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作者:莫南為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種名:鵝掌楸

學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别名:馬褂木、雙飄樹

科:木蘭科 屬:鵝掌楸屬

産地分布:産于陝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雲南,南至南嶺山地,主要有陝西(鎮巴)、安徽( 歙縣、 休甯、舒城、 嶽西、 潛山、 霍山)、浙江(龍泉、遂昌、松陽)、江西(廬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縣、巴東、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甯)、廣西(融水、臨桂、龍勝、興安、資源、灌陽、華江)、四川(萬源、萬縣、秀山、南川、叙永、古蔺、錫連)、貴州(綏陽、息峰、黎平)、雲南( 彜良、大關、富甯、金平、麻栗坡),台灣有栽培。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馬褂狀,長4-12(18)厘米,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先端具2淺裂,下面蒼白色,葉柄長4-8(-16)厘米。

花杯狀,花被片9,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向外彎垂,内兩輪6片、直立,花瓣狀、倒卵形,長3-4厘米,綠色,具黃色縱條紋,花藥長10-16毫米,花絲長5-6毫米,花期時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黃綠色。

聚合果長7-9厘米,具翅的小堅果長約6毫米,頂端鈍或鈍尖,具種子1-2顆。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喜光及溫和濕潤氣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深厚肥沃、适濕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幹旱土地上生長不良,也忌低濕水澇。通常生于海拔900-1 0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緣,呈星散分布,也有組成小片純林。

園林用途:鵝掌楸樹形羰正雄偉,葉形奇特石雅,花大而美麗,為世界珍貴樹種之一,17世紀從北美引中到英國,其黃色花朵形似杯狀的郁金香,故歐洲人稱之為“郁金香樹”,是城市中極佳的行道樹、庭蔭樹種,無論叢植、列植或片植于草坪、公園入口處,均有獨特的景觀效果,對有害氣體的抵抗性較強,也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

繁殖方法:鵝掌楸用種子繁殖,必須用人工輔助授粉。秋季采種精選後在濕沙中層積過冬,于次年春季播種育苗。第三年苗高1米以上時間即可出圃定植。移植物時應保護根部。栽培土質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的土壤。

栽培技術:

母樹選擇

北美鵝掌楸母樹宜選擇生長健壯的15~30年生的林木。鵝掌楸種子10月份成熟,當果實呈褐色時即應采收。果枝剪下後放在室内陰幹約7~10天,然後放在日光下攤曬2~3天,待具翅小堅果自行分離,去除雜質,裝入布袋幹藏。

育苗方式

鵝掌楸的育苗的地方,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秋末冬初深翻,翌春施基肥整平土壤,并且挖好排水溝,修築高床,苗床方向為東西向。育苗有播種和扡插兩種方式。播種育苗采用條播,條距20~25cm,每667m2播種量10~15kg。3月上旬播種,播後覆寫細土并覆以稻草。一般經20~30天出苗,之後揭草,注意及時中耕除草,适度遮蔭,适時灌水施肥。1年生苗高可達40cm。

鵝掌楸(5)種子育苗

選擇20~30年生的健壯、成群狀分布的母樹,10月聚合果呈褐色時采收,不采單株、孤立木的種子。采回的種子放在室内陰涼、通風處,攤放1周左右,再放在戶外攤曬2~3d,待翅狀小堅果自動分離後進行淨種處理,可布袋幹藏或沙藏。育苗圃地選取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友善的砂質壤土,不宜選擇蔬菜、瓜類用地。為促進早期苗木生長、發育,必須細緻整地和施肥。播種前1個月,深翻圃地,施腐熟廄肥和餅肥3~3.75t/hm2,并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0.2%溶液消毒土壤。土地整平後,按寬100~120cm,高25cm,步道寬30cm做好苗床。播種前30~40d,對種子進行催芽,催芽後播種,發芽率高,出苗整齊。

将種子用一定濕度的中沙(手捏成團,松開即散)分層混藏,底面鋪1層35~40cm濕沙,上面加蓋麻袋、草簾等覆寫物,有利于透氣和減少水分蒸發,隔10~15d适量灑水和翻動1次,保持濕度。一般在雨水至驚蟄期間播種比較好。采用條播,條距25~30cm,播種溝深2~3cm,可将沙與種子拌勻,然後均勻地撒播在播種溝裡,播種量150~225kg/hm2。播種後,覆寫焦泥灰或黃心土,蓋土厚1.5~2cm,以看不見種子為易,然後用稻草或其他草類覆寫。當幼苗開始出土時,要分2~3次将草揭完,揭草通常選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揭草後,注意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雨後用波爾多液或0.5%高錳酸鉀噴灑,酌施追肥,以葉面追肥為主,少量多次。為提高苗木産量和品質,應在4月底5月初的陰天或小雨天進行間苗、補苗,使苗木分布均勻,定植密度為10~15株/m2。

扡插育苗

選擇插條要考慮位置效應和采穗母樹條件,可采用硬枝扡插和嫩枝扡插。

北美鵝掌楸(5)硬枝扡插。選擇1年生健壯0.5cm粗以上的穗條,剪成長15~20cm插條,下口斜剪,每段應具有2~3個芽,插入土中2/3,扡插前用50mg/lⅡ号abt生根粉加500mg/l多菌靈浸扡插枝條基部30min左右。插條應随采随插,插好後要有遮蔭設施,勤噴水,成活率可達75%左右。

嫩枝扡插。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嫩枝,可保留1~2個葉片或半葉,6~9月采用全光噴霧法扡插,扡插基質采用珍珠岩或比較适中的幹淨河沙,要保持葉面濕潤,成活率一般在50%~60%。扡插後50d,對插條進行根外施肥,以提高成活率和促進插條生長。

一般3月上中旬進行栽植。應選在比較背陰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庭園綠化和行道樹栽培應選擇土壤深厚、肥沃、濕潤的地段。栽植地在秋末冬初進行全面清理,定點挖穴,穴徑60~80cm,深50~60cm,翌年3月上中旬施肥回土後栽植,用苗一般為2年生,起苗後注意防止苗木水分散失,保護根系,盡量随起苗随栽植,株行距以2×2m~2×3m為宜。

病蟲防治

鵝掌楸馬褂木病蟲害很多,馬褂木的主要病蟲有炭疽病、白絹病。

炭疽病危害馬褂木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病斑多在主側脈兩側,初為褐色小斑,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黑褐色其外部色較淺,邊緣為深褐色,病斑周圍常有褐綠色暈圈,後期病斑上出現黑色小粒點。病原為gloeosporiumsp,屬半知菌腔孢綱黑盤孢目黑盤孢科盤圓孢屬。分生孢子盤無剛毛,分生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單胞,内含1-2個油球。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盤在病殘株及落葉上越冬。分生孢子随風雨、氣流傳播,從寄主的傷口或氣孔侵入,在梅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發病嚴重。

藥防:發病期噴施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10-18天1次,連續2-3次。 白絹病病症狀為:先是受害苗木的根部皮層腐爛,而後地上部份萎蔫死亡。發病期為6--9月,7--8月為發病旺季,高溫高濕、土壤沙性、酸性土及連作易引起發病。防治措施:苗木患病以預防為主,藥物隻能起控制作用。

1、在發病期,用5%石灰水或1%硫酸銅澆苗根,也可用每畝100斤石灰撒于圃地上。

2、增施有機肥:提高苗木生長,增強抗性,增加微生物。

3、進行輪作:有可能的話,苗木和禾大學作物進行輪作,時間4-5年以上。

保護現狀:鵝掌楸屢遭濫伐,在其主要分布區已漸稀少。鵝掌楸是異花受粉種類。但有孤生殖現象,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時即已成熟,開花時,柱頭已枯黃,失去授粉能力,在未授精的情況下,雌蕊雖能繼續發育,但種子生命弱,故發芽率低,是瀕危樹種之一。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花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葉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枝幹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果實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種子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鵝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手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