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知多少

    對于網絡的認識,你有你的主見,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了解。

    對于圈外的人士來說,譬如說現在大多數網上沖浪的人,看電影、聽音樂、聊天、玩遊戲和網購,那就是他們認為的網絡。

    對于圈内的人士來說,網絡就像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承擔着各種各樣的運輸,保證貨物快速、安全、準确地運送到目的地。

    對于我這個剛入圈不算太久的人來說,我是這樣了解的:網絡不僅給資訊提供線路,還提供各種交通工具,并且針對不同的運輸而提供相适應的服務機制,進而保證我們的資料快速、安全、準确地送達目的地。比如說,我們平常再熟悉不過的3個電話:110、119和120,它們機構都有各自的交通工具(警車、消防車和救護車),這些交通工具運作在公共道路中的私有道路上(不是嗎?平常看到這些車你不退讓嗎?這也跟網絡世界中的×××技術一樣,運作在公共實體線路中的虛拟專用信道上。線路中的線路,這個有點特殊。),而且由于處理問題的不同,它們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服務體制。

    既然網絡包含了線路、交通工具和服務這三要素,那麼,它又是怎樣展現和實作的呢?

    沒有路,交通工具運作不了,更别談提供服務了。是以,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路”的問題。

    在網絡世界中,路也是靠人工鋪設的,隻不過它不是用砂石、水泥和瀝青等鋪設成的,而是采用光纖、同軸電纜和雙絞線等傳輸媒體鋪就的。而且,不像真的道路必須要有附着物才能鋪設那樣,網絡世界中,靠着電磁波(無線電、微波、紅外線、雷射和衛星通信等),也能在空中,甚至太空,走出一條路來。

    路,很多,我們有時會走錯方向。而到那時,我們往往求助于交警。路由器就是網絡世界中的交警,它會幫我們的資料選擇正确的“道路”。

    路上行走的人很多,很容易發生擁堵、沖突。是以,出現了人行道、非機動車輛占用、機動車輛占用等這樣一種優化道路使用情況的解決方案。交換機就是網絡世界中幫助資料優化“道路”,解決信道沖突的實施者。

    至于怎樣實作線路的鋪設,那涉及到綜合布線和路由交換的諸多問題,這裡我就不讨論了。有興趣的朋友可去看一下我發表的一篇文章《淺談網絡項目的整體建構》和其他的相關文章。

    路修好了,要有交通工具在上面運作,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那麼,在網絡世界中,交通工具都有哪些呢?在osi參考模型中,定義了七個功能層,每一層所負責傳輸的單元就是一種交通工具。例如,傳輸層的封包或段,網絡層的分組或資料包,資料鍊路層的資料幀,實體層的比特流等。

    與osi參考模型一樣,tcp/ip參考模型定義了四個功能層(有些說法是五個,把四層最底下的一層網絡接口層劃分為兩層:資料鍊路層和實體層),每一層所負責傳輸的單元也是一種交通工具。

    在所有的這些交通工具上,都運載着相應的貨物(資料資訊)。隻要遵循了一定的标準(一般我們都以tcp/ip為參考模型,osi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并且采用了相應的裝置和技術,你就可以擁有以上這些交通工具了(實作)。

    運作在道路上的交通工具都有各自的職責,亦即都提供着特定的服務。

    在osi參考模型中,七個功能層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實體層:相鄰節點之間原始比特流的傳輸;網絡層:資料從源端到目的端的傳輸;傳輸層:資料從源使用者程序到目的使用者程序的傳輸;表示層:資料的壓縮和解壓、加密和解密;……),互不幹擾但又有聯系。下層對上層提供服務,如果中間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将會幹擾到整個服務體系。比如說漂洋過海的ems快郵,飛機就提供着“空中”快運的服務;到了源郵局,處理分發各地的郵件,郵政車提供着“遠距離陸地”快運的服務;到了目的郵局,處理分發個人的郵件,這時,郵差的腳踏車派上用場了,它提供的是“近距離陸地”快運的服務。從中可以看出,郵遞的各層都提供獨立且不一樣的服務,而這些服務又有的一定的聯系,缺少哪個服務都會導緻郵件投遞的失敗。

    服務的搭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果你想往系統服務這方面發展,那你就不要看我寫的如何實作服務的搭建了。因為服務的類型太多了,實作服務的方法也不少,我不能也不可能在衆多的選擇當中為你作決定。但,請你記住,安全的服務必不可少。

    我們也可從下面這個比喻了解什麼是網絡。

    一幢剛建立起來的還未裝修過的大樓,我謂之為網絡世界中的路由交換網絡和綜合布線系統,它是未來要裝修的大樓的基礎和骨架,支撐起整個大樓。而鋪好了瓷磚,粉刷了牆體,拉好了電線,安裝好了水控和火警系統,布置好了桌椅、電話、列印機等辦公裝置,配備好了從業人員的大樓,我稱它作網絡世界中的系統服務部分,它為整個大樓提供了基本的服務設施,保證了大樓工作的正常運轉,實作了企事業機關的效益。

    你想讓一個陌生人出現在你們公司的内部會議上嗎?

    你想讓自己公司還未公布的計劃出現在競争對手的面前嗎?

    我想你肯定不會的。是以,我們要為大樓招雇保安,防止未經授權人員的進出。但是,保安不可能像孫悟空那樣生就一雙火眼金睛,能完全把住大門。一些絞盡腦筋的未授權的人可能會混進大樓,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自己雖然沒有火眼金睛,但我們可以借助别人的火眼金睛。這個“别人”,它被叫做監控系統。它能發現入侵和破壞行為,并通過警報告知保安人員,讓保安人員采取相适應的措施,阻止入侵和破壞行為。

    在網絡世界中,與保安相對應的是防火牆,與監控系統相對應的是ids(入侵檢測系統)。當然,由于公司安全性的高需求,上一套ips(入侵保護系統)也未嘗不可。它與ids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它能夠主動跟蹤入侵和攻擊行為,并能夠自己采取相應的動作來應對,進而彌補了因防火牆從收到警報到采取動作而産生的延遲,更有效地打擊了入侵行為。

    對于網絡,相信你也有一番見解,歡迎你也來說上幾句。

    自己的路有待自己的發掘和探索。我想,這不僅對于我,對于每一個人,這句話都很适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