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馬是葡萄上的主要蟲害之一,以成蟲、若蟲取食葡萄幼嫩組織的汁液,進食時會造成葉片、花蕾及果實直接受害,進而影響産量和品質。
因薊馬具有蟲體小、善隐匿等特點,且早期症狀不易被發現,導緻不少果友忽視了對該蟲的防控,待後期顯症時再想治也來不及了。

薊馬是纓翅目昆蟲的統稱,個體微小,僅1~2mm,口器類型介于咀嚼式與刺吸式之間,為特有的锉吸式,連刮帶吸,故造傷能力較強。
葡萄是薊馬喜愛取食的寄主之一,在葡萄上為害較嚴重的薊馬種類有煙薊馬、茶黃硬薊馬、西花薊馬、雙花薊馬、杜鵑薊馬、葡萄黑薊馬等。
除去茶黃硬薊馬在葡萄嫩梢葉上終年可見外,其他種類薊馬僅在葡萄花期至幼果期為害,之後很難見到。
薊馬多孤雌生殖,少見雄蟲,卵多産在葉背皮下和葉脈内,初孵若蟲活動少,集中在葉背葉脈兩側危害,長大後分散。
成蟲擴散很快,但怕陽光,多于早晚或陰天出來危害,不喜高溫,是以在夏季高溫期時為害有所減輕,如南方葡萄産區通常有5~6月、8~10月兩個發生高峰。
薊馬喜歡用其锉吸式口器先锉破植物幼嫩的器官如新梢、嫩葉、花器、幼果的表皮再刺吸汁液。
葉片受害會先出現退綠的黃斑,後葉片變小、卷曲畸形、幹枯,有時還出現穿孔,被害的新梢生長受到抑制。
被害幼果初期在果面形成縱向的小黑斑,并集中在中部或果梗處。
随着果實膨大,黑斑會拓展成為帶狀或不規則的木栓化褐色鏽斑,蟲果開裂特别嚴重。
葡萄煙薊馬果
葡萄茶黃螨果
部分種類如煙薊馬在危害葡萄果粒時,也有生花斑狀鏽斑的,與茶黃螨危害症狀較類似。其主要差別在于,薊馬果傷口處有明顯的木栓化,而茶黃螨的鏽斑上是淡白色條紋。此外,茶黃螨還會危害葡萄果梗,使其發黑、硬脆。
農業防治:早春清除園區雜草和殘株枯枝敗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蟲源基數;利用其懼陽光的特性,通過合理修剪,來增加葡萄冠層的通風透光條件。
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小花蝽和姬獵蝽等天敵生物,對薊馬的發生有抑制作用。
實體防治:懸挂藍闆誘殺。
化學防治:花前至幼果期、新梢期是其發生高峰,要注意用藥防控,藥劑可選擇乙基多殺菌素、螺蟲乙酯、氟啶蟲胺腈、啶蟲酰胺、噻蟲嗪、阿維菌素、啶蟲脒等,注意輪換用藥,樹上和地面噴藥相結合。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整理,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農業助手,切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