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鲨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海中霸主”,在影視領域裡面,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以鲨魚為主角的作品,其中無不意外都樹立了一個兇狠恐怖的形象。的确鲨魚是大海裡面的掠食者,相當于老虎在陸地上的位置,去海裡面遊泳或者沖浪的人,除了害怕巨浪等自然之力外,最怕的事情莫過于遇上鲨魚了,一旦被鲨魚群纏上的話,那就真的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了。

大白鲨
大家都知道鲨魚,但是實際上鲨魚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起碼不是單指某一具體物種,而是指一類中大型海洋魚類,一共有8目25科大概470種,包括已經滅絕的4種,其中我國海域裡面大概生活了130種左右的鲨魚。
不過人類對海洋生物知之甚少,就目前的研究來說,還不敢完全确定鲨魚的種類就是這麼多,不排除仍存在人們還未發現的種群,也不排除有些種類可能滅絕了。
六鰓鲨目,有6-7個鰓孔,1個背鳍,有臀鳍,無硬棘;
鼠鲨目,有10個鰓孔,2個背鳍,有臀鳍,無硬棘;
虎鲨目,有5個鰓孔,2個背鳍,有臀鳍,有硬棘;
真鲨目,有5個鰓孔,2個背鳍,有臀鳍,無硬棘;
角鲨目,有5個鰓孔,2個背鳍,無臀鳍,有硬棘;
鋸鲨目,有5-6個鰓孔,2個背鳍,無臀鳍,無硬棘;
扁鲨目,有5個鰓孔,2個背鳍,無臀鳍,無硬棘;
須鲨目,有10個鰓孔,2個背鳍,有臀鳍,無硬棘。
鲸鲨
總的來說,大多數鲨魚的體型呈現長紡錘形,頭部兩側有腮裂,皮膚堅硬,呈現暗灰色,80%的鲨魚品種體長都在160厘米以下,最大的鲨魚是鲸鲨,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鲸類動物,成年鲸鲨平均體重為9噸,體長為9.8米,其中上限值目前人們還不是很确定,其中據報道有超過18米的鲸鲨樣本。
全世界會攻擊人類的鲨魚大概是20多種,其中襲擊人類最多的是大白鲨、遠洋白鳍鲨、虎鲨以及牛鲨,是以并非所有的鲨魚都是緻命的。
扁鲨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鲨魚都是吃肉的,有些鲨魚攻擊方式是主動的,它們主動尋找獵物,發現獵物的時候以極快的速度沖擊過去,然後用鋒利的牙齒咬住獵物身上的肉,接着大力扭動身體,将肉撕咬下來,整個進食過程十分兇殘。也一些海底栖息的鲨魚是采用伏擊的方式,比如扁鲨,它們依靠僞裝等待獵物到來,然後将獵物吸入口中。而有些底栖鲨魚隻吃甲殼類動物,它們的牙齒進化成扁平狀,能夠将甲殼類動物的外殼磨碎。
電影《大白鲨》宣傳照
每當有人類被鲨魚襲擊的新聞報道出來,都會在全世界引起關注,加上這些年許多影視作品的宣傳,讓人們對這種海洋生物不寒而栗,很多普通人到海邊玩水的時候甚至都會考慮購買驅鲨劑,但是實際上大可不必這樣,《大白鲨》的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後來都試圖改變電影在人們心中塑造出來的這種兇殘形象。
另外,絕大多數天天在海裡呆着的人,都沒有被鲨魚咬過,而且鲨魚也很少會跑到人類活動的淺灘上來,不過這個事情不是絕對的。
對鲨魚食性的研究,專家得出結論說鲨魚其實并不喜歡以人類為食,它們也不會主動獵食掉入海裡的人們,隻不過鲨魚很有可能将人們當成是入侵者,進而發起攻擊,因為在鲨魚的眼裡,它們很不習慣看到突然有人闖入進來,這會令鲨魚受驚,進而發起攻擊。
另外,鲨魚吃人很有可能是誤食,比如當一個人置身于一些小魚群中,鲨魚在捕食的時候就可能咬到人類。
很久之前聽過一個笑話,說鲨魚并不吃人,隻不過出于好奇會上去咬一口,發現不是食物,然後走了,接着下一頭鲨魚又好奇要一口,發現不是食物又走了,如此循環下去,人就被鲨魚吃光了,雖然這是一個玩笑話,但是現在聽來似乎與誤食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鲨魚攻擊人類或者其他動物的意圖是讓人捉摸不透的,至少目前是如此,并不是簡單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
鲨魚在全世界的海洋裡面都有分布,而且還挺廣泛的,那麼是不是每個海域的鲨魚對于人類的攻擊行為是不是都差不多的呢?顯然不是,根據全世界記錄的鲨魚襲擊人類檔案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來,大西洋上發生的次數要比其他地方多得多,比如在2018,在美國境内,大西洋上發生了27起鲨魚襲擊人類事件,而太平洋上隻發生了4起,兩者相差太懸殊。
黑鳍鲨
造成這種現象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西洋的洋流把溫暖的海水拍向了岸邊,這樣就引來了更多的其他小型魚類,小型魚類多了起來,勢必會招來更多的黑鳍鲨等捕食性魚類。
另外,溫暖的海水也吸引着更多的人類到海中嬉戲,同時增加了人們在海中逗留的時長,一方面是鲨魚增多,另一方面是人類增多、在海中逗留時間久,那麼鲨魚襲擊人類的機率勢必會增加。
虎鲨
另外,還跟鲨魚的種類有關,比如在大西洋上面,襲擊人類的鲨魚普遍偏小,而太平洋的咬人鲨魚裡面,則更多的是大白鲨、虎鲨、牛鲨等大型鲨魚,同樣是在人類活動的淺灘上面,小型鲨更容易潛入,大型鲨除了容易擱淺之外,也更容易被人們發現,進而大大降低了被鲨魚襲擊的機率。是以如果單單是從襲擊人類的次數來看的話,大西洋的鲨魚更頻繁的攻擊人類。
如果單純從過去長時期來看,鲨魚襲擊人類的事件是呈現增長趨勢的,但如果是從近年來的資料看,則是減少的,比如2015年鲨魚襲擊人類事件有98起,而在2018年一整年的時間裡面,則隻有66起,已經少很多了,這裡面或許是一些新聞報道起到了震懾的作用,讓人們對這種生物更加恐懼,是以在海洋活動的時候會格外小心。
據全球鲨魚襲擊檔案記錄,從16世紀起到現在,共有6200起鲨魚襲擊人類事件,不過這個資料不盡準确,因為在過去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有些比較小型的襲擊事件很有可能沒有報道出來。
去年也就是2018年,全球一共發生了130起鲨魚襲擊人類的事件,其中有66起是鲨魚無端襲擊人類,34起是由于一些因素引發的鲨魚攻擊,另外一些則是多種多樣的原因,比如潛水員試圖觸摸鲨魚、投喂鲨魚時被攻擊等等。在這130起事件中,有5起是緻命的。
從66起無端攻擊人類的資料來看,已經低于往年的水準了,自2013-2017年間,平均每年有84起鲨魚無端攻擊人類的事件。
在全球鲨魚無端襲擊人類事件中,發生最多的地方是美國,占全球總數的48%,其次是澳洲,占33%,其中美國最多的地區則是佛羅裡達州,2018年全年一共發生了16起,占美國總數的50%,占世界總數的24%,不過從去年佛羅裡達州全年16起的資料來看,已經遠遠低于過去5年每年平均30起的量值了,以下是具體資料:
2018年全世界一共發生了66起鲨魚無端襲擊人類事件;
美國全年發生了32起,其中1起緻人死亡;
澳洲全年發生了20起,其中1起緻人死亡;
巴西全年發生了3起,其中1起緻人死亡;
埃及全年發生了3起,其中1起緻人死亡;
南非共和國全年發生了2起,無人員死亡;
巴哈馬群島、哥斯達黎加、加拉帕戈斯群島、新喀裡多尼亞、紐西蘭、泰國各發生了1起,無人員死亡。
雖然被鲨魚襲擊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因為害怕就不敢下水,這就有點因噎廢食的感覺。另外,與其他意外相比,被鲨魚襲擊的機率要小得多了,甚至小于被雷劈的機率,比如在2018年中,鲨魚襲擊人類的事件有130起,而這年全世界有上百萬的人在車禍中傷亡,與之相比,過個馬路都比被鲨魚咬的意外機率要大。
雖然在遭遇鲨魚襲擊的時候,我們人類的力量顯得很渺小,但是如果做好一些預防措施的話,則能夠将遭遇鲨魚的機率降到最低。
鲨魚的嗅覺非常敏銳,是以如果自己身上有傷口正在流血,或者是女性生理期的時候,最好别下水;
盡量往人多的地方去,因為鲨魚喜歡襲擊落單的人類;
不要在晨昏或者光線暗的時候在海裡待太久,因為鲨魚很有可能分不清你是人類還是其他魚類;
不要戴一些反光的飾品,因為這些反光的飾品很有可能在太陽的照射下變得一閃一閃,這樣鲨魚就會誤以為是其他魚類;
當看到成群的小魚時不要因為好奇就靠近,甚至是置身于魚群當中,這是很危險的,因為這些魚群會把鲨魚吸引過來;
如果是在水族館裡面潛水的話,最好不要因為好奇就去觸摸鲨魚,特别是它的尾巴。
當然啦,以上的做法并不能幫助你絕對的避免遭遇到鲨魚,隻是将機率降到最低了而已,總之在海裡玩耍,處處小心一點是很有必要的。鲨魚雖然看上去十分強悍,令人們談鲨色變,但是實際上它們也是十分脆弱的,目前由于人類的捕鲨作業,緻使鲨魚數量銳減,多數已經瀕臨滅絕,人類對它的傷害,要遠遠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