中央草坪兩側栽植懸鈴木樹陣,營造一條強有力的視覺通廊,強調教堂的建築之美和莊重感。廣場軸線兩側的樹陣廣場以小尺度、大尺度空間變化搭配給使用者帶來重要的空間使用彈性。懸鈴木樹冠茂密可遮擋場地外側其它建築,分枝點高通透視線,可引導遊人至外側建築入口。無論橫向還是縱向,樹陣都處于場地的黃金分割點處,無論布局體量還是視覺焦點都力求展現美感,融功能性與藝術性于一體。
02注重完善細節
為與徐家彙教堂建築表達的神秘、哀婉、崇高相呼應,廣場的設計從布局的宏觀到植物的細節,從線條到元素,各處滲透高聳削瘦的基調,與教堂相輔相成。寬闊而縱深的體量感,表達了徐家彙教堂悠悠的曆史沉澱與親和的包容力。
03優化公共空間
在樹陣之中設定了如同“客廳”的多個休憩區,休憩區内設有木質長椅和靈動而又清涼的噴泉,即便是夏日遊于此,在樹蔭的遮蔽下,涼泉的躍動下,也不覺得炎熱;“客廳”之間運用綠化隔離,綠化帶裡種植了春天開花的常綠鸢尾和可以開遍整個夏天的無盡夏繡球;于軸線之上,設計了一條綠色而通透的草坪帶,遊客可于此以教堂為背景拍照留影。
曆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曆史建築承載着城市記憶、傳承着城市文脈,是極為珍貴的曆史文化資源,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上海中心城區和老城區的重要部分,徐彙區始終滿懷對人民群衆的深情,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肩負起傳承好曆史文脈的曆史責任,以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善待曆史遺存,在城區建設中開發海派文化當代的、現實的價值,持續做好曆史風貌、曆史建築保護利用的大文章,更好塑造城市軟實力的神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