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wift 2.0初探: 值得注意的新特性

轉眼間,swift已經一歲多了,這門新鮮、文法時尚、類型安全、執行速度更快的語言已經漸漸的深入廣大開發者的心。我同樣也是非常喜愛這門新的程式設計語言。

guard語句

guard語句和if語句有點類似,都是根據其關鍵字之後的表達式的布爾值決定下一步執行什麼。但與if語句不同的是,guard語句隻會有一個代碼塊,不像if語句可以if else多個代碼塊。

那麼guard語句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呢?顧名思義,就是守護。guard語句判斷其後的表達式布爾值為false時,才會執行之後代碼塊裡的代碼,如果為true,則跳過整個guard語句,我們舉例來看看。

我們以今年聯考為例,在進入考場時一般都會檢查身份證和準考證,我們寫這樣一個方法:

上述代碼中的第一個guard語句用于檢查身份證,如果檢查到身份證沒帶,也就是表達式為false時,執行大括号裡的代碼,并傳回。第二個guard語句則檢查準考證。

如果兩證齊全,則執行最後一個列印語句,上面的兩個guard語句大括号内的代碼都不會執行,因為他們表達式的布爾值都是true。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id和examnumber可以在guard語句之外使用,也就是說當guard對其表達式進行驗證後,id和examnumber可在整個方法的作用域中使用,并且是解包後的。

我們再用if else語句寫一個類似的方法

我們可以看到用if else實作的方法顯然不如guard實作的那麼精準。而且id和examnumber的作用域隻限在if的第一個大括号内,超出這個作用域編譯就會報錯。

通過上述兩個小例子不難看出,guard語句正如一個稱職的守衛,層層把關,嚴防一切不允許發生的事,并且讓代碼具有更高的可讀性,非常棒。

swift控制流:如何了解if let與guard

if let 和 guard 隻是文法糖,沒有也可以,但有了可以使得代碼更簡潔友善。要了解 if let 和 guard,不妨設想假如沒有這兩者,代碼會怎麼寫。

swift 中因為有optional, 經常需要判斷是否為空。假如沒有if let,大緻寫成上面的樣子,有了if let, 可以改寫成

上面兩段代碼的控制流是一樣的。對照着,可以看出if let的寫法更加簡潔友善。

假如if中出現的代碼很長,我們寫代碼時可以将錯誤情況先傳回。比如:

這樣做可以避免過多的嵌套。上面代碼實在太常見了,swift也提供一個guard這個文法糖,用guard可以改寫成:

上面兩段代碼的控制流是一樣的。也可以看出guard的寫法更加簡潔友善。

至于if let 和 guard 文法中出現的where,隻是附加一些條件。相當于邏輯運算 && 和 ||。sql中的條件文法也是用where這個關鍵字。

異常處理

在swift 1.0時代是沒有異常處理和抛出機制的,如果要處理異常,要麼使用if else語句或switch語句判斷處理,要麼使用閉包形式的回調函數處理,再要麼就使用nserror處理。以上這些方法都不能像java中的try catch異常控制語句那樣行如流水、從容不迫的處理異常,而且也會降低代碼的可讀性。當swift 2.0到來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在swift 2.0中apple提供了使用throws、throw、try、do、catch這五個關鍵字組成的異常控制處理機制。下面我們來舉例看看如何使用,我用使用手機刷朋友圈為例。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異常枚舉,在swift 2.0中apple提供了errortype協定需要我們自定義的異常枚舉遵循:

我們定義了導緻不能刷微信的錯誤枚舉’wechaterror。然後定義一個檢查是否可以刷微信的方法checkiswechatok():

這裡注意,在方法名後有throws關鍵字,意思為該方法産生的異常向上層抛出。在方法體内使用guard語句對各種狀态進行判斷,然後使用throw關鍵字抛出對應的異常。然後我們定義刷微信的方法:

上述的代碼示例中,首先檢查是否可以刷微信的方法前使用try關鍵字,表示允許該方法抛出異常,然後使用了do catch控制語句捕獲抛出的異常,進而做相關的邏輯處理。

這套異常處理機制使swift更加的全面和安全,并且提高了代碼的可讀性,非常棒。

協定擴充

在swift 1.0 時代,協定(protocol)基本上類似一個接口,定義若幹屬性和方法,供類、結構體、枚舉遵循和實作。在swift 2.0中,可以對協定進行屬性或者方法的擴充,和擴充類與結構體類似。這讓我們開啟了面向協定程式設計的篇章。

swift中,大多數基礎對象都遵循了customstringconvertible協定,比如array、dictionary(swift 1.0中的printable協定),該協定定義了description方法,用于print方法列印對象。現在我們對該協定擴充一個方法,讓其列印出大寫的内容:

如果在swfit 1.0時代,要想達到上述示例的效果,那麼我們需要分别對array、dictionary進行擴充,是以協定的擴充極大的提高了我們的程式設計效率,也同樣使代碼更簡潔和易讀。

列印語句的改變

在swift1中,有’println()’和’print()’兩個在控制台列印語句的方法,前者是換行列印,後者是連行列印。在swift2中,’println()’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他倆的結合體。如果你想做換行列印,現在需要這樣寫:

available檢查

作為ios開發者,誰都希望使用最新版本ios的api進行開發,省事省力。但常常事與願違,因為我們經常需要适配老版本的ios,這就會面臨一個問題,一些新特性特性或一些類無法在老版本的ios中使用,是以在編碼過程中經常會對ios的版本做以判斷,就像這樣:

以上這隻是一種方式,在swift 2.0之前也沒有一個标準的模式或機制幫助開發者判斷ios版本,而且容易出現疏漏。在swift 2.0到來後,我們有了标準的方式來做這個工作:

這個特性讓我們太幸福。

do-while語句重命名

經典的do-while語句改名了,改為了repeat-while:

個人感覺更加直覺了。

defer關鍵字

在一些語言中,有try/finally這樣的控制語句,比如java。這種語句可以讓我們在finally代碼塊中執行必須要執行的代碼,不管之前怎樣的興風作浪。在swift 2.0中,apple提供了defer關鍵字,讓我們可以實作同樣的效果。

上述示例可以看到,在列印出“checkpoint 2”之後并沒有列印出“clean up here”,而是“checkpoint 3”,這就是defer的作用,它對進行了print(“clean up here”)延遲。我們再來看一個i/o的示例:

上述示例是一個i/o操作的僞代碼,如果擷取到的iostatus正常,那麼該方法沒有問題,如果iostatus取到的是error,那麼會被guard語句抓到執行return操作,這樣的話closefile(file)就永遠都不會執行了,一個嚴重的bug就這樣産生了。下面我們看看如何用defer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将closefile(file)放在defer代碼塊裡,這樣即使iostatus為error,在執行return前會先執行defer裡的代碼,這樣就保證了不管發生什麼,最後都會将檔案關閉。

defer又一個保證我們代碼健壯性的特性,我非常喜歡。

swift 2.0中的新特性當然不止以上這些,但窺一斑可見全豹,swift 2.0努力将更快、更安全做到極緻,這是開發人員的福音,讓我們盡情享受這門美妙的語言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