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送孩子一張音樂節門票做成人禮

作者:星星飛翔
英國/送孩子一張音樂節門票做成人禮
英國/送孩子一張音樂節門票做成人禮

◎李爽

在英國這樣全年陰晴不定的地方,參加能欣賞到晴好田園風光的戶外音樂節,一直是群眾遠離匆忙庸常生活、享受逍遙夏日最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

emma至今還在跟朋友分享姐姐高中畢業時獲贈的來自父母的成人節禮物——4張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的入門券。她不無誇張地說:“當時姐姐的尖叫聲能殺死鄰居的貓!”

長達5天的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是英國最大的戶外音樂節,雖然每年入場券多達20萬張,每張248英鎊,但仍然一票難求。一些中上産階級的父母會将此票作為成人禮送給孩子們,因為5天的活動不僅僅有最流行的音樂、最熱門的歌手、多數是晴好的田野風光,還有旅居戶外的新奇體驗,以及不受限制的時光。

但2020年開始的疫情使得許多戶外音樂節都取消了,格拉斯頓伯裡也不例外。是以,今年夏季滿16歲的emma收到的禮物是在倫敦南部持續3天的雷丁利茲音樂節門票,她跟另外7個同學一起去過了一把戶外瘾:啤酒伴爵士樂齊飛,人浪共驕陽陰雨一色,汗水、垃圾、噪音與牛仔褲、熒光棒、防曬霜無序交雜,而空氣裡的電子煙則熏蒸着叛逆與成長。

英國戶外音樂節是來自美國的舶來品,從1945年第一場切爾滕納姆音樂節開始,英國人迅速接受了這種戶外流行樂的新形式。兩年後的1947年,愛丁堡藝術節出爐,後來發展為集音樂、喜劇、歌劇、戲劇等數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綜合性國際文化項目。1960年誕生的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以藍調、國樂和流行樂為主,一年後創辦的雷丁利茲音樂節則偏重爵士樂以及搖滾和布魯斯。現在,英國全年大大小小的音樂節多達800個,除了最著名的上述四大音樂節,還有懷特島音樂節和海德公園夏季音樂會,而大名鼎鼎的bbc逍遙音樂會因為隻在阿爾伯特皇家音樂廳演出,嚴格來說不能算戶外音樂節,且因為主打古典樂,也與其他戶外音樂節的閱聽人大不一樣。

大型戶外音樂節閱聽人以青年人為主,中小型音樂節也會将閱聽人範圍擴大到家庭,而每場參加者從數百人到20萬人不等。演出者則極為多元化,從音樂宿将保羅·麥卡尼到樂壇中堅阿黛爾,再到不知名的歌手,都能在各種音樂節上有一席之地。

盡管雷丁和懷特島的音樂節都早于紐約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但有50萬參與者的伍德斯托克代表着20世紀嬉皮文化的蓬勃發展——當時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拒絕社會規範和主流文化精英的标簽,奉行自由戀愛、女權主義、環保主義、自我表達、平等權利等觀念。正是以,一衆戶外音樂節所傳遞的理念一直被英國中上産接受并傳承給了下一代,emma的父母才樂意花費上千英鎊購票并視之為珍貴的禮物贈予emma姐妹。

當然,有些家庭會全家出席,視音樂節為一次音樂旅遊。畢竟,在英國這樣全年陰晴不定的地方,參加能欣賞到晴好田園風光的戶外音樂節,一直是群眾遠離匆忙庸常生活、享受逍遙夏日最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

不過,戶外音樂節曆經多年的發展壯大,現在已經從反主流文化的堡壘變成了商業勝利的裡程碑。2016年東安吉拉大學的調查研究表明,2014年音樂節為各地經濟的貢獻為17億英鎊,提供了1.3萬個全職工作崗位,有近210萬參與者;2018年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的收入為4400萬英鎊。而emma的姐姐當年除了門票以外,買睡袋、旅行用品、車票、服飾、5天的酒水漢堡和熱狗,也花費了近400英鎊。

好在,可以安慰的是,參與音樂節還有着慈善的作用,各戶外音樂節都通過提供免費的拍賣門票來支援當地的慈善事業,并與各種慈善機構合作籌集資金,試圖在商業與公共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北安普敦的音樂節使用了100% 的可再生能源,并從2016 年起實作了“無肉無魚”,以進一步減少碳足迹;瑜伽、健康和家庭友好區也正在融入音樂節。

其實,早在 1872 年,英國各地就有業餘表演藝術節的記錄,英國國際音樂、舞蹈和演講節聯合會 (biff)就一直支援小型的社群音樂節。比如,william griffiths 在 1869 年帶着來自南威爾士的家人組建了一個樂隊,最後發展成一個音樂節——eisteddfod。1882 年,john curwen 創辦了斯特拉德福和東倫敦音樂節——另一個至今仍在蓬勃發展的節日。這些地區音樂節為青少年和成人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表演機會,更保持了音樂的多元化。emma學校曾經的音樂總監,《行星》的作者古斯塔夫·霍爾斯特就曾參與發起過類似的小型地方戶外音樂節。

來自英國藝術委員會的20年計劃表明,到 2030 年,英國将力争成為一個重視個體創造力并提供機會讓藝術産業蓬勃發展的國家,每個英國人都能獲得高品質文化體驗。在英國有着悠久曆史的各類戶外音樂節,也一直在為多元的藝術生态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