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郭德綱主持過一檔節目叫《今夜有戲》。
有一次,節目組邀請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演員。
這位演員,戲路很窄,一輩子隻演了一個角色。
但這個角色,卻讓觀衆牢記一輩子。
這位演員是——“濟公”遊本昌。

在那一期節目中,平日裡習慣了插科打诨的郭德綱很少見地表現出特别的尊重。
他問了老爺子一個問題:
“我也很喜歡濟公,我也想演濟公,但您看我這麼胖,哪兒像濟公啊,您說我演得了濟公嗎?”
老爺子聽後哈哈大笑,他說:
“在我之前,30年代的中國電影就有了濟公了,叫尤光照,就是這麼胖……我要是教,就教一個跟我不同的濟公,就照你這麼演。”
老爺子最後總結了一句:"是以我說啊,菩薩是無相的。"
那一年,遊本昌已經78歲,但他的胸襟如此廣闊,盡顯光風霁月。
在節目下有網友留言:如果每一個老藝術家都能像老爺子一樣,那得解開多少因為偏見而引發的争執啊。
那一刻,很多人想到了這些年“口碑翻車”的老戲骨六小齡童。
易中天參加《開講啦》,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他:易老師,當年你通過《百家講壇》爆火之後,有什麼感覺?
易中天用調侃的語氣回答說:
本來沒什麼感覺,直到有一天我走在街上, 一個40多歲的中年婦女大喊一聲:你不是那個……那個易中天嘛!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多有名。 其實說自己沒反應是假的,死人才沒反應,但是在膨脹過後,你還得認清楚自己是誰。
這段話,用來提醒因為《西遊記》爆火的六小齡童老師最為合适。
2016年之前,他是衆人心目中的“老藝術家”,當年拍攝《西遊記》時的艱苦,他們塑造的經典角色,值得讓所有人敬重。
但在2016年之後,一切發生了轉折。
2016年,猴年春晚,央視沒有邀請六小齡童老師。
這個消息一出,全網沸騰。
網友的留言“一邊倒”地支援六老師:
“我們這輩子能有幾個猴年?這一次不參加,下一次美猴王就舞不動金箍棒了……” “一聲大聖,一生大聖”; “央視,請你給我們的童年一個說法”; “六小齡童不參加,堅決不看今年的春晚”……
議論紛紛,央視官微甚至為此關閉了評論功能。
不久後,有記者采訪六小齡童:“六老師,您對于沒能上猴年春晚有什麼看法?”
“如果春晚需要,我随時過去。”
這一句高風亮節的回複,一時間吸引了百萬粉絲。
或許就在這一年,演了一輩子“美猴王”的六小齡童發現了,自己真的像“齊天大聖”一樣,具備通天徹地的本領。
人如果過分誇大了自己的能力,那就特别容易“翻車”。
“當一個人的優點被放大10000倍之後,意味着他的缺點也會被放大10000倍。”
很久以後,六小齡童在采訪中說出了這句話,但在之前,他自己頭腦中湧現的,或許也隻是“被放大10000倍”的優點。
在網上,曾經流傳着一份“邏輯嚴謹”的“六學”:
《西遊記》原著是世界名著,是以86版《西遊記》是世界級影視劇。 《西遊記》主角是孫悟空,孫悟空是六老師扮演的, 是以六老師=孫悟空=《西遊記》; 同理,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世界級大文豪,六老師演過吳承恩, 是以六老師=吳承恩。 綜上,六小齡童就是“吳承恩本恩,《西遊記》本記”。
基于這樣強大的邏輯推理,六小齡童老師就成了後來的“西霸”——
在一次見面會上,六老師傲嬌地說:
“不管任何場合,少到千人多到萬人,我随便問在座的每一位,我這一版的《西遊記》一集沒看過的請舉手,沒有一個人舉手,什麼叫國際影星啊?”
那一刻,六老師往椅背上一仰,像極了他口中說的“國際巨星”。
在他的印象中,不容許有其他和自己表演不同的“孫悟空”出現,在很多場合,六老師會“炮轟”周星馳:
“橫扛着金箍棒,像什麼樣子”。
“橫扛棒子”的表演基本成了六老師采訪中的“必演曲目”,隻是因為在《大話西遊》中,周星馳飾演的孫悟空最後的鏡頭,就橫扛着金箍棒,落寞離去。
“都談起戀愛來:孫悟空叫白骨精‘晶晶’,白骨精叫孫悟空‘空空’,人妖不分,是非颠倒。”
說起這個,六老師怒不可遏,他認為這樣的孫悟空就是“侮辱國粹”,他甚至表示:周星馳和《大話西遊》的編劇應該向全國人民道歉。
可是,大家後來翻看《西遊記》原著,裡面分明寫着:“好大聖,橫扛了棒子”。
作為“最佳美猴王”的六老師到底有沒有讀過《西遊記》原著呢?
有一次在節目中,有觀衆向六老師提出了四個問題:
孫悟空為什麼不背着唐僧飛去西天拿真經?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為何不變小鑽出來? 玉帝和王母娘娘的關系? 猴子火眼金睛為何沒有識破牛魔王變得八戒?
這四個問題,在原著中都有提及,但六老師一個也回答不出來,好在他機智地“顧左右而言他”,甚至科普了一番“千裡眼就是望遠鏡,順風耳就是現在的電話”。
除了“角色霸淩”,不讀《原著》,讓六老師“人設崩塌”的,還有他的言行不一:
他曾在節目中,信誓旦旦稱自己從沒用過替身,但不久有網友找出他甚至通過某些手段“要求”過替身演員許雷霆;
他在節目中努力塑造自己是和藹可親的老藝人形象,但線上下的簽名售書中,卻被網友拍到他的不耐煩和“簽完就扔”……
他一面說着反對“惡搞西遊”,但另一方面,他自己又參與很多惡搞的電視劇,甚至以“孫悟空”的形象接了有名的“金猴皮鞋”、西遊手遊等代言。
在對六老師的指責中,最讓人難過的,或許就是他和楊潔導演的“決裂”。
曾經有網友寫過一個“真假六老師”的故事:
據說,86版《西遊記》在拍攝中,六老師又一次掉進一個危險的山洞,在大家把他救出後,劇組的人慢慢就發現劉老師變了: 曾經對楊潔導演尊重與敬畏的六老師變得不敬了,他的言談舉止都和以前判若兩人,雖然他的相貌還是和原來一樣。 大家有沒有想過,或許現在的六老師已經不是六老師,真的六老師已經不在了,現在的六老師其實是“六耳猕小齡童”,真名章猕猴。
這個段子讓很多人拍手稱贊,或許因為它能緩解我們對後來的六老師的失望。
據說在拍攝《西遊記》之前,楊潔導演就對“師徒四人”說過:
如果片子拍壞了,挨罵的是我,我浪費了國家的錢,但如果片子成功了,迎接掌聲的都是你們。
但一定不要忘了,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
楊潔導演說得殷切,但最終,六老師還是忘記了“大家一起努力”這件事。
當年,因為“師徒四人”私自出去商演的事被楊潔導演批評,于是有人撺掇:以後商業演出如果楊潔導演去,我們就不去。
這個撺掇的人,大家猜到是誰了。
是以楊潔導演在後來的節目中,甚至說出自己“10年不看《西遊記》”“甚至希望《西遊記》不火”這樣的話。
後來,楊潔導演去世,六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深切哀悼”,他說沒有楊導演就沒有他這個“美猴王”,但随後,畫風一變,變成了“文體兩開花”。
這也成了網友至今津津樂道的話題。
據說,當年負責編劇《西遊記後傳》的淩雁秋後來想重拍這部被稱為“鬼畜之祖”的電視劇。
但因為各種因素,以及六老師不同意“惡搞”孫悟空。最後,淩雁秋講故事改編了一下,變成了《石敢當之雄峙天東》,在這部劇中,飾演玉皇大帝的,就是六小齡童。
這一部,充滿了諷刺和揶揄,曾經“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最終,終于變成了他最讨厭的玉皇大帝。
或許,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慢慢變成了自己最讨厭的樣子。
這時候,我們能記住的,或許就是那一句——
我們如此努力,并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六小齡童##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