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酒駕、醉駕的危害
開車的工粉小夥伴想必都深深地記在心上
但是各位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
最近有福州網友吃了荔枝居然查出了酒駕!
工社君當時就大吃了一驚!
吃水果也會被誤查為酒駕?
這是怎麼回事?
測試實驗
測試前,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酒駕和醉駕的認定标準
根據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局釋出的《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門檻值與檢驗》(gb19522—2004)中規定,該規定指出: 飲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吃1顆荔枝
在沒有吃過荔枝的狀态下,用酒精測試儀測試,顯示酒精含量是0mg,吃完第一顆荔枝,數值變成了51mg!已經達到了酒駕的标準。
吃3顆荔枝
繼續吃完2顆荔枝,儀表顯示酒精含量是86mg!已經達到醉駕标準!
為了避免個體差異,又找了一個小夥子~結果也是酒駕,隻是數值不太一樣。
為何吃了荔枝會“被酒駕”?
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李四中表示:
荔枝之是以很甜,是因其含有較高的糖分,荔枝肉又被一個外殼包住,糖分經無氧呼吸後,會産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是以,荔枝可被用于釀酒。
當荔枝被從樹上摘下來後,光合作用減少,荔枝内部細胞會缺氧,會增加無氧呼吸的速度,導緻其産生乙醇速度增快。當把摘下來的荔枝放一段時間,掰開後就能聞到濃濃的酒精味,這是酒精來源的途徑之一;另一個來源途徑是,在吃荔枝的過程中,口腔中的很多酶會對荔枝的糖分進行分解,分解出酒精,并在口腔裡迅速發酵。
是以,當我們吃完荔枝後,馬上進行酒精含量測試,就會測出有酒精含量的。
那麼,為何測得的酒精含量短時間就會迅速降低?
李四中分析,因為人的胃裡含有鹽酸,酶到了胃裡就立馬“扛不住”了,無法再進行發酵,導緻過了幾分鐘後,原本的酒精含量資料就消失了。每個人的體質和每顆荔枝的情況都不一樣,導緻吃荔枝後,測出的酒精含量有差别。
以抽血酒精檢測為準
警察蜀黍表示,如果有駕駛員吃完荔枝後開車被測出“酒駕”或“醉駕”,駕駛員向警察蜀黍說明情況後,警察蜀黍間隔幾分鐘後再對其進行酒精含量測試,并按法律程式鑒别,如果确定不是飲酒開車,将不予處罰。
如果遇到這類“被酒駕”的情況,可以說明一下情況,在1-10分鐘後複測一下,一般都沒有問題。
警察蜀黍建議,駕駛員吃完荔枝後可稍等片刻再駕車。不過也提醒真正喝酒駕車的司機,别想通過吃荔枝來掩蓋“酒駕”或者“醉駕”的行為。
這些東西吃了可能會“被酒駕”
食物類
除了豆腐乳,果啤(配料裡有啤酒花)、醉蟹(螺、蝦)、啤酒鴨、酒釀圓子、糟雞(肉)等也含有酒精,因為中國菜的烹調習慣在烹調過程中加料酒,加得多的話也可能被測出酒駕。
水果類
除了荔枝,含糖量高的蘋果、香蕉、梨等,如儲存不當,也會産生酒精。
藥品類
除了藿香正氣水含有酒精,易被測出“酒駕”,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麥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賽等。口服及外用藥包括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漿、口腔清新劑、漱口水漱口後易被測出“酒駕”。
各位老司機們
看清楚了嗎?
以後吃了這些東西
千萬記得緩緩再上路啊~
也奉勸各位動歪腦筋的人
千萬不要想着拿這個作為借口為酒駕醉駕開脫~
還是牢牢地遵守那句話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珍惜自己的生命!
來源:光明網
圖檔無特别說明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