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來了,第一集的資訊其實挺多的,但是我在第一集的講解隻是撿了部分重點,因為昨晚看到十一點多才開始寫的,寫到兩點多定時早上發的。
美劇《基地》第一季第一集,經費在李佩斯的酥胸裡流淌...
今天才八點多,是以這一篇可以補充幾個細節。
片頭一直圍繞一個奇怪的多邊立體模型,也是謝頓手裡的一個被他叫做元光體(prime radiant)的東西。我試圖尋找有什麼數學含義,但是明顯我的數學造詣太低完全沒看出來。

我認為編劇就是想表示,整部劇圍繞一個很厲害的數學模型——心理史學。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交代一下心理史學到底是什麼。心理史學是阿西莫夫自己虛構的一種學說,揉合了曆史學、社會學、心理學及統計學,用于統計和預測巨大人口的未來活動,在基地系列中被用于預測銀河帝國的命運和人類的未來,但是無法預測個人。
阿西莫夫借鑒了電子雲的理論:在電子雲中,單個電子的運動無法描述,但是大量電子的運動是可以很精确描述的。銀河帝國人口以百兆計,達到了統計學的數量級。但是有兩個前提:
不能有大量研究對象知道本身是心理史學的分析樣本,需要保證研究對象的随機性和自發性。否則變量會不斷增大。
在[基地與地球]一書中又出現了一個假定前提:研究對象必須為人類[智人],否則心理史學可視為無效。因為出現了一個突變種,使心理史學一度徹底失效。
好,回到美劇裡。
首先是蓋爾多尼克,就預告和目前兩集的走勢來看,這個小姑娘應該是這一季的主角。原著中的蓋爾多尼克的家鄉是有數學家的,并不是劇裡這麼落後,而他本人就是數學系的高材生。
有一個有趣的地方,他有一組看上去很深奧的手勢揭開這個元光體,後來他問蓋爾,你用了幾次激活元光體?蓋爾說兩次。
謝頓一副——哇天才好厲害的樣子。事實上這個手勢就是假模假式的比劃比劃,到底厲害在哪裡我是沒看出來。
就這?我覺得我也行,給我試試吧。
此時的謝頓在各個地方召集優秀的數學家加入心理史學研究團隊,他如此大張旗鼓其實是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
如果劇中的克裡昂一世克隆體們可以達到意識上載的話,那麼在大約50年前,謝頓與真正的克裡昂一世真身是非常熟悉的。是以謝頓在與現任克隆皇帝說話的時候,如此理直氣壯。
不過皇帝也說了,他們的克裡昂克隆政策已經沿用了四個世紀了,那就不可能是與原著裡一樣——謝頓曾擔任克裡昂一世的首相。
上一季結尾,謝頓帶領千八百人坐星際飛船從銀河中心的川陀,飛往五光年外的端點星。好,我看了一下銀河系的直徑大概是十萬光年,是以五萬光年真的已經在邊邊上了,原著有一個位置圖可以感受一下。
這個地方氣候極端,金屬和礦物稀缺,是一個從未被開發過的蠻荒地區。
第二集開始,故事分為兩條線,第一條線在飛船上圍繞蓋爾和謝頓,第二條線在川陀,圍繞大帝。
故事一開始,帝國王後(我認為是王後),帶領部隊找到了第一集裡給恐怖襲擊者制造晶片炸彈的科學家。但是已經追查了上千名嫌疑人都一無所獲,大帝說,實在不行就給謝頓那夥人叩頭上。王後不建議這樣做。
星橋爆炸以後,還有十二萬七千具屍體在圍繞川陀的軌道繞行,但是王後認為,後續的救援和重建工作要優先進行。這個王後一直在護着謝頓那些人,雖然不是很刻意,但可以透出點點蛛絲馬迹。
另一邊的巨大星艦上,蓋爾在背着質數遊泳。蓋爾有個癖好,喜歡背質數,都過了一萬多年了,質數還是這麼流行。
而瑞馳跟蓋爾也早就勾搭上了,到處幹一些羞羞的事情。距離端點星着陸還有54個月,他們也在利用模拟器進行各種危險環境模拟,鍛煉實戰能力和應急反應力。
而在蓋爾和謝頓的聊天中我們得知,根據模型預測,這一千多個人着陸端點星後的幾年,生存情況都不會太樂觀。不過他們的種子庫裡還存放着大量的胚胎。
然後,蓋爾查出來懷孕了。
原著裡瑞馳是謝頓收養的兒子,也就是說,懷的是謝頓的孫子或者孫女,然後她取出了受精卵,應該是在體外孕育。
看得出來,船艦上已經有很多人對謝頓不滿了,他們認為這個移民計劃不會成功,至少船上這些人不會活下來多少,也許他們隻是為那些胚胎鋪路的敢死隊。
這跟《星際穿越》裡的plana和planb差不多。
plan a 是拯救地球人,解開重力等式。其實已經被女主爸爸解開了,但是要達到這個等式條件就需要黑洞裡面的data,想要得到黑洞data就需要正好從什麼背面看到什麼奇點(singular point)。
是以布蘭德教授一開始就打算放棄地球人,去别的星球用受精卵建殖民地的。
可能,謝頓的流放計劃,也是用了這個設定。可能啊,我猜。
在星艦的會議上,蓋爾對其他議員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到了端點星,我們首先應該确定的是沿用什麼規則,比如10進制?12進制?還是27進制?當我們開始儲存文明的時候,同時還要決定什麼将被遺忘。如果連計數方式都無法達成一緻,那其他的事情如何決定?
而另一邊的老謝頓呢,他的數學模型好像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顯然他遇到了一些解不開的困難。
而這裡也在簡單對話中交代了一下謝頓與瑞馳的過去,瑞馳的父母都去世了,六歲的時候謝頓在稀有書圖書室裡遇到了瑞馳,當時他正要偷書去給工作裡受傷的父親換藥。此後謝頓收養了瑞馳,而瑞馳的父親開始酗酒,看得出來瑞馳不喜歡談論這些。
另一邊的川陀上,這一段簡直驚掉了我的下巴,王後是個機器人。說來也奇怪,既然皇帝是克隆人,那自然不需要女人來傳宗接代,但是皇帝身邊一直有一個女人。
如果這個人是機器人呢,那一切就說得通了。
在小說裡,銀河紀元開始之後,隻出現過兩個人形機器人。一個是克裡昂一世的第一任首相——機·丹尼爾·奧利瓦,也叫丹莫刺爾;另一個就是謝頓的老婆铎絲。
在這裡我認為電視劇把第一部《基地》和第四部《基地前傳》的重要任務都結合在了一起,是以,本應該在第四部的前傳裡才出現的瑞馳,也電視劇裡也出現了。
而這個女人,應該就是克裡昂的首相——丹莫刺爾,亦或者,她也同時扮演王後的角色。因為她也在照看孩子。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點,這女的一定是友軍。
恐怖襲擊的事情總要有人負責,于是克裡昂決定處死來訪者的親信們,然後向安納克裡昂和狄斯比斯兩個星球發起進攻。
兩位代表不死,不止要親眼見證同胞被處死,還要親眼看着自己星球被毀滅的投影直播。皇帝把他們放了,讓他們回自己星球的斷壁殘垣去目睹災難。我認為這正是為将來的叛亂留下了禍根。
使者們都被一一處決,兩顆活生生的星球也逐漸陷入死寂。帝國的武力值在目前看來還是全盛時期。這一段的特效很壯觀,建議看原片。
回到星艦上,蓋爾又在數着質數遊泳,突然诶?數錯了!?
這裡是我上一集說到的,懷疑蓋爾有心靈感應的第二處線索。
蓋爾趕緊跑出去找瑞馳,他發現瑞馳捅死了謝頓。謝頓倒在血泊裡,生命體征消失。
然後,她被瑞馳安排進逃生倉發射了出去,飛入了太空。本集結束。
看到這裡我有一點懵啊,小說裡謝頓應該是在81歲的時候自然死亡的。還舉辦了轟轟烈烈的葬禮。
我看了很多影評,很多原著粉十分不滿,尤其是政治正确的問題。我認為原著黨還是要稍微寬容一點。
第一是因為原著真的太長了,确實不好拍,如果按照原著的節奏,路人是無法入坑的,編劇必須增加沖突加快節奏。如果一部劇拍出來隻給粉絲看,那閱聽人實在是太小了。
第二是我看了一下各大平台上面的熱度,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優秀的科幻作品改編熱度最低的劇,沒有之一。是以我覺得不要罵了,還是誇一誇吧,讓更多人了解這部劇,再追原著也可以。
另外這部劇看來是進行了巨大的改編,并且會把節奏加速得多,塞弗哈定、侯伯馬洛和騾都會在這一季出現,是以不要急,後面可能會很精彩。
最後,不論謝頓是否死在第二集,他都将是神一樣的存在,引導後世的所有人。
“在我的面前,我的四周,我見到的都是人類的未來。三萬年潛在的混亂局面,壓縮成短短一個千年…那一片,一天天越來越明亮的,就是端點星方程式。而那裡,扭曲得無法複原的,則是川陀的圖像。但我能夠看見……是的,柔和的光芒,一道穩定的希望之光…群星的盡頭!”——哈裡·謝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