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不用交“過夜會”的喲!
說到香港動作電影的盛世,當是上世紀70、80年代。那時候東方之珠,無疑是動作電影的最大廠商。實力強大的邵氏影業就不說了,有如嘉禾、寰亞、中國星、銀河等影視公司也紛紛湧現出來,形成了百花齊放的電影時代。經過各大影視公司的栽培,此間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動作明星。
李小龍自不必說,他是開辟動作片的先驅,影響力無可替代。再如譚道良、劉家輝、傅生、陳星等著名打星,他們對香港影視事業的貢獻同樣功不可沒。

汪禹
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位,他便是香港功夫電影中不可或缺的當家小生——汪禹,其作品風格以喜劇、鬼馬等類型為主,令觀衆在欣賞驚險刺激的打鬥盛宴的同時,得以輕松一笑。
1975年,江蘇籍小夥汪禹早已是一名港籍人士。彼時的他,在大導演劉家良(也是其師父)的提攜下出演了一部名為《神打》的功夫片,該片一經上映之後便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而他,也是以片一夜爆紅。
《神打》海報
直到此時大家才發現,原來在此之前,汪禹其實已于3年前簽約邵氏電影公司,卻沒多大建樹、聲名寂寂。
在之前吳思遠執導拍攝的《蕩寇灘》中,其實汪禹就已經獻出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隻可惜的是,作為新人的他,在該片中隻能以“龍虎武師”的身份擔任主角陳觀泰的武打替身。
所謂的“龍虎武師”,聽起來倒是霸氣,但實際上就是拼死拼活卻無正臉的替身。
《蕩寇灘》海報
在邵氏之初,汪禹因認了名導演李翰祥做“義父”後,在他的精心提拔下,之後擔綱主演了《北地胭脂》,自此才小有名氣。
說到李翰祥,他可是涉獵陸港兩界的重量級導演,在電影圈的影響力可和、邵氏當家導演張徹相媲美。得到如此一個聲名顯赫的“義父”扶持,再加上自《神打》後深得劉家良賞識,汪禹在影視界的前途勢必無可限量。
事實證明,汪禹做到了,他不光從藝路上“遇貴人”,付出的足夠努力才是最大奠基石。
影照
在所有劇組中,他都屬于“勤奮型”,無論多苦多累,從來不會挂在嘴上,而是默默地做着分内之事,努力提升演繹能力。
天時人和均占的他,演繹了一部又一部經典電影佳作。而他所開辟的“鬼馬功夫電影”,更是給香港動作片注入了新的元素,備受影迷朋友們追捧和喜愛。
有如在《少年三十六房》、《洪熙官》、《功夫小子》、《黃飛鴻與陸阿采》、《鹿鼎記》等經典動作片中,汪禹均有不俗的“搞笑”表現,而他精湛的國術功底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至于票房,更是讓影視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黃飛鴻與陸阿采》海報
彼時,他是邵氏影業的香饽饽,是繼動作巨星王羽的後起之秀,是邵氏的重點培養對象。當然,更是邵氏一枚放在最關鍵部位的棋子。據說,原本叫做“汪志權”的他,正因邵氏想打造第二個王羽,才為其取藝名為“汪禹”,可見對其重視程度之高。
卒子過河後實力不輸大車,在演藝道路上,一汪禹路披荊斬棘,完成了從小人物到巨星的完美蛻變。
事業上取得豐收的汪禹,同時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在拍攝《神打》的過程中,飾演“金蓮” 的林珍奇牽動了他内心的“小鹿”,深深地闖入了愛的世界。随着不斷相處,兩人因戲生情,慢慢走到了一起。
汪禹和林珍奇
在汪禹的大多電影作品中,他幾乎都在飾演滑稽搞笑的俠者。但對待愛情,他卻是非常的認真和嚴肅的。
和林珍奇拍拖期間,在對其關懷方面,他做到了悉心照顧,“無微不至”。然而令他感到難受的是,這個女友好像随時都懷着“危機感”,一顆心形同玻璃,說碎就碎。
平素,相比林珍奇戲約更多的汪禹常常忙得大晚上才回家,有時候由于取景之處在外地,甚至十天半個月也難回一次家。在聚少離多的情況下,“玻璃人”林珍奇更是寝食難安, 好幾次竟然偷偷吞下安眠藥輕生,所幸搶救及時,才不至于香消玉殒。
網圖
1976年6月的一天,玻璃人再次上演“割脈”大戲,當汪禹趕到時,她已經倒在了血泊之中,送往醫院經醫生苦心搶救後,才挽回其性命,一場人間悲劇才得以阻止。
多次的悲劇都被終止,當屬幸運之神護體。但這一次,卻讓癡情的汪禹開始重新思考和林珍奇之間的感情。經過幾番靜心揣度後,他終于下了決心。
林珍奇
次年的大年初一,兩人連新年都等不及過完便和平分手,一場“孽緣”就此結束。
多年後,汪禹也慢慢明白了一個道理:雖同為圈中人,但林珍奇想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家庭,過着平淡如水的幸福生活。而自己,則割舍不下舞台,不願摘下星光熠熠的巨星光環。
網圖: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從愛情觀來看,汪禹是個至情至性之人,盡管在他和林珍奇分手後也被媒體爆出和多個女孩有過戀情,但不得不說,他的第一段感情,是其感情史上最具分量的一個片段。愛過,傷過,或許才叫完整。
強扭的瓜不甜,有時候,悠然放手反而給了彼此更大空間,雙方才能追求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
衆所周知,在汪禹的從影生涯中,他有一個“最佳搭檔”,同時也是交情最好的兄弟,此人便是邵氏力捧的功夫巨星傅生。然而天妒英才,當紅之際,他卻因一次車禍英年早逝,生命定格在29歲。
1983年,對于傅聲來說,是生命的終結點;而對于汪禹而言,則是從天堂到地獄的艱難之旅。
7月6日晚10點半左右,傅聲及其兄長張震聲、弟弟張展鵬同乘一輛白色保時捷跑車,而汪禹則和朋友坐在另一輛車上,目的地是開往清水灣道片場,拍攝一部名為《五郎八卦棍》的動作電影。
當傅聲的車子行經一個拐彎處時,因開車的張哥哥沒有控制好車速,白色保時捷猶如發了瘋的野馬一般,狠狠地撞向一旁的山崖。隻聽得“砰”的一聲,車頭已經嚴重損毀,而坐在副駕的傅聲,頭部和胸部均受了重傷,氣息奄奄。
傅聲出事車輛
次日淩晨,一代功夫巨星傅聲在醫院因大量出血不治而亡。
事情發生後,所有矛頭直指汪禹,再經媒體大肆渲染,事情更是撲朔迷離。而大多數人認為,傅聲之死,就是因為和汪禹瘋狂飙車而緻。
眼睜睜看着好友殒命目前,汪禹聲淚俱下悔不當初。面對媒體和粉絲們的質疑,他選擇了沉默以對。在心裡,除了“難過”二字之外,泱泱華夏五千年文化,卻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合适的辭藻來形容。
邵氏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當家小生,卻因和以同樣高度培養的汪禹“飙車”而亡,邵氏高層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自是昭然若揭。
牽一發而動全身!傅聲死後,加之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香港電影已産能過剩,邵氏不得已之下關閉了電影公司,建立tvb後将重心放在了電視劇上。
彼時的汪禹,因好友傅聲離世而滿含愧疚的他,意志消沉并開始沉淪于毒品和酒色,成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劣迹藝人。
用錯誤行為扛下所有的汪禹,在邵氏轉型後并沒有尋求繼續簽約,1985年,汪禹正式離開了一手塑造他成 星的邵氏影業。
英雄總會遲暮,美人難逃黃昏!
從邵氏退下來之後,自暴自棄且背負一身罵名的汪禹成了所有影視公司的“眼中釘”,避之猶恐不及。而他的“義父”李翰祥和“師傅”劉忠良,妹夫程小東,也隻能對這塊“朽木”望而興歎。
無戲可拍的汪禹,為了生計不得不改行,此間他買過保險、擺過地攤、最糟糕的時候還做過建築勞工,三教九流、各行各業幾乎都有涉獵。
中年汪禹
褪去光環後,昔日之星再無半點巨星光芒,在滾滾紅塵中虛以度日,賴以求存。陪伴他最多的,是無盡的落寞和自責。
為了打發無聊至極的時光,他依賴于毒品;為了擺脫寂寞,他流連于煙花柳巷;為了尋得些許存在感,他沉迷于賭博……
劣迹斑斑的汪禹廢了,他也沒打算自救!窮困潦倒至沒生活費時,他竟然登門找大導演王晶“搖尾乞憐”。不過王導倒也“慷慨”,當即派出了幾千個大洋予以支助……
什麼人情冷暖,什麼人心向背!在汪禹的眼裡,不過平淡如水,苟延殘喘才是人間正道。
作繭自縛走不出來的他,颠倒了生物鐘,打亂了生活節奏,身體也随之每況愈下。
就在好友傅聲離去後的第25年,經過幾番歲月折磨後,于2008年5月5日因急性肝炎入院,爾後的5月15日抱憾離世,享年人間53歲。為他操辦後事的,是他的妹夫程小東。
人生一世,草長一春。雖有“是是非非讀紅樓”之說,但也不一定能從中找到準确答案。汪禹晚景凄涼郁郁辭世,是自作自受也好,是命運捉弄也罷,恰如繪畫時留白,且待後人評說。
喜歡香港老電影的,相比都對此中的衆多明星們有過相應了解。不得不說,受時代影響,大多演員屆時并沒有多少文化底蘊,他們能夠在競争激烈的影視圈中争得一席之地并大放異彩,多出于勤奮和對演藝事業的崇高追求。
網圖:後浪推前浪
這類人兢兢業業的演員,我們稱之為“戲骨”。有網友如此議論:并不是年齡大的就能被贊稱為“戲骨”,好演員身上,必須有那一根“骨頭”,才能在舊浪和新浪互相交替時立于不敗之地。
誠然,這位網友的總結非常精辟,小生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從當下實際來看,無論香港還是内地,諸多老戲骨們已經被“小鮮肉”們取而代之,狠狠地拍在沙灘上。
究其原因,四個字足可說明:時代所求!恰如毛主席所說:未來,是你們的!
網圖:時光易逝,記憶永存
作為動作片老影迷,在流量為王的當下,有真功夫的打星越老越少,偶爾出一部動作片,特效占了一多半, 演員的演技更是不敢恭維。雖是如此,但還是那句話,如果想翻找逝去的青春,重看老電影也許能找到些許記憶。
——end——