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蟲,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自然的寵兒卻也可以玩出不一樣的天地。
雲和縣崇頭鎮黃家畲村,與“雲和梯田”景區毗鄰,海拔近千米。剛下過雨,車在盤山公路上行駛,如在雲霧中穿行。
1980年出生的劉海東比黃賽年長12歲,是蟲友,更是生意合夥人,在離溫州數百公裡外的黃家畲村,利用自家的閑置農房建起了蟲社。目前,他們在周圍的深山中已找到17個品種的甲蟲。
“有成蟲,有幼蟲,還有蛹。”黃賽打開了一隻盒子,拿了一隻碩大的長戟大兜蟲放在手背上。“這隻是拉克達爾花金龜,這個是魯尼佛深山鍬形蟲,那個是波利菲夢斯花金龜……”他如數家珍般地告訴記者不同蟲子的種類與習性,而且因為這海拔千米的小山村生态環境特别好,甲蟲們長得特别好。現在蟲社擁有138個品種的甲蟲,活體數量超過10000隻。
“據我和海東所知,國内沒有甲蟲養殖館在種類和數量上超過我們的。”黃賽自信地介紹道。
别看現在蟲社小有規模,但在規模養殖的道路上他們也是曆盡坎坷。“從2014年7月室内養殖開始到今年年初,因為研發食物的失敗,死了的成蟲至少有3000隻,光是鬼豔鍬形蟲因為沒摸透其習性,就死了360多隻。”
合适的食物是飼養的核心,如果不具備調制食物的技術而依靠國外進口,那在資金上根本無法滿足規模養殖。
幼蟲主要食用發酵木屑和菌瓶。黃賽告訴記者,甲蟲飼育對生态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它們攝取木屑和瓊脂,同時它們産下的卵和幼蟲都生活在肥沃的腐殖土或者朽木裡,不會給食物鍊造成多餘的負擔。
而人工飼養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甲蟲在中國受保護的品種非常少,僅陽彩長臂金龜等幾種,餘下幾百種皆可供愛好者飼育把玩。
“為了養甲蟲,我高二都沒念完,我确定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黃賽說得很鎮定,也很誠懇。
高二退學前,黃賽家裡已有近40個品種的甲蟲。從溫州帶着“甲蟲夢”來到雲和,黃賽說慶幸做了這個選擇,在這裡每天呼吸的空氣和喝的水都是甜的,甲蟲們也散發着光澤。他們把蟲社的圖檔發上網後,這裡的好環境還吸引了不少蟲友從外地趕來。
“我們還在成長期,3年後想擴大養殖規模,利用雲和梯田良好的生态環境和知名度,走旅遊+科普觀賞的路線,打造甲蟲館,品種達到500種。”劉海東說。
全世界觀賞性甲蟲共有2400餘種,500種的養殖規模意味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甲蟲品種,都可以在雲和這個深山蟲社中找到。
有舍必有得。雖然黃賽沒有讀完高中,但是他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釋出,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内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衆号(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