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源于《淮南子.原道訓》之“纮宇宙而章三光。四方上下為宇,古往今來為宙,以喻天地”,這是至今最早的完整的宇宙生成論。
宇宙整體由物質宇宙和精神宇宙(心宇宙)構成:本原(元)→混沌(無極)→陰陽(太極)→陰陽合而生萬物→生命物與無生命物→生物中有動物、植物、微生物→動物中有進階動物與低級動物→進階動人有意識、心理、思想、靈魂、精神→創造公德心、再創造物質文化→太極生焉、一生焉、自然生焉、道生焉……→用“道”作為無形工具概括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承載公德心與物質文明→故生“宇宙道”(道)、天道、道地、人道”,“心道、精神道、靈魂道”→再生“心宇宙、精神宇宙、物質宇宙”。
物質宇宙者,客觀宇宙、實體宇宙也。物質、客觀、實體宇宙者,人類意識、心理、思想、靈魂、精神活動過程以外的所有一切存在物,以及意識、心理、思想、靈魂、精神活動成果即思想、精神載體之文字以外的一切物;人類肉體也屬于物質宇宙之一部分,這些客觀存在的所有有形的、摸得着、看得到的東西。
物質宇宙狀态: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無限永恒。
精神宇宙者,心宇宙、主觀宇宙、虛拟宇宙也。
精神宇宙狀态: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無限永恒。
心宇宙源于陸九淵之“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心宇宙再源于王陽明“心學”之“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由此觀之,宇宙由心生,心生宇宙,心中有宇宙,宇宙在心中。
精神宇宙(心宇宙):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預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即“心學”的世紀。曾國藩評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蔣介石退守台灣後将草山改名為“王陽明山”。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挂腰牌“一生伏首拜陽明”。世稱王陽明為500年來一聖人。王陽明龍場悟道:道在心中,道由心造。故宇宙亦由心造焉,此“心學”、“心宇宙”之偉大。
元宇宙概念:網際網路資料顯示源于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源于英國作家史蒂文森科幻小說之《雪崩》。
元宇宙特征:指向虛拟世界(虛拟宇宙);建構虛拟世界(虛拟宇宙);開發、開拓、利用虛拟世界(虛拟宇宙)。
虛拟世界(虛拟宇宙)三要素:①芯_人心生宇宙,人心造虛拟宇宙;芯者,晶片或機械芯,類似于人心功能,由芯控制虛拟宇宙。②互聯_萬物互聯、互通、互動。③虛拟_将有形之物質世界(物質宇宙)轉化成無形世界(無形宇宙)。
元者,始也,天地萬物本原也。元之用修飾、限定宇宙也,并無超出原始“宇宙”範圍的其它實質意義。故“元宇宙”即“宇宙”
關聯概念之混沌、宇宙、自然界、太極、道、虛拟宇宙、平行宇宙……:①平行宇宙者,兩個相類似的宇宙也,并無與宇宙相并列之其它宇宙,實指精神宇宙與物質宇宙也。相類似而非相同的理由是,從有形與無形兩種形态看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限永恒,範圍無法界定,此精神宇宙與物質宇宙之相同處;不同者,物質宇宙有重量,精神宇宙無重量。②混沌、宇宙、自然界者,物質宇宙(物質世界);太極、道、虛拟宇宙者,精神宇宙(精神世界);平行宇宙者,精神宇宙與物質宇宙,或物質宇宙與精神宇宙平行而立。
綜上所述。物質宇宙狀态與精神宇宙狀态等同: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限永恒;物質宇宙與精神宇宙平行而立,是為平行宇宙也。
伏羲畫陰陽開天地,道成焉,道立焉,然後陰陽生焉……。太極之陰陽對立統一、陰陽平衡理論告訴我們認識宇宙的方法:道者,一也,一分為二者,陰陽也;合二為一,為道,為宇宙也;分則陰陽,合則太極,太極者宇宙也;宇宙、宇宙乃物均由陰、陽兩部分組成。
“元宇宙”概念、理論之形成。說明今之國人在基礎理論建構無話語權,跟着西方人嚷嚷,且理直氣壯,招遙過市,舔不知恥-二口糧。
二口糧者,對别人嚼過的東西極樂無窮也,樂此不疲也。“元宇宙”即“宇宙”也,宇宙理論成型于漢朝甚至更早,把祖先留下的遺産、文明成果算到西方人頭上,拷問其原因,皆由“漢奸文化、幹爹文化、軟骨頭文化”作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