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劉旻 :從淘寶走到連卡佛,一個獨立設計師的島嶼雲煙

作者:電商線上

文 | 晨露

如果獨立設計師如上官喆形容自己的品牌那樣,是體制外的島嶼,那麼廈門的設計圈便是雲煙圍繞的群島:萬一方、上官喆、劉小路、劉旻、于靜……

前段時間的真人秀節目《女神新裝》火了上官喆同名品牌sankuanz,而電視劇《歡樂頌》則爆紅了片中角色曲筱绡的服裝設計師姜悅音和她的品牌pollyanna keong。可以發現,這批曾經在統計學裡存活率不到1%的獨立設計師品牌,正在年輕消費者成為市場主力的今天,找到自己的位置。

女裝市場風雲變幻,奢侈品牌掌握潮流,快時尚品牌追趕潮流,獨立設計師品牌則創造潮流,而這樣的創造力正是枯竭的傳統女裝市場所望塵莫及的,這當中便産生許多資本的可能性。

從高客單淘寶店起家,到進駐高檔百貨連卡佛,劉旻創立的ms min在廈門一衆獨立設計師品牌裡顯得十分獨特。電商線上記者通路到這位從淘寶走出到連卡佛的獨立設計師,了解她和品牌ms min的島嶼雲煙。

對話劉旻 :從淘寶走到連卡佛,一個獨立設計師的島嶼雲煙

獨立設計師劉旻

d:電商線上×l:劉旻

淘寶仍是重要的線上平台,沒有改變

d:最初ms min售賣古着,并且以奇特的拍攝風格聞名。在風格上同後來原創設計在風格或者說粉絲愛好上有什麼承襲嗎?

l:無論是古着造型也好、原創設計也好,都是對風格、對美的一種表達,都需要創造力。古着的特色在于它的年代感、故事性和獨特性;同為服裝,原創設計則更強調設計,需要在曆史的基礎上,結合服裝構造和現代生活,有新的擴充,與時俱進。

d:放棄古着推出原創當時的心情是?還記得推出原創時,最初的一批淘寶客戶的反應嗎?

l:古着和原創是分開獨立的兩個項目,它們之間并不沖突。在推出原創後的兩年時間内,古着還在同步進行。而推出自己的設計,是我一直的夢想。ms min的第一個系列就是2010年的新春系列,是為中國新年特别設計的現代服裝(這個新春系列的傳統一直保持到現在)。記得當時總共就十個款式。自己做客服、自己發貨,那時是春節前,客戶反應挺紅火的。第一次出售自己的設計,能有那麼好的回報,我内心很驚喜、很激動。

d: 什麼時候第一次感覺到ms min已經打響品牌?

l:當越來越多顧客喜歡我們的衣服并持續給予支援好評,當越來越多的媒體雜志關注我們,當我們得知參加“大聲展”的機會,當我們第一次與棟梁合作,當我們作為第一批中國設計師入駐連卡佛,當我得到邀請參加met gala, 當我們開始在國際上各時裝百貨及零售店出售,當我們被lvmh大獎提名.......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寶貴難忘的第一次。

d:在淘寶、天貓上,對于高客單價的店鋪來說,産品品質是維護複購率的保證。在生産面料和工藝上,怎樣抓住客戶?

l:對于客單價高的産品來說,顧客不能夠親身地去觸摸、試穿和感受實物,僅僅通過圖像視覺去感覺是片面的。而價格高難免令購買者更加慎重,有時也會是以而卻步。這點上我們在因網絡受益的同時也要接納它的弊端。

但無論是網絡還是實體,我相信有一點是不會因為時代而改變的,那就是品質和誠信。想起同仁堂的傳統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這也是我們所遵循的信條,無論是面料還是工藝,都一定是精益求精、問心無愧。說到名牌,愛馬仕、香奈兒....為什麼成為經典老牌,為什麼即使單價高,還是很多人願意通過網絡購買。購買的背後就是信譽,而來自顧客的信任,就是品牌最大的财富。

d:之前受訪時提到淘寶上的資料作為實體店鋪開店的參考,如今淘寶、天貓的角色同過去是否有些不同?

l:淘寶仍是我們重要的線上平台,沒有改變。

對話劉旻 :從淘寶走到連卡佛,一個獨立設計師的島嶼雲煙

高客單女裝的管道之虹

d:入駐棟梁和連卡佛出于怎樣的機緣?現在主要的銷售管道包括?

l:入駐棟梁,是在我們2012年底參加新視線雜志舉辦的“大聲展”之後,得到了棟梁的關注。棟梁的創辦人來廈門拜訪,我們一拍即合。一直共同成長,合作至今。

入駐連卡佛,是2013年連卡佛在上海開業,開業時在中國設計師中挑選出三位入駐。很榮幸我們是其中的一員。當時收到前連卡佛時裝總監sarah rutson的電子郵件,帶着2013年秋冬整個系列的服裝與她在上海見面。之後sarah在各方面都給我了非常寶貴的指點,并一直影響着我。入駐連卡佛已有三年,通過這份合作這個平台,我們一直在成長和進步。

現在主要的銷售管道,線上包括淘寶與ms min官網,實體店包括ms min上海店,以及各買手店,中國(台灣)含連卡佛、棟梁等共19家。海外(歐美、澳洲、新加坡等)含saks fifth avenue、opening ceremony、hudson's bay等共15家。

d:從淘寶、天貓之後進駐棟梁和連卡佛,ms min打破了許多傳統獨立設計師品牌,先實體再淘寶的路數,這樣的模式被認為很難複制。回過頭來看,你覺得同先做實體相比,先從淘寶上起家對于獨立設計師來說有何優勢和困難?

l:淘寶平台為大衆,也就是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機會。這個平台讓我從零開始,去嘗試、犯錯、去總結經驗、去成長。最可貴的應該是,作為設計師,能夠第一手地去聽取每位顧客對産品、對服務的真實感受和建議,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改進。再者就是淘寶作為一個低成本的獨立銷售平台,讓設計師有機會去實作經濟上的積累和獨立。這些都為打好紮實的根基創造了很大的條件。

說起困難我想到的是,品牌初期内心對于自我定位的掙紮,希望能不受淘寶平台的局限,從設計的層面上被認真對待。但一路走來,明白需要深入的是你的創造和産品,最終說話的也是你的創造和産品。平台不會局限人,局限人的隻是人内心的設定。

d: 對于棟梁(買手店)、連卡佛、電商管道,三種線上線下貨品是否打通,産品上新款式、節奏、定價上有何不同?

l:産品沒有價格上的區分,定價上是全球一緻的。一年共有三個系列:新春、春夏、秋冬。但從2016年秋冬季開始,線上上線下會稍作區分。随着主系列客單價的提高,尤其是一部分材質高昂、手工藝精繁的産品來說,不容易通過網絡圖檔去呈現,會有所篩選不在淘寶出售。

對話劉旻 :從淘寶走到連卡佛,一個獨立設計師的島嶼雲煙

獨立設計師上官喆作品,中國有許多像劉旻、上官喆這樣的獨立設計師正走向國際舞台

d:線上上等市場推廣上怎樣讓消費者感覺到ms min的設計細節和獨特之處?

l:這點我們一直在尋找方法,因為真的太多人回報,我們的衣服實物比圖檔好很多。這些也就是“設計細節和獨特之處”在現實中的展現吧,确實不容易通過線上去傳達。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詳細的文字描述、細節圖的精準拍攝、以及動态視訊拍攝等等。但想全面精确地傳達,是很難的,又或許有待科技的改進與探索。但我想,“實物好過圖檔”這本該是符合這個世界的自然法則不是嗎?這也是我們喜歡看到的淘寶好評,是不是該考慮成為每一位淘寶商家的新準則呢?

d: 同粉絲交流多嗎?線上線下消費者的年齡層、消費習慣等有何不同,會員是否打通?複購率、客單價如何?

l:通過我們的團隊與粉絲一直保持互動,這樣才能深入了解顧客感受與需求。會員線上線下打通。線上消費者年齡會相對比線下消費者年輕一些。但線下顧客的客單價和複購率會高過線上顧客。

在中國做獨立設計師

d: 快時尚品牌以低價、快消攻入中國市場,而淘寶上如今泛濫着似乎更是一種宣傳意味“獨立設計師”品牌,對此你怎麼看?

l:回到之前讨論過的話題,我相信有兩樣東西不會因時代而改變:品質和誠信。品質可以是産品的品質、服務的品質,兩者終歸都要從人的品質出發。而誠信就是人的品質。

“獨立設計師”,如果隻是為了形式上的宣傳和短暫的眼前利益,那它僅僅是一個稱呼而已,無法持久。如果希望這個稱呼有着真正的意義,它要得到自己内心的認可、大衆體驗後的認可,以及時間的考驗。

對話劉旻 :從淘寶走到連卡佛,一個獨立設計師的島嶼雲煙

在ms min提供的2017春夏海報上,特意打上了“保護原創,抵制山寨”的字樣

d:在你看來,整個中國獨立設計師生存的大環境如何?

l:随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設計”也随之受到非常多的關注。這包括國際的關注,和國人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師無論是在本國、國際上都有着很棒的成績,而國人對于本國設計師品牌的接受度和支援度也越來越高。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它們都為中國設計師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但在熱鬧的同時,我們更有必要冷靜地思考,我們如何把握機會,真正要的是什麼,如何才能夠走遠。而不至于在嘈雜中迷失,在自滿中停止成長。

在此也想呼籲一下,關于國内山寨泛濫的現象。眼下各行各業,尤其是在電商平台,遍地山寨,而且是明目張膽的山寨。每出現一個好設計、或是暢銷的設計,就迅速出現鋪天蓋地的仿品。而目前的法律對于知識産權的保護極其欠缺、對于山寨制約乏力。這種大環境,對于原創設計無疑是非常大的沖擊。

中國從原有的“中國制造”,進展到今日“中國創造+制造”的成績和聲譽,是一個非常大的成長。國家的進步需要創新的力量為驅動。我們人人都有一份社會公責去為此做正向的推動。“原創設計”不是口号不是招攬生意的噱頭,真心希望淘寶作為一個萬衆參與的大平台,能夠在這方面起到正向價值的引領,支援真正的原創,阻止山寨的惡性循環。

對話劉旻 :從淘寶走到連卡佛,一個獨立設計師的島嶼雲煙

d:獨立設計師常遇到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鴻溝,怎樣平衡設計師的“自我導向”與消費大衆市場導向?

l:引用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好設計是創新的、好設計是實用的、好設計是美觀的、好設計是使産品易懂的、好設計是誠實的、好設計是長命的。”設計師之是以成為設計師,是因為他對于美和創造的敏銳感覺力,讓他能夠去引領。但引領的同時,知道設計也是為人、為生活服務的,是以大衆的需求和回報值得傾聽,才能成就“實用的”、“易懂的”、“長命的”好設計。反之,作為設計師,創意必須是主導,在傾聽的同時,必須清醒地保持創新和引領意識而非盲從。

編輯|陳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