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撞損武漢大學老牌坊司機涉嫌過失損毀文物罪,已被刑事立案

來源:微信公衆号“楚天都市報”

6月6日,楚天都市報率先報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位于武漢市洪山區珞珈山路的武漢大學老牌坊,淩晨遭一輛攪拌車撞擊後受損。

6月7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看到老牌坊周邊已經搭起了支護裝置,并新設了3米限高提示。

撞損武漢大學老牌坊司機涉嫌過失損毀文物罪,已被刑事立案

肇事司機被刑事立案

6日淩晨2時16分許,老牌坊被一攪拌車撞擊緻使下沿損壞。事發後,洪山交警迅速抵達案發地點,肇事人已不在現場,民警經比對現場痕迹和散落物,鎖定并控制了肇事司機34歲的男子肖某以及車牌号為鄂a**927的水泥攪拌車。經查,肇事車屬于湖北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據洪山警方調查,事發時,肖某駕車由江夏武昌大道經三環線、珞獅南路、南湖北路、卓刀泉南路上武珞路,前往省婦幼保健醫院澆築混凝土。該公司剛剛複工不久,為了搶工期,肖某駕車欲從勸業場繞道醫院後門,在駕駛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導緻車輛罐體頂端将“國立武漢大學”老牌坊下沿撞出缺口。肇事司機肖某、涉案公司負責人蘆某被帶至洪山區交通大隊接受調查,肇事車輛被依法暫扣。

撞損武漢大學老牌坊司機涉嫌過失損毀文物罪,已被刑事立案

昨日(6月6日),肇事司機肖某已被移交洪山公安珞南派出所,男子因涉嫌過失損毀文物罪被依法刑事立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規定,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确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省級文物保護機關的文物,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正式勘查工作将于今日展開

武漢大學老牌坊修複工作進展如何?

今日(6月7日),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文保處相關從業人員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時稱,事發後,省、市文物主管部門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了專家咨詢會,咨詢會上專家就老牌坊的修複工作,給出了原則性的指導意見。作為老牌坊的業主機關,将由武漢大學委托具備專業資質的機構,對老牌坊搶險加強的方案進行勘查設計,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式進行報批,確定修複工作中的文物安全。

今日下午3時許,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珞珈山路,此時老牌坊周邊已經搭起了腳手架,腳手架下沿還設立了一個3米的限高提示,受損處則被油布保護起來。負責腳手架搭建工作的從業人員稱,搭建臨時支護措施,既是為了確定文物本體安全,也是為了防止過往行人被砸傷。

現場還有多名從業人員正在讨論修複事宜,其中一名從業人員告訴記者,老牌坊的修複工作必須按照文物保護的規範來進行,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不能幹預老牌坊的原有結構和造型。正式的勘查工作将于今日展開,等勘查結果出來後,他們會與學校以及文保部門一起,讨論拿出一個完善的修複方案。

該從業人員還稱,他們公司曾有過多次文物修複的工作經驗。

武大老牌坊為何在校外?

撞損武漢大學老牌坊司機涉嫌過失損毀文物罪,已被刑事立案

武大老牌坊被損一事在網上持續引發關注,很多人,包括一些武漢市民不明白,這個老牌坊為何在校門外藏身鬧市中?它和現在大門處的牌坊又有怎樣的關系?

武漢大學檔案館館長塗上飙介紹,這要從武漢和武漢大學的曆史講起。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武大在珞珈山一帶建新校舍,當時周邊都是荒地和農田。當時的武昌出了大東門後,隻有一條像樣的路向東,于是學校修了一條“大學路”連通這條主路。路口在街口頭(如今的街道口),需要做一個訓示牌。

于是,武大在1931年初在路口(如今的勸業場)建立了一座木牌坊,仿北方牌樓樣式,四柱三間歇山式木結構,琉璃瓦頂,略施鬥拱,油漆彩繪。可是第二年,這個木牌坊就被大風刮倒。

1937年,武大在木牌坊原址修建了鋼筋水泥的沖天式牌坊,正面仍寫有“國立武漢大學”,背後刻有“文法理工農醫”六個篆字。

“那時候牌坊雖然離校園由一段距離,但它既是路标也可以看作校門。因為武大初期建築很分散,校園也沒有圍牆,沒有正兒八經的校門。”塗上飙說,後來随着城市發展,荒蕪的街道口一代各種機關和建築出現,武大也修建了其他實質性的校門,老牌坊便和校園分隔開來。

撞損武漢大學老牌坊司機涉嫌過失損毀文物罪,已被刑事立案

說起老牌坊上的“國立武漢大學”六字,塗上飙還有一段故事。他介紹,關于這六個字是誰所題,坊間有不少說法,蔣介石、汪精衛、王世傑、聞一多、劉永濟、郭霖等名人都被猜測過。但他在武大120周年校慶之前專門四處考證,認為它們是出自顔真卿字帖,這一說法有參與當時武大建設的沈中清前輩印證。

而且據考證,1993年修建、2012年因八一路地下通道工程被拆除的武大校門牌坊,還有現在原址重建的牌坊,都沿用的是勸業場老牌坊上的字型。

(原題為《刑事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