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定谔的猹
日前,tvb公布了2022年的新劇片單,除了長壽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外,曾經廣受好評的《白色強人》以及《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兩部劇的續作也即将和觀衆見面。

相比于題材多樣的現代劇集,明年tvb僅有一部自制古裝劇《痞子殿下》将播出。
從演員陣容來看,周嘉洛、陳滢、朱敏瀚、jw王灏兒等幾位主演在内地的知名度都比較有限,缺乏市場号召力。雖然也有吳岱融等幾位老戲骨出演,但畢竟已經過氣而且戲份不多,很難對劇集有太多助力。光從演員陣容就可以看出這部明年tvb唯一的自制古裝劇免不了成為“炮灰”的命運。
除了演員陣容之外,該劇的服化道也遭到了不少觀衆的吐槽:光從劇照就可以看出又是一部tvb流水線式的小成本古裝劇。
而tvb這古裝劇制作水準,比起二三十年前可以說不進反退,尤其對于那些不熟悉這些年輕一代演員的内地觀衆來說,單看這劇照你要說是92年、02年的古裝劇他們估計也會信。
相比于如今的慘淡局面,tvb的古裝劇曾經也是輝煌一時:從金庸、古龍的武俠劇,到以《西遊記》《封神榜》為代表的神話劇,再到《金裝四大才子》、《洗冤錄》、《洛神》等以曆史人物為原型的戲說劇,都一度風靡了整個華人世界,甚至還開創了《皆大歡喜》這樣的古裝情景喜劇新模式。
雖然缺乏曆史底蘊的香港也拍不出《雍正王朝》《漢武大帝》這樣的曆史正劇,但tvb古裝劇勝在題材豐富、娛樂性和差異化夠強,是以長期能在内地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也引起不少内地古裝劇的效仿。
尤其是2000年後,tvb一些大制作的古裝劇也開始前往内地取景合拍,一度對剛起步的内地電視劇工業以及内地觀衆的審美造成了巨大影響,無論是開創穿越劇先河的《尋秦記》,還是掀起宮鬥劇熱潮的《金枝欲孽》等熱播劇,都衍生出了一堆跟風效仿的内地同類型題材劇集。
但近十幾年來,随着香港和内地影視娛樂産業的此消彼長,tvb在内地的影響力一落千丈,台前幕後演職人員也紛紛離巢北上。
在資金缺乏、人才青黃不接的大環境下,tvb每年隻能勉強維持現代劇、至多民國等年代劇的拍攝,古裝劇迅速減産。從2010年後,tvb每年自制的古裝劇多則兩三部,少則隻有一部,古裝劇對于今時今日的tvb來說基本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雖然近年來tvb也開始尋求和騰訊等财大氣粗的内地視訊平台合作,但顯然都把重心放在了現代劇的合作上。少數來内地取景、合作拍攝的《宮心計2深宮計》、《天命》等古裝劇均反響平平。
顯然不管是資金技術還是人才各方面,如今的tvb古裝劇相比内地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不如直接外購内地古裝劇播放來得更實在。而内地古裝劇也開始霸占了tvb的黃金時段,甚至開始挑戰和威脅tvb的自制劇。
2017年,新版《射雕英雄傳》在tvb的收視進入年度前三,從83tvb版《射雕》風靡内地,到17内地版《射雕》反攻香港市場,真正印證了什麼叫風水輪流轉。
而2018年,曾經師從tvb北上導演李國立的于正、更是用一部典型繼承tvb風格的《延禧攻略》成為第一部在香港拿下收視冠軍的内地劇集。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交接。
曾經,tvb繼承自邵氏、自産自銷、精準控制成本的大片場制度成為了其古裝劇出奇制勝的一大法寶。但随着内地古裝劇制作水準的提升,tvb古裝劇幾十年不變的古裝一條街、來來回回反複利用、區分不出年代的服裝道具,早就讓内地觀衆産生了審美疲勞,甚至已經成了粗制濫造的代名詞。
而在劇情上,随着内地網絡文學的發展,tvb古裝劇就是在題材和創新上也遠遠落在了後面。别說跟内地的那些大制作古裝劇比了,就是二三流的網劇也是tvb古裝劇所難以比拟的。
2010年後,相比于已經成為雞肋、多年沒有在内地出圈代表作品的港式古裝劇,目前tvb對于内地劇還存在優勢的可能就剩下了警匪、醫療、律政等職業劇了,近幾年也有《使徒行者》、《白色強人》等劇集在内地出圈。
但都說經濟水準決定文化影響力,不少網友也認為,考慮到香港緩慢的經濟增長速度,等到城市經濟發展和現代化水準徹底被北上廣深等内地城市追上的時候,tvb的時裝劇優勢或許也将失去,曾經輝煌一時的港劇可能終将成為曆史名詞了。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