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湖南長沙的一所并不起眼的公立院校讀書,時逢今年畢業。6月中旬,我趁孩子即将畢業的那幾天,與糟糠之妻一道奔赴長沙遊玩,順便接在那兒求學了幾年的孩子回家。長沙是一個充滿韻味的城市,說起長沙,就不得不提到嶽麓山,那不僅是長沙人踏青避暑的絕妙之地,更是長沙的一張旅遊名片。6月12日那天早晨,長沙的天空流着眼淚,淅淅瀝瀝地下着下雨。我們一家從含浦科教園乘坐92路公共汽車,經曆了半個小時的颠簸甩擺之後【長沙的公共汽車很“威猛”,不要“甩擺”一詞不足以“解恨”】,在嶽麓山腳下不遠處的湘江河畔下了車。

穿過寬暢的馬路,一面刻印了“湖南大學”字樣的宣傳牆映入眼簾,有很多遊客在這裡攝影留念。我也融入其中,讓孩子給我拍攝了幾張。表示我在半百人生的經曆中,到過這所名牌大學的邊緣遊過。其實,我敬仰的,是“湖南大學”那四個偉人毛澤東的書法,它的魅力,在于淋漓酣暢地展現了毛澤東的精神境界和偉人氣度。行雲流水,蒼勁有力,書法中散發出來的是一種排山倒海的力量。我很喜歡。
我們沿着湖南大學校外的嶽麓南路慢慢前行。大道兩旁,古樹參天,綠蔭滿眼,遮天蔽日。即便在雨中漫步,也無需打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校的邊緣地帶,都是一派蔥茏之景。嶽麓山下的毛澤東雕像前,遊人如織,紛紛留影。
又前行百米,就看到了“嶽麓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碑石。
嶽麓山風景區大門,人來人往,熙熙嚷嚷,想拍張“标本照”都很難。在往前,就能看見路旁的嶽麓書院。近1200年的風雨雖讓嶽麓書院青磚斑駁、苔痕隐約,卻也令這裡的書香愈發醇厚。“惟楚有才,于斯為盛”,短短八個字就包含了這裡千年的曆史。楚地出人才,皆出于嶽麓。作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嶽麓書院一直是千古讀書人向往之地。那天,我終于有幸去感受了這裡的千年文化。穿梭其間的遊人們,也應該被這古樸清新的情境所吸引,似乎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充滿了書卷般的靈性,個個铿锵有力。
參觀完書院,使我感受到古今學子們嚴謹和閑适的讀書生活,聯想到他們的生活情調和理想,“整齊嚴肅”的講堂和“鸢飛魚躍”的園林交相輝映,構成了嶽麓書院書香與花香交融的美麗畫卷。真不愧是孕育出“惟楚有才”的千年學府。
從嶽麓書院後門離開,就是嶽麓山間道路。小雨淅瀝,仍然沒有阻擋得了成百上千的遊客的遊興。山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有來踏青的長沙市民,更有像我這種慕名而來的遊客。不多時,就能看見著名的“愛晚亭”。這座與安徽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稱中國四大名亭的亭台,得名于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毛澤東在第一師範求學時,常與蔡和森、羅學贊、張昆弟等人聚會愛晚亭下,縱談時局,探求真理。今日愛晚亭已成為遊客歇腳聊天之地,很多遊客在亭外争相着和愛晚亭照相留念。
沿着愛晚亭後面彎彎曲曲的石階小路,我們繼續往上爬。路旁大樹遮天蔽日,樹林裡蟬聲和鳥鳴此起彼伏,正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啊!我們一路上看到了麓山寺、清風泉、禹王碑……等等。
我們開始着真正的嶽麓山旅行。嶽麓山海拔300.8米,是南嶽衡山72峰之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嶽麓山瀕臨湘江,依江面市,交通便利,湘流環境,桔洲橫前,古城相望,山、江、洲、城渾然一體,實為天作之勝。茲山荟萃湘楚文化精華,素以名勝古迹衆多,植物資源豐富,革命烈士墓葬群集,風景優美,且集儒釋道為一體,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群峰朝拱如駿奔”即是贊其天然雄渾之勢。嶽麓山群巒疊翠,古木參天。現有植物174科559屬977種,其中晉朝的羅漢松、唐代銀杏、宋時香樟、明清楓栗均系千年古樹,老幹虬枝,蒼勁挺拔,高聳入雲。嶽麓山不僅是風景絕佳之地,也是毛澤東同志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春天,這裡明光潋滟,沙鷗點點;夏天,這裡滿山綠蔭,爽氣宜人;秋至,這裡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深冬,這裡淩寒剪冰,江風戲雪。登高遠眺,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如一巨大的盆景,“山、水、洲、城”空間布局優良,湘江作帶,嶽麓為屏,橘子洲靜卧江心,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一派山光水色,清明靈秀,可謂天工造物,人間奇景,魅力無窮!
大山裡,水是清澈的,風是質樸的,路是蜿蜒的。因為有了蟲兒花兒草兒等,也變得更加鮮活起來。我想,常到大山裡走走,讓山裡的風去掉濁氣,讓山裡的水滌蕩疲憊的心,到山路上去,讓快樂缭繞到你的周圍,那心靈,就似山一樣堅韌,也會似水一般純淨了。
我們站在嶽麓之巅往下看,清清的湘江從嶽麓山腳下流過,美不勝收的橘子洲和繁華的長沙城盡收眼底,我們仿佛進入了連綿不斷的畫卷中來了。多麼壯麗的景色,真叫人流連忘返,我拍下了許多美景之圖,留下美麗的景色,留下美好的回憶。愉快的旅遊結束了,但嶽麓山的美,永遠留在我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