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皇者,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有生育之功謂之帝。"

象征着權利與财富頂峰的皇位,曾是多少人趨之若鹜的寶座,三國鼎立也好,九子奪嫡也罷,在皇權的道路上,總是暗潮洶湧,步步驚心。

然而明代卻曾有一個皇帝,他兩度伫立在王朝的頂峰,高處不勝寒,他背後的故事更充滿傳奇色彩。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明宣宗

宣德十年,36歲,在位十年的明宣宗猝然駕崩,1435年,年僅9歲的朱祁鎮,接過天子的大旗,繼承了皇位,年号改為正統。年僅9歲的孩子才通鴻蒙,正是貪玩的年紀,哪裡懂得治國安邦的良策及上位者的鐵血手腕。

主少國疑,太皇太後張氏垂簾聽政,一手操持了國家的大小事務,頗具智慧與遠見的張氏為這位明代的第一位幼主掃平了障礙,打好了今後朱祁鎮大展雄圖霸業的堅實基礎。

張氏識人善用,輔政官員"三楊"皆是肱股之臣,在他們的努力下,大明王朝不僅沒有因為幼主繼位而出現傾頹之勢,反而維持了仁義之治的興盛,國家各行各業欣欣向榮。不過,這種大好的形勢随着正統七年張太後的離世後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張太後

正統八年,張太後離世後,17歲的朱祁鎮在得到了權力的同時,也收獲了作為帝王的煩惱與苦悶,此時外戚專權,邊界戰事不斷,可謂内憂外患。

被祖母管制多年的朱祁鎮似乎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權力,他提拔了張氏打壓的宦官王振,剝除了"三楊"的掌權地位。年輕的朱祁鎮到底不比老謀深算的張氏,在他的治理下明王朝不僅沒有煥然一新,反而導緻宦官專權,朝野上下一片烏煙瘴氣,群眾也叫苦不疊。

為了穩固自己的帝位,朱祁鎮必須證明自己的能力,很快,這個機會就來了。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暴亂,蒙古大軍來勢洶洶,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朝中将才不多,在此緊要關頭,朱祁鎮做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禦駕親征。但年輕氣盛的朱祁鎮沒有想到,在這個草率的決定背後,他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朱祁鎮留下自己弟弟朱祁钰監國,自己帶着寵信的宦官王振一同出征,但王振素來隻會油嘴滑舌,讨帝王歡心,哪裡懂得帶兵打仗的道理,隻得胡嘴亂說用兵之道,這樣的一場戰争,注定會失敗。

土木堡一役後,明軍慘敗,年僅23歲的皇帝朱祁鎮被扣押當作俘虜,成為了明朝唯一被俘的皇帝,史稱土木之變。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朱祁鎮被俘虜後,朝廷上下以于謙為首的官員們,斷然拒絕了瓦剌向明朝索要好處的要挾,并且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钰作為皇帝,年号景泰。

為了表示絕不向蒙古屈服的決心,于謙和孫太後甚至下令不允許邊境官兵與瓦剌等蒙古人進行人質的商談,被俘的朱祁鎮人雖然活着,卻與死了無異,朝廷追封他為太上皇,再也不提将人質換回一事。

在新皇的率領下,明軍大敗蒙古軍,成功地保衛了京師,搖搖欲墜的明王朝也在朱祁钰的治理下轉危為安。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被關押在漠北、被所有人遺忘的朱祁鎮默默忍受着這一切,面對敵寇的羞辱、祖國的抛棄,朱祁鎮卻始終牢記着自己的身份——大明王朝的皇帝,他如勾踐一般卧薪嘗膽,忍耐着一切。

羞辱與折磨,使朱祁鎮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變成了蓄勢待發的雄獅,他等着東山再起的機會,去奪回原本屬于自己的,至高無上的皇權與地位。

瓦剌在被明軍一次又一次擊退後,心知撈不着半點好處了,索性将朱祁鎮放回京都,以免觸及明朝的怒火,又可借機擾亂朝廷上下,為瓦剌赢得可乘之機,可謂一舉兩得。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但朱祁钰早已獲得朝野上下的一片擁戴,相比起寵信宦官,不用賢臣的朱祁鎮,朱祁钰顯然更得民心,于是隐忍多年終于回宮的朱祁鎮,被朱祁钰奉為太上皇,安置在偏僻的南宮,說到底不過是換了一處囚禁的地方,從漠北到深宮,變的是場所,不變的是無人問津的苦悶與隐忍。

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八年,直到朱祁钰患了重病,膝下後繼無人,朱祁鎮終于等到了絕地反擊的機會。

太監曹吉祥等人密謀擁立朱祁鎮,将囚禁于南宮之中的朱祁鎮接出,一舉控制各宮宮門,不給朱祁钰反應的機會,這些年間暗中遊說的大臣們跪倒在朱祁鎮面前,擁立其登位,改元天順,31歲的朱祁鎮再次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寶座,史稱奪門之變。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二次登帝後的朱祁鎮一改從前的猶豫,變得狠辣果決,他雷厲風行地斬首了于謙等一幫朱祁钰的心腹,并火速将朱祁钰監禁起來。

但還沒來得及慶祝成功複位,當初擁立朱祁鎮的功臣就以石亨、曹吉祥二人劃分集體,争寵奪權,引得官員互相攀附,而太監曹吉祥更是獲得監軍的職位,開創了明朝第一個以宦官的身份擔任監軍的先河,朝内上下逐漸形成宦官專權現象,似乎曆史又在重演。

但此時的朱祁鎮早已今非昔比,他不再是曾經那個隻寵宦官,不聽他人言的小皇帝了。由于曹、石二人的實在過分猖狂,朝廷忠臣義士們聯合上奏彈劾曹、石二人,朱祁鎮不再顧念情分,決定開始清算二人。

一生兩度稱帝,曆經三次驚變,終未能安享晚年,明英宗的風雨人生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曹石之變

曹、石二人見皇帝疑心自己,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于是他們發起政變,拼死一搏。然而他們謀反的消息早被朱祁鎮的眼線知曉,他們如同跳梁小醜的篡位計劃還沒行動就宣告失敗。

最終,石亨被下獄,病死于獄中;曹吉祥被淩遲處死,親族大都被殺,其餘流放嶺南。這件事因這二人而起,故史稱曹石之變,這也是明英宗人生中經曆的第三次驚變。

在平定了曹石之變後,一生經曆了三次大起大落的明英宗的生命也即将走到盡頭。縱觀朱祁鎮的一生,曾任用宦官,使得朝政動蕩,無數忠臣慘死;也曾受俘下獄,遭盡冷眼,忍辱偷生多年。

三次驚變之後的大明朝國力受創嚴重,逐漸走向了衰敗,縱使朱祁鎮開始重用賢才,勤懇治理朝政也無濟于事,這位兩度稱帝的君王未能安享晚年,在天順八年,因病逝世,結束了他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文/竹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