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日報、觀察者網、廣州疾控i健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是的!
你沒看錯!
一隻8元!
什麼蟲子這麼“值錢”?
7月5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衆号(廣州疾控i健康)發文,呼籲廣州居民齊齊“找蟲、找人”——找到錐蝽,找到潛在的美洲錐蟲病患者。

據了解,
錐蝽能傳播一種名為
“錐蟲病”的疾病
隐匿期可達20-30年不說
急性期可引發腦栓塞甚至猝死
本文圖檔均來自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衆号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後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堪稱“新型艾滋病”!而潛在的美洲錐蟲病患者若獲得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可避免出現危及生命的風險。
這也是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找蟲又找人”的原因。
“新型艾滋病”,潛伏期二三十年
文章介紹道,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錐蝽的幼蟲和成蟲都會吸食人血,因為專門叮咬人的面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是以也被稱為“接吻蟲”。
頭部呈錐形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須對美洲錐蟲病在全球的擴散引起重視。
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曾在2012年發文介紹,美洲錐蟲病在臨床上可引起心髒、消化道及外周神經系統改變,病死率較高。随着近年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人口流動頻率增加。這一疾病也由美洲,開始向亞洲擴散。
2011年開始向全球擴散
本病的傳播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患者或儲存宿主→錐蝽→人的方式傳播;另一是通過輸血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實驗室意外等情況下發生傳播。目前至少有40種已知的吸血錐蝽可能造成本病傳播。
不同種類的錐蝽
此外,錐蟲病的隐匿性極強,隐匿期長達20年至30年;錐蟲病确診率低,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沒有特效的藥物,是以,有學者甚至把它稱為“新型艾滋病”。
再看一眼,見過它們嗎?
而錐蝽在廣州被俗稱為“木虱王”。經廣州市疾控中心了解,該市多個區都有市民見過類似錐蝽的昆蟲,有被叮咬的案例。2016年,順德就發生了首起錐蝽叮咬人事件。
放大鏡就位,抓到錐蝽可領錢
錐蝽大多藏身于牆壁或木質物件縫隙等地,比如舊木屋、花盆旁以及在農家樂的木堆旁,在夜間會外出活動。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雞窩等處,也易于發現它們的蹤影。
白色為錐蝽的卵
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通過此次調查,希望清晰了解錐蝽在中國的分布情況,配合相應的措施,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居民們看到錐蝽,請拍照後用礦泉水瓶或其他帶蓋容器裝好,記好采集時間和地點,聯系所在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
如若确定為錐蝽,疾控部門将提供每隻8元的獎勵金和健康咨詢服務。
根據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給出的建議,錐蟲病的主要預防手段如下: 1、改善居住條件和房屋結構,如在建築物的牆面塗敷石灰等塗料,修複和更換屋頂等,或室内噴灑殺蟲劑,可防止錐蝽在室内孳生和栖息。 2、盡可能消滅動物儲存宿主。旅遊者應避免在簡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帳或殺蟲劑。 3、為避免輸血傳播,血庫應進行血液的克氏錐蟲血清學檢查,亦可在輸血前24小時于血液内加入1:4000的龍膽紫以殺滅錐蟲。另外對捐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婦應及時行血清學檢查。 4、急性期應及早進行抗錐蟲治療,用于治療的藥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看着都吓人的點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