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以來,我國曆史上能夠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寥寥無幾。最無争議的當屬“秦皇漢武”,國政始于始皇,疆域開拓于漢武。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集權制國家,居功至偉,他書同文,奠定了中華文化傳承的基礎,即使現在方言衆多,十裡不同音,通過漢字這個紐帶,各地交流起來,絕無問題。漢武帝獨尊儒術,讓中華文化精髓得以傳承。如果說,始皇使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那麼漢武帝則給予了這個民族屹立千秋的自信。在四百多位皇帝中,若要選出四名“千古一帝”,秦皇漢武當仁不讓位列其中。

俗話說,強将手下無弱兵,能與“千古一帝”一起建功立業人絕非等閑之輩。或者說,被千古一帝看上,重用,留着身邊的人都有幾把刷子。
鬼谷子,具有通天徹地的智慧,他教出的弟子各個都是風雲人物。有挂六國相印的蘇秦,破六國聯盟助秦統一的張儀。兵聖孫膑、龐涓,戰神白起、李牧,名相商鞅、李斯……。鬼谷子弟子500餘人,他們掀起戰國風雲,牽扯諸國命運,左右曆史走向。鬼谷子弟子衆多,都出類拔萃,身懷絕技,然後能得善終的寥寥無幾。其關門弟子——徐福是少有得善終弟子之一,他也被認為日本第一代天皇。
徐福,是鬼谷子關門弟子。鬼谷子這個人既神秘,每個弟子都隻教一門領域技術,不教徐福縱橫捭阖,不教治國謀略,不教論辯智術,不教兵家計謀。隻教其煉丹技術,醫學,天文,航海,辟谷、養生等當時被認為旁門左道等本領。
對于徐福事迹,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徐福東渡了。徐福事迹最早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皇一統中原,問鼎天下後,希望長生不死,開始求長生不老藥,以生生世世統治自己國家。此時,巧舌如簧徐福以方士身份出現在始皇面前,憑着其醫學知識、煉丹術及養生術赢得始皇信任,被任命為禦醫。
在秦始皇一次東巡泰山封禅後,大約在公元前219年,徐福投其所好向其遊說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中有神人居住,有長生不老藥。始皇賞其大量金銀财寶,讓徐福入海求仙。徐福一共出海兩次,第一次尋仙未果,此時秦始皇正在進行焚書坑儒,徐福不在中原而躲過一劫。他空手而歸,謊稱仙藥以得,卻被海中大魚擋住去路,秦皇信以為真,派兵獵殺大魚(鲨魚或鲸魚)。聯想到現在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愛基摩斯人捕鲸原始捕鲸方法,秦兵獵殺大魚是有可能的。
公元前210年,徐福又率3000童男童女,能工巧匠,糧食,醫藥,衣履,農具,五谷種子,書籍等用品再度出海尋仙。這次徐福一去不複返,消失在曆史的隧道中,成為撲朔謎團。
那麼徐福到底去哪了?中國方面資料,在後世的史書中,《三國志》、《後漢書》均認為徐福去了中國外海東南方向日本,有人認為是台灣。五代後周《義楚六帖》,宋代歐陽修《日本刀歌》明确提到徐福最終目的事倭國(日本)。歐陽修還在書中特别指出,徐福攜帶大量典籍,免于焚書坑儒運動而在日本得以保留。日本《神皇正統記》“孔子全經唯存日本”也從側面認證了歐陽修的說法。還有許多說法,徐福到了琉球群島,或者是濟州島,但這些說法不占主流。
關于徐福去向,大多數資料都指向日本。那麼日本方面史料是怎樣記載的呢?日本正史資料《日本書紀》、《神皇正統記》等,隻是提到了有秦人到日本,對徐福家世并沒有記載。 而民間資料《徐福古問場》對其家世記之非常詳細。
日本現在至今還有許多與徐福有關的遺迹,例如徐福宮,徐福祠,徐福碑,徐福廟等五十多處遺址,還有二十多處登陸地點,幾十個傳說故事。徐福活動痕迹在日本分布很廣,富士山、和歌縣、廣島縣、秋田……。徐福被尊為“司農耕神”“醫藥神”,日本每年都舉行聲勢浩大祭祀活動。衛挺生《徐福入日本建國考》、彭雙松《徐福即日本神武天皇》,都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第一代開國皇帝——神武天皇仲田玄。
對于徐福是日本神武天皇,史學界有很多争議。畢竟徐福東渡到日本時,就有原居民,要說日本人是徐福的後代,也是不準确的。但是徐福到日本時,日本還處于石器莽荒時代,徐福帶去了大量文化和先進技術,對日本跨越式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徐福東渡時期,沒有指南針導航技術,是以風帆為動力的木船,隻具備沿岸航海水準。但是,沿着近海海岸線,徐福航海路線可能是在山東半島跨過渤海海峽,沿着北韓半島,經過對馬海峽東渡到日本。
鑒于徐福對日本的貢獻,日本人早已把他認為“國父”,在1975年香港徐福會上,三笠宮(昭和天皇弟弟)動情地說“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和歌山縣新宮市市長訪華時,将傳說中長生不老藥——天台烏藥的三株樹贈送給中國,再次印證了日本隊徐福東渡求仙的認同。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曾多次表示,徐福是羽田家族的祖先。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巨大。大家都認為鑒真東渡對日本文化産主最深遠的影響,京都和奈良至今儲存大量唐代風格建築。人們卻忽略了,早在鑒真東渡800年前,徐福東渡日本,将日本從石器時代直接帶入文明社會,徐福對日本文化等各個方面跨越式的發展起到最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